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臺灣生技月到來,一些海內外的、深居簡出的候鳥型業界朋友,即使久違了,見了面還是很有學習的收穫。
一位資本市場的深海潛水艇型友人,他都不住在臺北,笑說過去十餘年來都過著閒雲野鶴、不太跟業內朝中人事往來的生活。但我只相信一半。相信的這一半,是因為他從大學起就幾乎「全職」投入股市,甚至他顯赫的臺灣大學畢業證書,離校後是不是有特別加分的標章功能,我都很懷疑,因為憑藉他當時的投資績效,很輕易就能跨行進入股票市場擔任專業的操盤手。
深海潛水艇
他初出社會的年代,正好躬逢了臺灣1985~1990年代、出口大成長的繁榮時代,臺灣股市也從1986年底破千後,開始扶搖直上,隔年1987年8月再破2千,同年9月破3千;到1988年9月,1年之內飆破8千;1989年9月,不到3年之內破萬點,臺灣這個世界少見的股市奇蹟,讓國際間都認為「臺灣錢淹腳目」!
友人輕描淡寫地說,「我那時候經手的進出,從十萬、百萬、千萬到『億來億去』,薪資帳戶裡經手費一個月進帳兩百萬常有的事……。」
當然,他一定也看到了1990年股市盛極而衰的泡沫,於4月跌破萬點,10月跌破3,000點,號子裡盡是哀鴻遍野的股民,很多人也在這場金錢遊戲裡傾家蕩產。
但我認為以他的機敏才智,無論颯氣或殺氣中都還帶著是非分明的拗執,即使小損,從所得分配來看,這場泡沫也把他和大約同世代的臺灣貧富差距拉大了!
如同他最後堅持付帳時,一臉看我似鄙又憐地說,「財富自由其實看每個人慾望啦,我相信你可能也財富自由,但是你的財富自由跟我的財富自由差那麼多!」
我也認識他十餘年了,當時因為一些工作和網絡的機緣接觸,但總是遠遠地、有些距離,彼此感覺不是同路人。他讓我特別記得,也不是當時大家推崇他是資本財務高手的身姿,而是他用極生動的表情,跟大家講了一個讓我聽了驚愕卻還是忍不住笑出來的笑話。
原來他曾投資過寵物店,一天,一個主人送來一隻小愛犬,但店裡有人疏失把小狗醫死了,結果店裡從手忙腳亂到徹夜未眠,找來一隻一模樣的小狗,然後打理得簡直像原來小狗回生,結局大家皆大歡喜,主人高興地抱著毛小孩離開,也沒聽說後來有糾紛…。」
股市哥吉拉
現在,我用「潛水艇」形容友人,一方面也是我不甚相信一位握有資本又對賺錢有興趣的人,真的可以在武林之外雲淡風清,一般都是在股海裡一蹶不振、被迫退出江湖而抑鬱一生。只是層次高的人,能在逐利之心最終回歸自然法則,我也願意看待友人是這種高段的雲手。
而大家如果知道潛水艇在水中沉浮是受到魚鰾作用原理的啟發,或許也可以理解我為何這樣比喻。潛水艇上裝有水艙,這些水艙就是潛水艇沉浮的秘密所在。潛水艇若想下潛,便向水艙注水,增大自身重量,使得重力增加,向下潛入水中。潛水艇上浮時,用高壓氣體將水艙中的水排出,從而減輕自身重量,水的浮力會使潛水艇向上浮出。
潛艇上的水艙就是資金部位,何時上浮、下沉操縱在艦長手中。我說友人還是深海裡的潛水艇,因為生技股海裡知名的「哥」級人物(我私下更喜歡用知名日本電影「哥吉拉」稱呼他們),他們上浮、下沉任何風吹草動,總會在資本市場中有不脛而走的各種傳言,但是友人卻很少、很少。
此外,目前,資本市場圈舉著炫麗的財務顧問或是市值管理招牌的人也不少,但可能什麼都沒真正幫企業履行任何承諾前,已經先要走了一筆很高額的顧問費用。但是,就我查證,友人真的沒從業者或朋友的企業身上拿過一毛錢,當這些業主問他,「我自己有自己賺錢的方法,不用、也不必管我。」他說。
借用一下男人天生的小弟弟哲學(這或許是有顏色的成人笑話,但實在太傳神了!),1.不外露炫耀;2.關鍵時刻硬得起、撐得住;3.善於攻擊又能使對方感到愉悅;4.既能製造磨擦又能使大家同感喜悅;5.最後還可能培育出接班人。
我怎麼看,一直願意屈居在各個哥吉拉下的友人,不是老二哲學,而是小弟哲學,也因為他能懂得和各大哥吉拉對話,常常還是哥吉拉的盟友。我不禁想,這樣的人,也許才是真正的老大!
科學家、企業家、財務專家
不過,友人或許是到了見山又是山的人生梯度,他在資本世界的活動已經不再是見山不是山時的翻雲覆雨手了,他跟我侃談更多他看到的生技業公司的問題,儘管總會考考我,且仍有著那股是非分明的拗執,但非常能直指他的核心見解。
「大家看臺灣生技產業發展的問題,很多會歸咎是因為資本家不支持、資金不夠?法規綁手綁腳?我認為錯!,你去算一算A公司、B公司、C公司燒的錢加總起來,臺灣資本家其實沒有不支持喔,那你覺得到底又哪兒出了什麼問題?」
一家成功生技公司需要的三大「家」:懂科學的科學家、懂經營策略的企業家、懂財務運作的資本家,「這三大家,你又認為那一家更重要?」
「臺灣生技科學家當道、當權,可能是最大的問題啦!我們的資本家幫公司找到科學家,但沒有幫公司找到企業家和財務專家。」當我還在支支吾吾時,他直接插出了他的結論。
「很多生技公司CEO常強調,回歸本業是CEO最重要的工作,接著開始認真講科學,因為生技首要科學為本。但你告訴我,到底什麼叫回歸本業?經營策略、市場行銷、財務運作算不算公司本業?」
他直言,公司既然就叫「企業」,那就需要企業家。科學家應該盡量回歸CTO的角色,他們在科學上毫無疑問都是博士,有些科學家在企業家的能力也許還可以達到高中、大學程度,但太多科學家來到財務家的能力,可能只有初中、小學程度。
「很不幸,目前臺灣生技產業普遍是科學家掌握了的最大權力,尤其是技術擁有者特別覺得他們Deserved It...;是,我同意人才欠缺又很難找,所以他們在面對企業家、尤其是財務專家時,才需要更謙卑!」
儘管我不盡然完全同意他的看法,因為科學家、企業家、資本家到底誰當老大最好?可能是一家公司動態管理上永遠的功課,且各家習題和解答都不同。但他從經營與財務的角度正面直撲臺灣生技公司的一些不爭事實,我也一時語塞,同時覺得值得大家進一步反芻、深思,所以決定在此分享。
最後,年度的臺灣生技月盛會又到了,許多生醫相關業者正忙著磨拳擦掌準備在展會上大顯身手。因此,這期刊物,我們也更多應景地讓大家認識更多生醫各領域的優質企業。
臺灣生技產業一路顛顛簸簸走來,如今夢田裡開始看見田園風光。跟其他產業很不同、也讓為何有志者始終能對生醫產業如此執著原因,一方面它有永續及剛需的市場,更重要是,這行業匯集了太多Good Will 、一個大家共同對人類健康幸福追求的信仰。
在此,更祝福各家企業的美好願景都能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