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

NBRP進駐商:科進、藥華、艾沛、新穎、昱星最新進展亮點一次看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4-07-29
副總統蕭美琴在7月27日蒞臨亞洲生技大會,並參訪國家生技研究園區(NBRP)攤位。(圖片來源/大會攝影)
昨(27)日,亞洲生技大展(BIO Asia-Taiwan)第三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NBRP)舉辦系列活動,邀請園區進駐與育成廠商,包括:科進製藥、藥華醫藥(6446)、艾沛生醫、新穎生醫(6810)、昱星生技等公司,分享罕病/特殊用藥、創新長效型干擾素新藥、異體NK細胞、創新腎病預防檢測試劑、誘導性多潛能幹細胞(iPSC)應用藥物開發與細胞治療等技術,最新進展與布局。
 
此次活動NBRP活動也邀請國科會生命科學研究推動中心王毓權執行秘書、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院蔡佩珊執行長、Nucleate Taiwan總經理翁儷芳,分享生命科學從學校、到產業人才培育與新創公司、企業經營關鍵。
 
除了人才培育、職涯定位經驗談,活動也邀請,佳揚生技、研生生醫、寶泰生醫、科進製藥、藥華醫藥、艾沛生醫、新穎生醫、昱星生技,分享公司最新進展。
 

科懋、科進、科明 打造罕病、特殊用藥、保健產品全方面健康維護集團

 
科懋(6496)製藥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澤民(攝影/李林璦)

科懋(6496)製藥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澤民表示,科懋是一家以「延長壽命維護健康」為企業願景的公司,科懋自1986年成立就專注在特殊醫療領域,也陸續於1996年成立以處方用藥、特殊疾病治療的科進製藥,以及2021年成立針對具有TGF-β活性的植物新藥和海洋生物新藥開發的科明生物醫藥。
 
近年科懋、科進、科明也分別在台北生技園區、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進駐、成立罕見疾病研究中心、天然物研究中心、乙型轉化生長因子(TGF-β)研究中心。目前科懋集團主要銷售40%為孤兒藥、28%為一般藥品、15%魚油omacor產品、10%為消費品、6%為特殊醫藥。
 
除了既有產品外,陳澤民也表示,集團也持續開發新藥,包括輕度阿茲海默症藥物EX-039,已進入臨床二期,以及以TGF-β為標靶的藥物等,也與產官學合作,包括與台北榮總開發胱胺酸血症高危險群篩檢、與臺大醫院開發罕見疾病基因治療與核酸藥物等。
 

藥華藥PV藥證逾40國 未來3~5年擴展其他適應症

 
藥華醫藥資深處長林佳黎(攝影/彭梓涵)

藥華醫藥資深處長林佳黎分享,藥華藥是一家自主完成研發創新、臨床試驗、到建廠生產製造,並取得美國藥證的藥廠,其運用核心技術聚乙二醇化技術平台開發的創新長效型干擾素新藥Ropeginterferon alfa-2b (Ropeg,即P1101),已已獲全球逾40個國家核准用於PV,如歐盟、臺灣、韓國、美國、澳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等,在香港、巴西與哥倫比亞等地也已遞交藥證申請,等候審查中。
 
林佳黎表示,Ropeg是FDA第一個核准無論患者先前是否接受過其他治療方式均可使用、也是第一個核准用於治療PV的干擾素,同時也是第一個核准可用於所有成人PV患者的藥品。
 
林佳黎指出,Ropeg在臨床試驗數據中,患者的無事件存活期超過7.5年,具有長期療效,完全血液反應達61%,並具有修復基因突變及阻止疾病惡化的效果,可預防患者後續罹患血栓、中風的風險。規劃未來3~5年內拓展至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早期骨髓纖維化(MF)等其他骨髓增生性腫瘤(MPN)適應症。目前也正在開發治療實體癌的細胞療法,以及PEG-IL-2、PEG-GCSF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以及癌症治療。
 

艾沛生醫首創NK細胞擴增模組化技術 解CAR-T當前風險

 
艾沛生醫技術長吳任傑(攝影/李林璦)

艾沛生醫技術長吳任傑,分享艾沛以獨特細胞培養技術,開發出一項三階段模組化的異體NK細胞擴增療法。艾沛生醫核心技術來自於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游正博團隊「自然殺手細胞新穎癌症標靶療法」計畫成果。
 
吳任傑分享,該技術只需少量健康捐贈者血液培養20~25天後,就可取得純度達99%的NK細胞,其對癌細胞毒殺效果可達95%。艾沛也嘗試開發CAR-NK療法,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細胞轉染(transfection)率可達到80%以上。
 
他也表示,艾沛生醫的NK細胞療法,會以合併療法如免疫療法、抗體療法等提供治療新選擇。目前,艾沛生醫旗下有淋巴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實體腫瘤等NK細胞療法開發中,其中進度最快的「單株抗體+NK細胞」淋巴癌療法,預計明年將提交美國臨床一期試驗申請(IND)。
 

新穎生醫半年取7證! 攻拓展適應症、納入治療準則

 
新穎生醫業務行銷副總經理曾玉華(攝影/彭梓涵)

新穎生醫業務行銷副總經理曾玉華表示,新穎生醫專注於開發創新糖尿病腎病變、腎損傷、消化道癌症的生物標記檢測,其開發的全球首款用於預防腎臟快速惡化的ELISA檢測試劑DNlite-IVD103,2023年下半年已經取得高達全球6個國家,合計7張上市許可證,適應症也從糖尿病腎病變擴及腎移植。
 
曾玉華指出,新穎運用鏈結當地經銷商與當地意見領袖的行銷模式,與荷蘭腎移植權威Stephen Bakker醫師進行長期追蹤臨床研究,以及與克羅埃西亞醫檢界權威Marijana Vučić Lovrenčić教授合作預測與監控一型糖尿病腎病變,均已發表於知名國際期刊,期望推動DNlite-IVD103納入歐洲當地治療準則及保險給付。
 
曾玉華表示,在台灣,新穎生醫已與欣奕醫事檢驗所合作成為代檢實驗室,目前致力於加入國家型篩檢計畫──糖腎心共照網中,協助「糖尿病腎病變卓越照護達標50」的目標,為糖尿病患者即早檢測腎臟惡化、心臟病併發症的風險。在韓國,新穎則已將DNlite-IVD103非專屬授權給韓國上市公司Boditech,未來將整合成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定點照護檢測)產品,進攻精準醫療市場。
 

昱星:三大核心iPSC篩藥平台 提升研發成功率

 
昱星生技商業開發協理蘇志川(攝影/李林璦)

昱星生技商業開發協理蘇志川,分享了昱星在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C)的應用上共有兩項平台、三大核心技術。蘇志川表示,藥物開發是成本高歷時長的過程,有90%藥物在進入臨床前就會失敗,主要是因為現有的動物模型,難以預測人體情況,尤其是藥物導致的心臟毒性(cardiotoxicity)不良反應,造成藥物研發失敗有所提高,昱星生技的目標就是以iPSC為基礎,建立可打破現有藥物開發流程痛點之平台。
 
蘇志川表示,昱星開發的「iPSC高通量藥物篩選平台」,主要是運用iPSC分化出不同組織的細胞,再結合基因編碼螢光指示劑(LumiRDT)活細胞生物影像平台,可進行長時間、無毒性的「細胞型態」觀察,打破過往傳統光學方式觀測活細胞,多需使用化學染劑進行,而活細胞在連續觀察1小時後細胞活性便大幅下降的瓶頸。
 
除了可觀察細胞型態外,昱星也開發出能夠偵測不同「細胞功能」的方法,例如運用光控制心肌細胞活性下,能夠清楚觀察出不同藥物對心肌細胞活性的影響;在神經細胞中,昱星也已建立完整的神經細胞觀測平台。昱星也正在開發「iPS細胞治療」,在搭配既有的型態與功能觀察技術,有望提升iPS細胞療法開發優勢,目前昱星也正將其平台技術與自動化設備整合。
 
(報導/彭梓涵、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