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風災後扛起阿里山第一線醫療

嘉基安欣瑜「12年如一日」 堅守原民部落健康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1-07-23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安欣瑜。( 圖/ 安欣瑜提供)

現任嘉義基督教醫院部落健康中心主任、擁有鄒族血統的家醫科醫師安欣瑜,在當住院醫師時,一場「八八風災」,成為她返鄉駐守阿里山醫療的轉捩點。12年間,她與嘉基團隊持續把第一線醫療送入來回要5小時車程的阿里山鄉部落,把部落的長照、早療、健康促進經營得有聲有色。秉著對部落故鄉人們的熱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安欣瑜持續力促政府注重原住民健康。

撰文/巫芝岳


有雙小鹿般明亮大眼和深邃輪廓,談起醫療知識口條專業、面對病人又親切如家人,這是許多人對安欣瑜第一印象。

現任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兼部落健康中心主任的安欣瑜,在嘉基服務已逾12年,擁有鄒族血統她,不但是嘉基在阿里山上服務最資深的醫師之一,也是少數當地出身並返鄉服務的醫療人員。

在這12年間,她每週數日往返來回要5小時車程的阿里山鄉村落中,進行部落居民的居家醫療和巡迴看診服務,把第一線醫療帶入山中;近年,她不但領導嘉基團隊,把擴大長照、早療、衛教工作一肩扛起,也積極引入遠距醫療,期望透過科技,解決部落原民的健康問題。

12年前,因為莫拉克風災(又稱八八風災)而返鄉的她,如今已是阿里山醫療人員眼中的「學姊」,目前,也同時擔任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理事的安欣瑜,究竟是什麼動力與經歷,讓她能夠「12年如一日」的付出?

國外原民部落醫療環境和臺灣差距的啟蒙

其實,早在安欣瑜就讀醫學院的期間,就不難看出她對原住民健康議題的關注……

安欣瑜出生於鄒族最偏遠的里佳部落,小時候隨家人離開部落生活在彰化,成績優異的她先是考上彰化女中,之後進入花蓮慈濟醫學院就讀。

「那年代,我其實只是成績到了就順勢讀醫學院,不過因為高中時對生物研究也很感興趣,第二志願還填生命科學!」安欣瑜笑著說道。

在大學期間,安欣瑜積極參與國外原民部落的醫療參訪活動,其中,令她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大五暑假的紐西蘭之旅,以及大七時透過原住民委員會的計畫,參訪了加拿大的原住民部落。

安欣瑜說:「在紐西蘭和加拿大時,與當地原住民實際的文化交流,例如:參觀慶典等,讓我印象深刻,此外,更實際看到國外原民部落的醫療環境和臺灣的差距。」

以加拿大的部落為例,當時他們參訪當地家醫科診所時,先是聽說今天病人很多,「結果我們一問之下,醫師說他半天有多達15位病人要看,忙得不得了。」安欣瑜笑道,「果然國外的標準不一樣,在臺灣,我在山上半天看20位算非常清閒、看40位都不算多了呢!」

她分享,國外看病的習慣與我們不同,醫師不但有更多時間仔細問診,當地這些偏鄉第一線診所,同時還可以看婦產科,小手術也都能直接進行。

「這些設計顯然與當地健保、醫療結構有關,這與醫療資源豐富、容易觸及專科醫療資源的臺灣十分不同。」她說。

風災後揹物資入部落 成駐守阿里山醫療契機

大學畢業後,在花蓮慈濟醫院擔任住院醫師的她,曾想著要在花蓮長久定居。不過,人算不如天算,2009年時由於父親癌末,想陪父親最後一程的她,請了三個月的留職停薪假後,返回故鄉阿里山,沒想到第一個月就發生了八八風災。嘉義這一待,就是12年。

阿里山鄉是當年嘉義縣風災最嚴重的區域,不僅山區雨量破紀錄、許多居民房屋被土石沖毀,聯外道路也全數中斷。

「當時要用直升機在山區送物資非常困難,因為山上樹太多、不易定位。」安欣瑜說,當時全臺鄒族青年立刻組成了自救會,徒步揹物資送入山中,包括馬拉松好手林義傑、現任立法委員林昶佐等人皆響應參與。

毅然決然參與自救會的安欣瑜回憶,當時他們必須在土石崩落的山區,手腳並用、徒步行走一整天,才能把所募集的食物、照明設備、汽油、醫療物品等物資送入部落。而這經驗,讓她小時候對山中故鄉的回憶再次燃起。

「原來我去了那麼多國外的原住民部落,卻一點也不了解自己的家鄉。」安欣瑜說,從小就離鄉的她,第一次產生很想了解故鄉的念頭,而這一念,也轉化為日後決定留在阿里山服務的決心。

同年11月進入嘉基的她,立刻開始幫忙醫院所負責的阿里山「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計畫),常態上山進行醫療服務。

不過,其實在風災後的幾年間,阿里山區由於道路路基仍不穩固,每遇到雨天動輒崩塌、落石隨處可見,因此,鮮少有醫師願意在山區服務。

「因為人力不足,我那時常常一個人在山上連待四天;遇到道路坍塌時,我們就得開著車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