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醫療專業人力需求高 「自動化」成熱搜

BIOJAPAN 2023橫濱直擊! 再生醫療製造能量、學研新創起風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3-10-26
BioJapan 2023於10月11~13日,在橫濱太平洋會展中心與Regenerative Medicine Japan、healthTECH Japan三展同步舉行,吸引逾1.6萬人參加。(攝影/吳培安)

10月11~13日,日本年度生技盛會「BioJapan 2023」於橫濱太平洋會展中心盛大開幕。

今年適逢25週年的BioJapan,與日本再生醫療展Regenerative Medicine Japan及healthTECH Japan三展同場舉辦,吸引了1.6萬人次參與。

BioJapan是海外國家實地了解日本生技醫療產業生態系、鏈結日本合作夥伴的重要展會。今年臺灣方也有十餘家產學機構赴日共襄盛舉,尋覓授權、投資、臨床、銷售,甚至是委託開發製造服務(CDMO)市場商機。

臺灣館方面,由經濟部生技醫藥發展推動小組(BPIPO)及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領軍,參展陣容包含: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Taiwan BIO)、昱星生技、向榮生醫科技(6794)、思必瑞特生技、碩德生技、保瑞藥業(6472)、中裕新藥(4147)、品醫生技。

此外,啟弘生技(6939)、台康生技(6589)、通用幹細胞(7607)暨中興大學、路明思生技、亞果生醫(6748)、五甫科技、永昕(4726)、建誼生技、美商安美睿生技等,也以獨立單位形式,或與日本合作夥伴、代理商聯合展出。
 

再生醫療更重視製造、學研新創能量蓬勃


日本Cyto-Facto執行長、神戶生醫研究創新基金會(FBRI)細胞療法研發中心(RDC)創始主任川真田伸博士(Shin Kawamata)表示,相較於往年的BioJapan,今年學研機構、新創產業的展出比重變得更高,顯現其蘊含的創新能量正在逐步崛起。

而在細胞治療及再生醫學產業上,則更聚焦在委託製造/開發製造服務(CMO/CDMO)。川真田伸表示,疫情的衝擊暴露出日本在本土製造能力的不足,甚至連因為諾貝爾獎而舉國投入的細胞治療,進展的速度似乎也不如預期,因此不論是政府和企業,在近年都更加投入在生產端的技術研發與生產量能。

此外,由於細胞治療產品製造的門檻,相較於發展成熟的傳統藥物還要來得更高,且需要更多經過專業訓練、投入長時間細胞培養的人力資源。因此,在今年的BioJapan展會中,各家細胞業者紛紛大展拳腳。

不僅有像是尼康(NIKON)、理光(RICOH)、日立(HITACHI)、清水建設(SHIMIZU)等大廠展出最新研發的自動化細胞培養設備,舉凡光學儀器、培養基、物流輸送鏈、資通訊或物聯網、微流體晶片等週邊服務業者,也展現出日本再生醫療產業鏈精細的競合分工,相當吸睛。(撰文/吳培安)


BioJapan2023臺灣館參展單位,參展陣容包含:經濟部生技醫藥發展推動小組(BPIPO)、生技中心(DCB)、生物產協、昱星、向榮、思必瑞特、碩德、保瑞、中裕、品醫。(攝影/吳培安)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在BioJapan會場宣傳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展,串聯亞洲各國生技動能。(攝影/吳培安)


台康生技甫於9月再次獲得日本醫藥品醫療機器總合機構(PMDA) GMP查核通過,也讓台康生物藥製造服務在日本醫藥品市場的知名度有所提升。(攝影/吳培安)


向榮生醫科技鎖定生物製劑、細胞治療及檢體的超低溫儲存需求,展出自主研發之醫材等級取證凍管產品UnicoVial。(攝影/吳培安)


開發人類iPS細胞類器官篩藥系統的昱星生技,已與東京大學、CRO公司TECHNOPRO集團合作。(圖/昱星生技提供)


路明思生技與其日本代理商NexCulture,在會場展示創新細胞與外泌體追蹤分析平台,搭載NexCulture的AIoT即時監控細胞培養箱,即時觀察細胞樣態。(圖/路明思生技提供)


日本湘南健康創新園區(iPark)匯集了產業、學術機構、政府、創業者,期許成為創新科技發展及商業的橋樑,也與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創服育成中心串聯。(攝影/吳培安)


今年的BioJapan更進一步增加了新創企業、醫院及大學創新研究成果的展示,吸引許多與會者駐足。圖為中小企業展區。(攝影/吳培安)


Space BD公司與日本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合作,幫助科研團隊進行在宇宙環境下生物或物質變化的特殊研究。(攝影/吳培安)


筑波大學與臺灣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組成三校聯盟,並推出國際三聯碩士學位學程。(攝影/吳培安)


來自京都的CrossMedical能夠利用個人化的生物模組資料,製作出客製化心臟立體模型,用於外科手術模擬或是醫材開發。(攝影/吳培安)


大阪大學為世界大學排名中,日本前三強的大學,也擁有豐富的生醫學術與臨床能量。(攝影/吳培安)


Panasonic此次於會場中展出細胞培養自動化設備,該產品也在2022年在堡達實業引進下,進駐長庚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攝影/吳培安)


致力於光學儀器製造的RICOH,展出利用積層細胞塗覆培養技術,3D列印出細胞層片的自動化儀器。(攝影/吳培安)


Minaris為致力於細胞療法與再生醫療CDMO的跨國集團,目前在臺灣與樂迦再生科技結盟合作。(攝影/吳培安)


清水建設從營造工程轉戰再生醫療,並於會場中實機展示自動化細胞培養操作機器人將細胞加入培養液的過程。(攝影/吳培安)


FUJIFILM Cellular Dynamics(FCDI)由人類多潛能幹細胞先驅學者James Thomson在2004年創立,並在2015年成為富士軟片集團旗下從事iPS細胞開發與製造的子公司。(攝影/吳培安)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