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安勿躁

撰文編輯部
日期2019-04-30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經常工作的晚,這天正準備蓋上電腦,訊息又跳了出來,一位忠實的訂戶後來成為團隊的朋友,他個人對股市相當投入研究,但更關心企業的實質進展。他問:去年九月特管法通過,近期「細胞治療」很夯,不知道你們是否有規劃要專訪出刊?有哪些公司可以分享一下?

其實,他實在問的我語塞,捫心自問,我只是還在學習,也盡可能地請教相關的專家和各公司,包括檯面上的、檯面下的、業內和業外的,以及一些醫師朋友。今年2月底,雖然日文也一竅不通,還是跟隨友人去了一趟日本,幸運地親自聆聽目前日本再生醫療幾位國際知名醫師和科學家的演講,也從日語中的漢字、上網尋求翻譯和知識查閱,加上不恥下問的土法,窺看了日本再生醫療的發展和現況。

再生醫療也在特管法加持和媒體歡呼下,已經成為熱門話題。只是,4月初,基亞生技日本伙伴授權中外製藥,傳來另外的好消息,一時間,新聞與生技股市也都大為提振,事後不少人也問我們溶瘤病毒又是什麼?種種原因,於是我們選擇先介紹了「溶瘤病毒』!

 

四天漲兩倍

但隨著特管法盼在遵循自體、安全性與有效性三大原則下規劃,為申請許可制,自公告至今,已有30逾件各大醫院提出的細胞療法申請,第一批核准後可執行細胞治療的醫院名單,(截稿送印前來不及等待揭曉)預計4月底公布。

好似選美即將揭曉,許多公司都紛紛發佈自己和醫院合作提出申請的利多消息,所有已經走上股市伸展台的再生醫療概念公司,也很明顯成為生技類股中最招展的目標,而且揭曉日愈近,緊張氣氛愈高漲。

一天的一早開盤,朋友就跳出來驚呼:「XX四天漲兩倍!他們心臟真強,管區都不『關心』誒!那怎麼有的公司被人家寫了新聞,管區就要打電話『關心』,這到底怎麼回事?」

因為工作正忙無暇盯股市,於是就轉向請問了在券商服務的朋友,一會兒他們從系統裡查閱了進出資料,然後淡定地回應:「興櫃股(有心人)很好操作的」,並要我奉勸提問的朋友,「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資本市場都要經得起考驗,慢慢來吧!只能說,公司的酬碼面看似在市場上對敲,有人丟、有人接,很團結!」

同樣這天下午,正好有事聯繫一位教學醫院的前輩,也就順便請教了幾個疑問。目前,積極申請細胞療法的醫院多為私立的教學醫院,截至目前,國際級醫學中心龍頭似乎意願缺缺?

他回應,「簡言之,在特管辦法下的治療是個可收費的臨床試驗計畫,這跟現狀會產生尷尬,也將擠壓到臨床試驗資源,且過去臨床試驗是廠商贊助,現在要病患自付,龐大的費用也許還在其次,問題是醫師無法肯定地告訴病患「有效」。

「所以,『上冷下熱』可想而知!」他進一步爆料,「現在股價漲得離譜的一些公司,真正成功的案例有嗎?還沒實實在在走過驗證吧!」

不過,前輩也並不偏頗,「從醫生立場,就是希望病患最終能得益,再生醫療對一些難治疾病確實帶來一線希望。但目前特管法內容很豐富,應該很多醫療院所有機會可以『就地合法』,以特管法之名,行醫美、幹細胞治療之實。也不必擋人財路啦,因為大家都要找活路出口,只盼醫院、業者自己能好自為之!」

 

你的身體就是藥  

自從被喻為癌症免疫治療CAR-T 絕代雙驕,諾華(Novartis)的 Kymriah和吉利德(Gilead Science)的 Yescarta,先後於於2017 年8月底和10月中獲得美國 FDA 核准上市後, 各種細胞治療的推進風起雲湧。

臺灣一位幽默瀟灑的免疫細胞治療創業新秀好友,最近就在自己的臉書上寫著:他演講時,常開玩笑說生物醫學進展的速度,可能比半導體的摩爾定律還要快。去年中,賓大的CAR-T大牛Carl June才發表論文,已經將第一代CAR-T產品的開發製程從22天縮短到3天。結果不過半年,中國有公司宣稱自己的技術可以做到只要一天!

一位朋友更嘔氣,他說,「當基因編輯、再生醫學、細胞治療都可以實現了,那我老婆存臍帶血有屁用!?」他繼續挖苦說,「多瞭解了一點行業,就不得不佩服,全世界大概只有臺灣這些人可以把存臍帶血變成一個商業利益,其他國家哪個不都是公捐的,連在中國存臍帶血都做不起來!」

CAR-T和目前多數再生醫療法中的幹細胞治療,都會從患者血液或腫瘤中分離出免疫細胞,將這些細胞在體外培養後,再輸回患者體內攻擊腫瘤或進行治療。但確實仍存在細胞製備時程太長,在提升與改善血液純化、細胞培養或特定細胞誘導分化上,也仍是各家戮力追求的技術。

如果真的到了這一天,一天內就可以完成自體免疫細胞備製再輸回,治療許多疾病的藥,其實就是自己的身體。個人因此認為,再生醫療的進展,真的為人類未來健康治療帶來了美好憧憬。

但也許,我們都仍需要「稍安勿躁」一些些。

一位在血液學科領域已經默默行軍十餘年,自主開發從血液淨化、分離處理設備及耗材、到治療解決方案,都已佔領近一半臺灣重症病房,相關業務早與中國、歐洲、東南亞市場建立淵源。公司分別在澳洲、臺灣取得幹細胞臨床二期實驗核可,特別在澳洲,其取得的合法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臨床治療已累積數百個案例,且迄今沒有病患客訴出現。

 

誠實是上策

但該業者一直鑽研血液學,經營也維持低調。他認為,大家都在「培養」、「分化」和「製造」細胞的技術和規模上爭相追逐,「但你不得不敬畏生命的奧秘,身體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細胞放到外面去培養,生長的微環境就是跟身體內不一樣。因此,培養放大後的細胞再打回身體,當然會存在很多未知的問題。」

面對一日千里、讓人目不暇給的科技發展,個人或許對各種科技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抱持樂觀和客觀。只是,誠如醫界前輩認為,「眼前,特管法下這些自費療法,其實不會取代傳統治療,也沒有資本市場追捧的『神藥』一般,業務發展與普及更不會這樣快速!」

他又爆料,「其實,現在更多人是在等著看誰家的先出事!」他由衷感慨也希望,業者和醫院都必須「誠實」面對自身的現狀與限制,才能真正讓再生醫療產業健康的發展!

mind_sign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