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熱潮再起!

智慧財產佈局、貨幣化運營需雙軌併進

撰文環球生技
日期2015-12-15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張淑貞/世博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長

2015年10月5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女士與愛爾蘭科學家William C. Campbell及日本科學家Satoshi Ōmura同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殊榮,屠呦呦以青蒿素(Artemisinin)治療瘧疾感染研究備受推崇,也再次炒熱從中草藥或天然物開發創新藥物的議題與趨勢。

然而,要將東方用藥智慧與臨床經驗,轉化為創新藥物與全球市場商機,優勢的智慧財產「佈局」與「貨幣化」經營,是重要關鍵。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專利僅有中國

屠呦呦從《肘後備急方》本草之記載,以植物青蒿(Artemisia annua)為起點研究抵禦瘧疾感染新型療法。期間經歷多次不同提取方法改進與大量活性試驗,先於1971年得到青蒿萃取物最適化制程,於1972年發現活性化合物青蒿素,並於1977年在中國學術期刊《科學通報》發表其化學結構。

接續一連串動物實驗與臨床試驗,證明青蒿素能有效抵禦或治療瘧原蟲感染,爾後屠呦呦與其團隊致力於青蒿素與瘧疾治療相關研究。終於2005年,WHO正式將青蒿素組合療法列為治療瘧疾標準方法,對人類帶來革命性貢獻。

透過專利雲系統與資料庫(PatentCloud)進行檢索分析,屠呦呦曾申請4件與青蒿素生產工藝、複方組合物或適應症相關發明專利,但申請國家僅中國,且因1993年後中國專利法才允許對藥品和化學成分保護,故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專利申請日期多落在後期。

此外,因中國專利法於1985年後才施行,先前並未加入相關國際公約和協定,故早期於論文公開科研成果都無法再進行專利佈局,自是令人扼腕。

諾華佔據主要抗瘧藥市場的專利

所以,儘管屠呦呦完成了青蒿素的製備與抗瘧研究,但青蒿素在國際市場上的商業化與佈局卻由諾華(Novartis)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