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粒線體研究第一人

魏耀揮帶出「像農夫的醫學生」

撰文記者 陳欣儀
日期2016-05-18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馬偕醫學院校長 魏耀揮

馬偕醫學院校長魏耀揮,是聞名國際的粒線體醫學研究專家,在台灣第一波生技起飛時,擔任國科會生物科學發展處處長,為今日台灣生技產業基礎的發展貢獻許多心力。他受恩師的影響,接受上帝呼召創辦馬偕醫學院,以熱愛踩著土地的精神帶出「土親、人親、故鄉親」的醫學生。


文/陳欣儀    圖/陳堂麒

馬偕醫學院前校長魏耀揮是國際知名的粒線體醫學研究學者,研究是他的本業和興趣,過去近40年的研究生涯中,在國際期刊發表近350篇研究論文,在陽明大學任教期間曾多次當選優良教師,並榮獲3次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及多項國內外學術榮譽。

2000年是台灣生技起飛的重要歷史階段,魏耀揮於2001年擔任國科會生物科學發展處處長,他努力運用科技經費為台灣的生物醫學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4年的任期中,執行了包含農業生技、生技製藥、基因體醫學的三大國家型科技計畫。魏耀揮直言坦率、清廉正直的個性,成了人人尊敬的台灣生物科技發展的幕後「推手」。

不過,即便擔任國科會生物處處長期間,魏耀揮也沒荒廢在陽明大學的科學研究,下班後幾乎每天晚上回實驗室指導研究生做實驗。迄今,辦公室不常開冷氣、出門盡量帶悠遊卡搭捷運的魏耀揮說,「喜歡辦教育,喜歡當老師,當老師是我的一生志業。」

他更進一步表示,最珍惜和重視台灣人才的培育,「教出優秀的學生是我最驕傲的事」。他認為,教育是他能將最有價值、有意義的志業傳承下去的助力,這個「助力」,綿延了他40年的教學與研究生涯,並在創辦馬偕醫學院時,徹底實踐了這種熱忱的理念。

踏上生化科研之路 傳承恩師教誨

魏耀揮對自己年少求學的恩師,也一樣記憶如新。就讀台中一中時期,數學老師黃呈明介紹了美國舊金山醫學院教授李卓皓,及他對人類荷爾蒙研究的突破與重要貢獻,因而啟發他接觸生物化學這個新興領域。

黃呈明鼓勵學生,「念丙組不一定要以醫學系為唯一志願,生命科學也是值得進修的領域」,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魏耀揮選擇進入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就讀。

台大農化系從日據時代成立,有著深厚的實驗研究基礎與全台數一數二的優質師資,像是台灣農業生技權威-蘇仲卿教授、發酵技術泰斗-蘇遠志教授等,學生在國內、外大學和研究機構有傑出貢獻者無計可數,更培育出當今台灣生技產業無計其數的CEO。

魏耀揮回憶當時,蘇仲卿就是一位非常樂意教導學生的老師,他引領學生體會研究的樂趣和發展潛力,讓學生對於能追隨如此優秀的老師,感到榮幸並願意專心致志努力學習。

魏耀揮深感農化系教授們對研究的熱忱與對學生的愛護和教導,這除了啟發他踏上生物醫學的科研道路外,也對他的處世與價值觀有非常深厚的影響。

「教授從事科研的熱情感染了我,因此我希望自己能將這份研究熱情繼續傳承下去…。」

他說,教育是具感染力的行業,因為教育和人一生的發展有著密切關係,每一個學生選擇進來你的實驗室,讓你帶著他們踏上這條學術研究的道路,這就是「老師的價值」。

粒線體研究第一人 陽明最年輕教授

大學畢業後,魏耀揮在蘇仲卿教授的推薦下,到美國紐約州立大學Albany校區化學系攻讀博士學位,並進入在粒線體研究享有盛名的Dr. Tsoo E. King主持的生物能量實驗室,以生物物理及生物化學鑽研能量代謝的機轉,也是在那時開啟了他往後一生對粒線體的生物醫學研究。

1980年魏耀揮取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當年,大多數的留學生都會優先選擇留在美國,但魏耀揮卻毅然決然地回到台灣任教,透過當時的中原大學校長阮大年引薦,進入甫成立的陽明醫學院生化學科,也將國外最先進的人體能量代謝研究帶回台灣,逐步跨入了基礎醫學領域。

當時,台灣的實驗環境較落後,加上初到陽明也沒有足夠的研究經費,但魏耀揮不追隨美國指導教授的方向,只想找尋新的研究題目,「不希望有在美國的本店回台灣開分店的情形,」魏耀揮說。

因此,魏耀揮從建立粒線體分離和純化技術開始奠基,憑著要做「只有我會做,而且做得很好的研究」,逐漸在學術界建立舉足輕重的地位。

他在艱困的研究環境中以實驗動物建立穩定的粒線體生物醫學研究平台,探討各種已知藥物或毒素對粒線體呼吸作用、能量代謝與精子細胞游動力的影響,並發表許多研究論文,順利於回國4年後升等,成為當時陽明醫學院最年輕的教授。

粒線體研究從化學、生物化學踏入生物醫學,跨領域的研究也引起許多臨床醫師的興趣,如神經內科、新陳代謝科、泌尿科、心臟內科或研究與神經肌肉病變相關疾病的臨床醫師。經過魏耀揮多年的努力,粒線體研究逐漸成為醫學院裡最能和臨床整合的領域。

任國科會生物處處長 奠定台灣生技基礎建設

魏耀揮在1988年野百合學運期間受陽明醫學院于俊院長邀請擔任訓導長,學運結束後才真正開啟粒線體與臨床相關的研究,1989到2010年間,是他個人研究的顛峰時期。過去35年來有超過100位研究生加入他的實驗室,其中約有40位是臨床醫師,大多數迄今仍繼續從事粒線體醫學及相關研究。

2001年,魏耀揮也因為卓越的跨領域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向陽明大學商調他擔任生物科學發展處處長,協助規劃與執行台灣生技產業的研究發展。當時,台灣政府大力扶植生技產業,不僅吸引第一批海外人才歸國創業,本土創業家也如雨後春筍,建設生技研發基礎環境,打下了產業發展的重要根基。

魏耀揮在4年的任期中,有效地運用國家科技經費,推動並執行迄今影響台灣生技醫藥研發最重要的農業生技、生技製藥、基因體醫學等3大國家型科技計畫,奠定了台灣生技研發相關核心及周邊設施、建立研究團隊、人才訓練制度以及最重要的研發成果產業化機制。

不過,儘管當時科技行政佔據他大部分的時間,但他在陽明大學的實驗室工作依舊照常運作,「不能因為當了處長就把本業丟了」,他說,這是他對自己的承諾,也是對生物醫學研究的堅持。

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爆發時,魏耀揮又被國科會主任委員指派參加SARS專案計畫推動小組,適時以基因體醫學國家型科技計畫剛建置完成的核心設施和研發能量,迅速解析SARS病毒的基因,與先進國家並肩合作闡明SARS致病機轉和新出現的病毒基因亞型。 

「SARS專案研究計畫」從徵求計畫書、審查計畫到核定計畫,在短短兩週內完成,希望一年內能將SARS病毒基因完全解碼,並找出快速診斷SARS的方法及研發治療藥物。

「那時候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可惜的是,當SARS病毒研究有一定成果後,病毒也就消失了,期間所研發的一些藥物毫無用武之地。」

但也因為這項研究,奠定了後來其他新興病毒研究的基礎,也把台灣病毒學的研究提升到國際水準,讓國際重要的傳染病防治與研究機構了解台灣的科技研發實力,並使台灣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重視。為此,他和當時的疾病管制局蘇益仁局長也獲列名於「中華民國褒揚令集第十二輯」。

學術成就再攀高峰,讓魏耀揮迎來人生最大的機遇,但也是挑戰。

用「農」學精神 創建馬偕醫學院

2009年,承當時的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推薦,馬偕醫學院董事長黃俊雄親自邀請魏耀揮擔任馬偕醫學院的創校校長。其實,當時魏耀揮也有別的機會可以到其他大學服務;不過,有機會從無到有創設「馬偕醫學院」,讓他熱血澎湃。

「肇建一個學校很不容易,要懂建築、法規、安全設施,還要做財務管理,要花很多心思」。一般醫學院一年至少要花新台幣6-10億元辦學,但魏耀揮卻可以在維持高品質的教學及軟硬體設備下,以每年不到3.5億新台幣的經費創辦馬偕醫學院。

初創校的馬偕醫學院因為知名度不高,需要四處宣傳,開記者招待會,幸好有陽明大學、馬偕紀念醫院的全力支持,臨床資源和研究設施方面得到很好的支援

在陽明醫學院服務30多年,魏耀揮所教過的醫學生,很多都已在台灣各大醫院及醫學院擔任主任、院長或教授、所長。魏耀揮用「心」帶學生,也為此得到了回報。有當年教過的陽明學生,就親自帶著自己的孩子前來跟魏耀揮說:「老師,當年您怎麼教我,現在我就將自己的孩子帶來馬偕交給您。」

位在三芝的馬偕醫學院,校園林木蔥鬱,校區建築典雅,饒富人文氣息,與大自然融合的空氣也格外清新。

一向「勤儉持家」的魏耀揮為了替學校省錢,辦公室的擺設非常簡樸。喜歡親近土地的他,更以身教帶領學生,他喜歡帶著學生去親近自然,在校園內開闢「馬偕蔬花園」,讓教職員和學生認領土地種植蔬菜。

「讓學生有機會觸摸土地,讓孩子聞到泥土芬香的氣味,孩子就會一輩子熱愛鄉土。」他說。

魏耀揮形容,自己幾乎是用農學院精神在辦醫學院。「土親、人親、故鄉親」,他鼓勵學生多到偏鄉地區和原住民部落服務,希望醫學院的學生因珍愛土地,將來能用心傾聽偏鄉住民及生活艱難同胞的困苦和身心有病痛的患者。「踩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才會發現很多值得關心的故鄉事。」

魏耀揮說, 他並不擔心孩子將來不會當醫生,因為學生都很聰明,因此現在要先教導他們「服務」、「熱情」、「奉獻」,並在年輕時就養成習慣,將來就會變成甘心樂意犧牲奉獻、照顧弱勢的好醫生。

魏耀揮說,如果一生有一次機會能辦好一所醫學院,培養出有愛心、充滿奉獻熱情的人才,是很有意義和富有成就感的事,這也是一生難得的機緣與經驗。

言行一致的自我實踐  研究熱誠的教育傳承

魏耀揮說,事實上馬偕醫學院也是檢驗自己最好的機會。他期許所帶出來的學生,能擦亮「馬偕」的招牌,讓這所以信仰為根基的學校是一所不一樣的醫學院。

魏耀揮奉獻一輩子在他喜愛的科技研究和醫學教育,並持之以恆,樂此不疲。迄今,他每年不忘寫謝師卡感謝過去啟發他獻身生物科技研究和作育英才志業的老師。

「要記得你曾得到別人的恩惠與好處,並把這些傳承下去。要傳承一個讓人相信的東西,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實踐出來,要活出信念,言行要一致,在研究與教育這行,更是如此!」魏耀揮說。


魏耀揮經常鼓勵醫學院學生多到偏鄉地區和原住民部落服務。

Profile:魏耀揮

經歷

馬偕醫學院校長暨醫學系專任教授

國立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

台灣粒線體醫學暨研究學會(TSMRM)理事長

亞洲粒線體醫學暨研究學會(ASMRM)理事長

科技部生物科學發展處處長


備註:魏耀揮校長於2017年7月底屆滿退休,接受彰基聘任為「粒線體醫學及自由基研究院」院長。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32

更多台灣生醫康產業報導,請鎖定環球生技: https://news.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