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落幕的後遺症

撰文編輯部
日期2017-09-21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9 月5 日起為期3 天的2017 BTC 會議圓滿落幕 了,包括委員本身及產業各界,普遍都對今年BTC 會議的型式開放、議題多元感到耳目一新,堪稱是 十餘年來最讓人提振的一次。

五大議題中,大概只有最後一場「活化金融資 本挹注」這部份引起現場一點點討論「熱度」,但 也實非被形容的「炮聲隆隆」。可能這類只是理性 強調、積極表達但並不怎麼動氣的提問發言,主持 會議的吳政忠政委,對發言過於冗長的來賓提醒方 式已屬相當耐心有禮,對以前跑過激烈黨爭、親見 許多流血抗爭的我來說,這已經是極為先進的民主 國家水準了。

事實上,當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委鄭貞茂 以泰福生技上市案為例強調,國內的審查制度絕對 不存在所謂潛規則、黑箱作業,記者室的譁然之聲 和議論,「熱度」可能比現場還高吧。我們都是非 常貼近產業的一群,實際上每個人都聽了不少業者 和櫃買中心互動情節的他人轉播或現身說法,所以, 要我們完全相信大概非常困難。

也難怪產業界要把握機會力陳呼籲,我們從政 府7 月31 日起發布的盤中生技即時指數來看,臺灣 指數公司把生技指數基準指數定在5,000 點,但只有 在9 月1 日這天的5005.63 點達到基期,之後不斷 下跌。僅在BTC 期間9 月6 日這天,指數稍反映微 升到4986.75 點,此後又疲軟,更從8 日的4965.69 點之後一蹶不振,截至13 日止,跌到4878.5 點, 下滑了近百點,雖然這期間可能還參雜國際緊張局 勢的影響。

 

生技氛圍連鬼見了都愁

會議期間,我在記者室收到一位投資圈朋友來 訊約見,「我周遭的朋友募資都很困難,但其實有 不錯的公司」。這位朋友是一位非常認真、謹慎的 資深創投,常能洞見先機而挖到一些潛力獨角獸; 還有一位會計業朋友著急了,「近期櫃買中心對推 薦券商下重手記點處分,我們手上許多新創企業都 找不到輔導券商,券商直接拒絕『我們以後不接生 技案』⋯⋯。」

「臺灣生技現在氛圍連鬼見了都愁啊!」這位業 界朋友還挺有苦中作樂的幽默,我們在BTC 會議時 碰見,「再沒辦法,只好『泅』出去,你不要送游 泳圈ㄚ,要送我快艇!」

朋友所謂「泅」出去, 是指Nasdaq 目前正 極力爭取新興國家的知名生技企業到美國掛牌,大 陸一些海歸派藥物研發公司一壯大後,都出海往 Nasdaq 去了。就我所知,其中曾有公司在2013 年 底臺灣興櫃市場正興發時曾來過臺灣,甚至在忠孝 東路上短租了一小間辦公室。

大陸資本次級市場的申請門檻,對生技新創企 業而言仍然過高,儘管近年來大陸生技風險創投資 金非常豐厚,但大陸研發型企業一樣也要面臨初級 投資資金退場機制的壓力,大陸掛牌難,當然紛紛 另謀去處,哪兒好籌資,就往哪兒。而臺灣,曾經 是他們羨慕甚至嘗試過的地方。

臺灣生技醫藥產業聯盟理事長張鴻仁於BTC 會 議時表示,2009 年他就曾預言,「臺灣將成為亞太 地區中小型生技醫藥公司的籌資中心」,當時臺灣 資本市場比現在更不成熟,但政府反而勇敢開放。

可惜,連續兩年生技個案事件後,政府從「勇 敢開放」轉變成「有效監管」,果然也非常有效地 達到監管的目的。

張鴻仁也引用臺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 鍾熙的看法,「任何管制措施都不能改變生技醫藥 產業高風險的事實,反而扼殺了好不容易形成的資 本市場。」

他以漁民出海的比喻更傳神,住海邊討海的人 都知道,如果你怕出海發生意外,就不要出海,但好像也不保證你不出海就沒其他意外⋯。

 

系統診斷論

BTC 會議前,我正好有機會拜訪了張鴻仁理事 長,當時他在公司的會議室裡親自手寫準備BTC 這 10 分鐘報告的講義,他的字體龍飛鳳舞,大概連秘書都會看得頗吃力吧 !

他的許多見解已經在BTC 會議提出( 請參見本刊網站 BTC 會議新聞專頁),在林榮錦訴訟事件一審結果公布隔 天,其仗義直言的專業建議,媒體同業也已及時整理呈現。 所以我在此,僅特別再想跟大家分享他的「系統診斷論」, 同時呼應這次BTC 的會議結論。

我相信張董也願意我在此公開,因為更多業界朋友若 理解了,或許不再那麼叨叨唸唸質疑他為何不帶大家去見 「誰」,他耳根子可以清靜一些。

是這樣的,他一見我進來,邊整理稿紙邊打趣,「怎麼樣 ? 是不是人家也在問你,張鴻仁聯盟成立後到底在幹 嘛 ? 生技資本市場這樣低迷,為什麼還不帶大家快去見總 統、副總統( 反映或陳情) ? 」

「只要行政體系內沒有出現一個真正能跨部會溝通、 解決問題的平臺,你覺得今天就算見了總統會有用嗎? 即 使總統說,好,我們一定找行政院解決,行政院立馬行動, 找負責單位處理,單位遇到非權責範圍呢? 不是擱置就往 上呈,問題是不是馬上被打回原點,然後繼續輪迴? 問題 到底去哪裡可以解決?」

發展產業一定會有很多問題,問題來自抱怨,把抱怨 收集分類歸納後,形成「訴求」,然後從訴求再進入「政 策制定」。不是產業今天馬上就提出訴求。

張鴻仁是一位醫師,看病要先診斷,找出問題才能進 行治療。解決政策問題也一樣,政策制定前必然要先診斷 「病因」找出問題,知道在哪裡開(Turn On),在哪裡關 (Turn Off),才能從問題裡讓制度優化,哪裡Turn On/Off 就會牽涉各方利益討論、談判和妥協,這就是政府運作的 系統,也是現實。

 

喜歡相信特權 而不相信制度

我個人其實有點感慨,新聞職涯的前半段跑過好些年 黨政新聞,年輕的閱歷不太懂臺灣政商關係的盤根錯節, 只隱隱約約感覺總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事件、問題與利益 分配、分贓的背後,結果導致產業發展過程中,大家似乎 更喜歡相信特權,而不願意相信制度。

曾有大老因為生物研發原料進口卡關難解,一怒沖天 聽還是難解。原來,生物藥品進出口涉及衛生機關管制、 經濟貿易、財政報稅等問題,加上又是新穎生物製品,海關單位找不出對應品項又怕送錯地方,於是卡住。後來, 在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下,推動設立一個「生醫產業 原料進口報關專案窗口」才解決了問題。( 請逕上www. most.gov.tw//biip 首頁)

張董指出,臺灣生技發展至今,由衛福單位負責產品 審查、臨床實驗法規問題,行政體系上資本監管權責直屬 於財政部,不在科技產業發展的轄下,「是真正的一塊鐵 板」。

張董直言,「政府究竟是不是、要不要『真正』鼓勵 和發展創新產業 ? 從對資本市場的監管態度和方式很容易 反映出來。」這可能也比產業怎麼奮力疾呼,都更能回升 資本市場對臺灣生技的信心。

這次BTC 委員們總結建議後,副總統陳建仁親蒞表 示,「會後將落實設立跨部會溝通平台以及生技產業法規 諮詢委員會。」這算大快人心了,但是,當新聞一上到敝 刊相當活躍的臉書上,不到10 秒,馬上有讀者評論留言: 「Lip Service」( 編按:英文諺語形容官員或政客只會動嘴 不動手)。

這可能跟俄羅斯藝術體操隊魔鬼教練維納說的一樣: 「當所有選手走下賽場,他們就成了過去,但現在我們再 度走向未來,因為新的賽季即將開始暖身。」 BTC 圓滿落幕了,圓滿的後遺症,就是大家會等著政 府落實制度,還給大家真正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