美國托倫斯市(Torrance City)市長陳光豪(George Chen)、經濟部駐洛杉磯經濟組組長劉倫正、前加州財政部長暨現任Apollo Medical董事江俊輝(John Chiang)等也蒞臨現場,並針對企業如何在加州落地發展提供建議與解方。
高繼祖表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以色列的新創之所以能成功就是透過到美國市場落地生根來發展,而臺灣的創新能量是以色列的三倍以上,相信透過努力能夠讓臺灣新創在美國發光發熱。
台灣新東向協會洛杉磯地區代表施旻宜表示,由TINVA與Teala組成的「2024 Select LA*TINVA」,將協助中小企業新創與美國當地專家的面對面交流,內容涵蓋法律(業務、移民、R&D稅收優惠等)、財務(銀行、投資銀行)、資本投資(天使投資者、創投投資、私募股權、家族辦公室等)等,針對企業進軍美國市場的關鍵挑戰提供協助與串聯。
2024 Select LA*TINVA代表團也帶領臺灣團隊拜訪兩個加速器,包含全球規模最大加速器Techstars的洛杉磯辦公室,其在全球逾150 個國家擁有豐富網絡與業師資源,已經成功幫助了上百家新創企業成長和發展;另外,也造訪專注醫療保健、綠色能源的UPG Accelerator and Coworking Space,深度了解當地加速器生態系,並建立鏈結。
2024 Select LA*TINVA代表團也帶領臺灣團隊拜訪全球規模最大加速器Techstars的洛杉磯辦公室(攝影/王以德)
洛杉磯創新創業資源豐! 25家臺新創攻美拓市場
本次2024 Select LA*TINVA代表團也在洛約拉馬利蒙特大學的Playa Vista校區舉辦「2024 Taiwan Selects LA」Demo Day與論壇,共有25家新創上台pitch,並舉行5場論壇,囊括從介紹洛杉磯的創業生態系,到法規、稅務、人才招募、產品落地、商務拓展、開發市場等各項主題。
首場論壇邀請到Stubbs Alderton & Markiles律師事務所旗下、位於加州的創業加速器Preccelerator計劃總經理Leonard M. Lanzi、洛杉磯世界貿易中心(WTCLA)暨洛杉磯郡經濟發展局(LAEDC)副總裁Allison Clark、加速創新創業的非營利組織LARTA Institute創辦人暨CEO Rohit Shukla、顧問公司Bespoke Business Strategy執行長Dave Whelan等專家,分享洛杉磯創新創業資源與生態系。
專家們指出,在2022年,洛杉磯縣獲得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17億美元的研究資金,超過波士頓、聖地亞哥和矽谷,位居全國之首,顯示洛杉磯在醫學研究和創新方面備受重視,並擁有安進(Amgen)、吉立亞醫藥(Gilead)旗下Kite Pharma等藥廠以及活躍的生命科學生態系。
首場論壇有各位專家分享洛杉磯創新創業資源與生態系。(攝影/王以德)
此外,第三場論壇中也特別邀請專注開發治療脊髓損傷(SCI)醫療設備的新創公司Aneuvo聯合創辦人兼執行長羅怡凱(Yi Kai Lo)到場分享其創業的歷程,以及如何在美國市場落地。
羅怡凱分享,Aneuvo開發的非侵入性神經調節系統「ExaStim」,是用於治療脊髓損傷的突破性醫療器材,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在臨床研究上驗證,透過經皮脊髓電刺激(TSS),可幫助因SCI而上肢癱瘓的患者恢復與改善運動功能。
此次代表團近30家廠商,領域橫跨生命科學(Life Science)、醫療照護(Health care)、生物科技(Bio-Tech)、醫療科技(Med-Tech)、人工智慧(AI)、潔淨能源、半導體等。
公司包含錫安生技、奈威生技、竹謙科技、汎鍶科藝、凱恩生醫、生達方生醫、GuValue、Qualcomm、視旅科技、伊斯酷、女媧創造、AIPLUX、CropSafe、光濟科技、蘋果芽數位科技、奇異果新能源(KiWi New Energy)、鼎佳能源、海可納新能源、瑞盛數位科技、艾卡斯管理顧問、宜諾管理顧問、信通、愛麗客時尚、Hybris Touch、煦芝齊有限公司、彰化銀行洛杉磯分行、A-KAS Management Consulting等。
台灣工研新創協會是2016年在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與台灣工研群英(TIEF)基金支持下創立,已經加速6家新創公司成長並募集高達2000萬美元的資金,高繼祖致力於從人才、技術、資金、市場4個創業關鍵要素上,協助青創家邁向成功。
為了促進創業家與產官學研醫以及投資人交流,每個月舉辦一次咖啡小聚,介紹相對成熟、具創新技術以及市場性的新創團隊,至今已舉辦了高達65場咖啡小聚,促成新創與各式資源媒合,今年9月份的咖啡小聚將為生技產業舉辦專場,讓更多生技潛力新創亮相。
此次代表團近30家廠商,領域橫跨生命科學(Life Science)、醫療照護(Health care)、生物科技(Bio-Tech)、醫療科技(Med-Tech)、人工智慧(AI)、潔淨能源、半導體等。(攝影/王以德)
(報導/王以德、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