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洗腎的發生率與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據統計,目前洗腎人數突破9萬大關,其中血液透析腎友平均每周需至醫療院所洗腎3次,且每次需耗時4-6小時不等,在新冠疫情持續嚴峻以及有些洗腎室傳出染疫事件,令腎友擔心成為染疫的高風險族群,敏盛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洪國欽呼籲,在防疫關鍵時刻,腎友進出醫療院所應落實「內外兼顧」,且平時更要補充維生素D以及不含鈣的新一代降磷藥物,如釋磷善、福斯利諾等,增強自身免疫力來抵抗新冠病毒。以下是其口述摘要整理。
洗腎中心防疫規格升級,進出嚴守二個注意
國內腎友主要分為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二大族群,採前者的腎友每週約需三次進出醫院洗腎,無法減少或中斷治療;後者則可居家洗腎,定期回院追蹤檢查。目前腹膜透析比例僅一成,因此對於必須前往洗腎機構的腎友,首先應重視洗腎室內的感染控制規範是否嚴謹與完備,再者自身的防疫規範與飲食藥物保健也同樣重要。
進出洗腎室有二個注意。進入洗腎室前,除了配合政策落實病人及家屬之「TOCC」機制,包括詢問記錄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以及是否群聚等資訊外;在洗腎室內,舉凡醫護人員與腎友個人的防護裝備亦不可少,包括口罩、護目鏡、面罩、隔離衣等視情況而有不同層級的裝備。至於各家洗腎室每班都會消毒洗腎機、床及周邊設備等,在執行擦拭清潔與消毒的環境層面上已有一致共識。
值得關心的是,自5月中旬提升全國疫情警戒至第三級後,部分機構隨即展開全面快篩,以敏盛醫院為例,每個星期進入的腎友都要做快篩,此期成本由醫院自行吸收。若以300位腎友計算,全面快篩的費用不小,因此初期是由醫療院所自行決定是否升高此防疫規格。所幸自6月起健保同意處於熱區之透析院所,建議由醫師執行每周一次全體病人/工作人員抗原快篩,可申報健保給付。因而減輕醫院的成本負擔,故目前敏盛仍維持每周一次的全面快篩,為腎友做好第一線把關。而非熱區透析病人/工作人員若有接觸活動史或/且有症狀者,可由透析院所自行採檢執行抗原檢測。(熱區之定義應依中央指揮中心)
出洗腎室後的防疫措施要再延伸到返家交通(留意共乘時的載口罩、乾洗手等自我防護)與回家後的清潔消毒(更換衣物、洗澡、鞋底也要噴灑酒精等),每一個環節都不可輕忽。
透析腎友通常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衰竭等多種慢性病。一旦染疫確診,根據研究顯示,死亡率是一般人確診的十倍,因此不宜自主隔離或住防疫旅館,應建議直接住院隔離,並至醫院的負壓隔離室洗腎。居家洗腎的腹膜透析腎友,因接觸的環境較單純,染疫風險相對低,但若有發燒等狀況務必先通知原主治醫師,在疫情瞬息萬變、草木皆兵時期,任何小狀況都不可輕忽。
不含鈣降磷劑、維生素D有助提升保護力
疫情期間對洗腎病友的另一個挑戰是飲食控制。由於宅在家受焦慮或零食誘惑難免嘴饞,加上活動量減少,以至於對鈣磷的控制普遍不佳,建議除增加攝取維生素D增強免疫力外,宜選擇不含鈣的新一代降磷藥物,如釋磷善、福斯利諾等,而副甲狀腺不佳的透析腎友,更應選擇擬鈣劑產品,如鈣易清、鋭克鈣等,可有效抑制副甲狀腺素上升,並降低血鈣濃度,減緩血管鈣化之風險。
洗腎病友因腎功能無法排磷,醫師都會開立健保給付的鈣片以降低食物中含磷的攝取量,避免產生高血磷,造成血管鈣化、心血管疾病及腎性骨病變等風險。然而日常飲食中通常已有足夠的鈣含量,透析腎友若未好好控制飲食很容易讓鈣超標,致使身體負擔過大。鈣的累積過高則會產生「鈣化防禦症」疾病(Calciphylaxis),亦即血管、軟組織、肌肉或肌腱等鈣化症狀。因此疫情期間宜優先選擇上述新一代的降磷藥物,兼顧有效控制血磷與降低血管鈣化,避免併發心血管疾病等住院風險。
至於還可額外補充的營養素則首推維生素D。無論是根據醫學的研究或是臨床實務上皆證明,維生素D具抑制病毒複制及殺菌效果。血液中維生素D的濃度越高,抑制慢性發炎的功效愈大。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超過九成國人的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不足,顯見對維生素D的認知普遍不夠。此外,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體內較高濃度的D其疫苗接種後的抗體濃度也越高,保護力效果越明顯。而根據去年敏盛醫院的研究顯示,洗腎病友血中維生素D濃度缺乏(平均13.2 ng/mL ),正常值須維持 30 ng/mL以上,建議腎友平時可以多補充維生素D來增加免疫力及提升細胞殺菌功能。
最後,對腎友來說,最好的防疫就是注射疫苗。新的CJASN醫學研究期刊顯示,腎友注射新冠疫苗後的產生抗體反應率有正常人施打的96.4%(此為輝瑞疫苗),而不良反應則與正常人相同,因此美國腎臟醫學會與台灣腎臟醫學會建議腎友能儘早接受注射新冠疫苗。此外,國內風濕病醫學會也發表聲明指出,目前並無證據顯示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濕關節炎及紅斑狼瘡)的患者不能接受注射新冠疫苗並提供相關問答集供病友參考。建議腎友在施打之前可先諮詢主治醫師,確實掌握自身疾病與服用藥物的狀況後再施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