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從「醣基」生醫曝光後,常有朋友跟我開玩笑,之前一連串「蛋白質」頭都已經昏了,現在還有「醣」,這哪消化得了啊?
這讓我們幾次檢討,可能有些生技領域,特別是成為話題的專業名詞和其技術,作為產業媒體,我們應該努力協助大家理解。儘管,科普也不見得容易。
生技產業妙,也就妙在這裡。一位今年成立藥物開發管理公司的前輩告訴我,她有一次犯了批評,對方直接了當地回她:「如果要按你的專業跟民眾講清楚,沒有哪一家公司不是在炒股票…。」言下之意,對股市大眾,生技不必講專業。
我們不同意這樣個論點,事實上,我們挺常接到讀者來電話問:「他們說的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啊?到底又應該怎樣才是正確的?」不過,這也麻煩了,一個業界高管一天衝著我這兒的有機咖啡來訪,正好目睹我接到這樣的電話,他搖頭:「教育和報名牌,一線之隔,你兩邊不是人…。」
朋友基本上是開玩笑,但給我很多啟發,提醒我必須隨時警惕自己,拿捏好這條線!
誠實而言,這次決定吃「醣」,是陣前抽換題目的結果,一方面原來規劃的封面故事,我們希望有更多,正可考慮是否照排定走?已經截稿期的最後關頭了,去了中研院採訪吳宗益博士的「醣」研究。
回家後,從書架上竟然找到10前自己專訪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的雜誌,我一看到翁院長這些照片,忍不住大笑了出來,拿到辦公室給團隊們看,大家一直哇~哇~叫的。
又是一個10年,那時候翁院長說的,大家預期的「醣」,真的逐一在實現的路上…。
這就是科學,知識需要累積;這就是生技,成果需要歲月。
而時間的長河從沒停止過,實現的這條路,也還要繼續走。
還是繼續講照片好了,上次BTC會議遇見翁院長,他一臉嚴肅:「你怎麼把我拍的看起來呆呆的?」(本刊9月號)我有點無辜:「院長,可以說實話嗎?」「知道了,你要說因為我本來就呆呆的」然後竟然自己笑的比我還開懷。
突然想起10年前採訪結束正離去時,他突然又冒一句,「以前我是合唱團的,但是自從作了研究後…。」我猜,生技圈很少人知道他原來會唱歌。
最後,特別想分享的,是本次收錄的跨部會農業生技豐年慶登豐獎,農業生技可能是國家型計畫中唯一KPI超標,無論技術商品化、研發創新及產學媒合都讓人眼睛晶亮,本刊後續會有更多著墨,希望和大家一起歡慶台灣農業生技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