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非常 enjoy 這次在整理編譯的美國 16 大犀利生技公司,許多公司的創業模式和這些 CEO 的領導 理念都讓我有不少啟發。
以新興 CRISPR 技術而成立的 Edits Medicine,CEO 是美國生技界 10 大女性 Katrine Bosley。因為 CRISPR 技術還很早期,Editas 未來勢必是一條充滿高低起伏的道路。
但 Bosley 很清楚,她講了一句「⋯我們會遇到使靈魂破碎的失望」,看到這句的當時,我正在飛機上, 忍不住大笑,旁邊一位小姐白了我一眼⋯。
我覺得光是這句話,就足以讓 Bosley 獲選生技十大女性當之無愧,因為她看穿了失望,且破碎的靈魂 還能無礙她繼續面對障礙和挑戰。
我們這期進行的封面議題 --「華人特色醫藥」,主要辯證的是台灣生技產業到中國發展的成功關鍵因 素,我想,提到中國市場,可能有不少業界前輩和朋友一樣也有「遇到使靈魂破碎的失望」同感吧!
我經常到大陸採訪,聽到不少業者對到大陸發展的正、負面看法,當然,也看到了許多破碎的靈魂, 但無可否認,大陸市場現在、未來都仍是一塊強力的磁鐵,吸引台灣產業一步步、一波波往中國進。
這次的議題,並不是我們原創的計畫題目,主要是勤業眾信委託 DCB 所進行的一份兩岸產業調查, 目的正是希望能在產業面對這塊磁鐵時,讓廠商對中國市場的考驗有更多了解,我們很幸運、也很感謝兩 個單位讓本刊加入躬逢其盛。
但在本刊採訪兩岸產業界時,大家對所謂「華人特色醫藥」,看法其實很見人見智,甚至,不認同需 要特別定義「華人特色醫藥」者還更多。
而除了 DCB 的產業調查結果外,本刊也針對部分調查結論,對應地專訪了一些台灣的業者,甚至專 程前往上海訪問大陸相關的專家領導人,希望聽聽大陸高層領導對這個議題的觀點。
許多台灣業者跟我們分享大陸經驗與歷程,都讓我們看到了其在靈魂破碎後,反而自此而重生。整體 而言,台灣生技者國際化程度高,多半也從自身產品與營運策略出發,中國只是主戰場之一,不是絕對的 競技場。
本刊在這期裡,還要特別感謝和我們一同前往泰州藥博會參展、參會的廠商們,包括基亞、基龍米克 斯、賽亞、藥華醫藥、冷泉港、鑽石生技、世博科技等,因為大家一起創下了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相關展會裡, 有史來第一次整體亮相的「台灣館」紀錄,展現了台灣產業文化水平與質感,讓醫藥城留下了驚艷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