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

24位45歲以下創業家 競逐「2022 Best Bio Startup CEO」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2-12-13
第一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

為了鼓勵更多年輕CEO人才能浮上檯面,同時長遠地為臺灣生醫產業儲備更多高階經理人才庫,臺灣首個由多家單位群策群力、以資源整合模式,共同籌辦的首屆「2022 Best Bio Startup CEO」獎項,前後歷經3個月,從徵件、書審到路演決選,於11月3日選出年度「2022 The 10 Best  Bio Startup CEOs 」,再從中頒發前三名、最佳潛力獎、最佳人氣獎。

撰文 / 彭梓涵、李林璦、王柏豪


臺灣發展生技20多年來,專屬生技相關產業超過10項大獎,也從幕後「Acknowledge」(肯定)和「Discover」(挖掘)了許多力爭上游的企業。(參閱本刊90期封面故事《生技「獎」不完》)。

不過,目前這些生醫領域各項競賽項目,主要獎勵技術與企業發展,唯獨在「經營人才」方面顯得欠缺。

然而,包括前副總統陳建仁院士都曾公開表示,臺灣生醫研究開發能力雖然堅強,但是商品化發展續航力普遍不足,一大原因正是生醫企業高階經營人才普遍難尋,人才是最大問題,也是生技產業發展最重要關鍵,經營人才也是真正產業生產力及企業成功發展的根本。

「第一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2022 Best Bio Startup CEO)」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成立。

多家單位群策群力、首個聯合創辦獎項

不同於許多獎項主要由特定單位主辦,首屆CEO獎由多家單位包括: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創服育成中心、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生技中心南港生技育成中心(NBIC) 、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PwC's Scale-Up、台灣天使投資協會、比翼資本以及環球生技多媒體等聯合創辦。

並在獲得主要贊助單位財團法人生化科技教育基金會、中華開發生醫創業投資、台杉投資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華淵鑑價股份有限公司、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和H.Spectrum+的贊助下得以順利完成。

過去,財團法人生化科技教育基金會連續多年支持教育部「新農業及生醫產業創新創業人才計畫」,每年舉辦創新創業大賽,基金會董事長――中研院院士王惠鈞擔任這次活動總召集人,他表示,「CEO獎徵選活動的宗旨一方面希望鼓勵更多年輕CEO人才能浮上檯面,另一方面盼望長遠能為臺灣生醫產業儲備更多高階經理人才庫。」

教育部該計畫以創新創業人才為核心,培育新世代創業人才,總計8年計畫成果,有30組團隊成立30家公司、18組團隊進行技轉或衍生公司。其中數家校園創業的佼佼者歷經數年成長,都逐漸成為國內健康產業的新銳尖兵。

多次擔任「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高階培訓營」業師、生技中心南港生技育成中心執行長陳菀芬指出,政府透過多元支持措施鼓勵新創,創業CEO也越來越朝著年輕化發展,但創業維艱,一家公司發展與否與存續命運也往往繫在領導人身上,「因此,鼓舞優秀年輕的CEO是很有意義的活動。」她強調。

「這次CEO獎活動其實已經醞釀多時,」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楊嘉鈴、前「新農業及生醫產業創新創業人才計畫」協同主持人說。她表示,計畫於2021年結束,2022年轉由「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接續。總計長達近8年,由教育部透過計畫補助11所大學校院,進行系統性生技產業及模擬創業實務的課程及培訓。

「計畫不僅激發出許多具潛力的團隊落實創業,讓多位年輕人為追求夢想勇敢投身創業,重要是讓這些過去曾一起支持及參與過活動的單位彼此有了默契。為了能延續激勵年輕創業人才,大家聯合一起經過多次討論,最後群策群力、以資源整合模式,共同完成了這次活動的籌辦與執行」。


首屆生醫新創CEO獎活動總召集人――中研院院士王惠鈞:「活動目的宗旨希望長遠能為臺灣生醫產業儲備更多高階經理人才!」(攝影/羅翊方)

增長最強勁創業公司 CEO平均年齡45歲

首屆新創CEO獎設定的參選資格,主要參照經濟部對新創公司定義即登記成立8年之內(含)的生技相關公司;CEO資格則限定45歲(含)之我國國籍現任CEO。

為何年齡要限定在45歲?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生醫事業副總經理項益容表示,鄰近幾個創新創業蓬勃的國家包括中國、韓國、新加坡,甚至日本,遠至印度,即使專業門檻非常高的生醫新創公司,創業家或CEO明顯地朝向年輕化及國際化趨勢,「我們希望臺灣年輕CEO能逐漸打造出自己世代的舞台,CEO獎是個鏈結大家的平台,也希望為臺灣新世代優秀的經營人才創造更好的能見度。」項益容說。

陳菀芬也舉2018年7月《哈佛商業評論》一份調研報告,報告結論指出真正成功的新創企業家,平均年齡為45歲,軟體公司40歲,石油、天然氣和生技等產業則提高為47歲;其中增長最強勁的百分之零點一的創業公司當中,創辦人的平均年齡也是在45歲。

國際知名創業風險投資專家孔繁建,近期出席一場臺灣生醫創新學會舉辦的爐邊座談,他也以一份〈年齡與創業高成長(Age and High Growth Entrepreneurship)關聯〉 論文研究表示,「數據顯示,資本市場成功退場(IPO或被併購)的公司CEO在40~60歲區間最多。」

不過,活動總召集人王惠鈞透露,首屆新創CEO獎得到超乎預期的迴響,許多超過45 歲的CEO很希望參與,但限於條件限制只能抱憾,「也許,明年CEO獎可以討論考慮擴大徵件範圍,給予更多CEO們機會。」他笑說。

新世代CEO兼具活潑、活力與創意  也更勇於走出臺灣拓展國際

「2022第一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自9月1日起開放1個月徵件時間,總計24位符合資格優秀生醫新創CEO參加評選,領域涵蓋新藥、檢測、AI醫療、營養保健等,顯示臺灣生技醫藥領域多元發展。(參見附錄〈24位CEO介紹〉)

評審委員會由8位來自科學、管理、產業、創投及財務各領域產學界等專家組成,分別以「企業影響力(審查比重30%)、企業成長力(審查比重30%)、CEO領導力(審查比重40%)」」三大指標,於10月18日舉行初次審查會議,仔細進行書面審查評比。

並決議邀請24位生醫新創CEO於11月3日進行現場路演,且於當天最後綜合計分排名,先是選出年度入選「2022 The 10 Best Bio Startup CEOs 」,再從中頒發前三名、最佳潛力獎、最佳人氣獎。

王惠鈞表示,本屆無論在影響力、成長力、領導力等領域,這些CEO們表現都非常讓人印象深刻,不僅管理風格都反映出新世代的活潑、活力與創意,也多勇於走出臺灣拓展國際市場,讓人對臺灣生醫未來的國際競爭力與發展都更具有信心。

特別前來頒獎的財團法人生技中心執行長吳忠勳也勉勵,臺灣次世代的CEO創業,和過往CEO創業的文化有很大不同,但不變的是,CEO還是要慧眼識英雄――找到對的人、在對的時間找到適當的錢,讓公司成功。

他也認為,學習是很重要的,建議各CEO不只要分享、建立網絡,保持開放的心態也非常重要,他期望,臺灣可以持續建立新創生態圈,透過交流、整合,創造更多創新的產品。


DCB執行長吳忠勳勉勵,「年輕CEO們要建立網絡、保持開放心態,持續建立新創生態圈,透過交流、整合,創造更多創新產品。」(攝影/羅翊方)

2022  The 10 Best Bio Startup CEOs

「2022第一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得獎結果,第一名5萬元及獎座由眼睛病變新藥業者的仁新醫藥總經理王正琪奪得。仁新已將斯特格氏病變新藥LBS-008推進全球多國多中心臨床三期試驗,子公司Belite也於今年4月在那斯達克掛牌,並成為疫情中美國上市生物技術公司中,表現最好的公司之一。

王正琪本身是臺灣本土培育的生化科學博士,在美國Scripps研究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過去曾帶領仁新進駐嬌生(J&J)旗下生技新創育成中心JLABS,並獲選JLABS「傑出女性領導人」,也是生技女力新創之光。

第二名3萬元及獎座榮歸葉肇元,其自臺大醫科畢業後,在南加大攻讀病理學博士時,發現對寫程式的興趣,而於2015年創辦公司雲象科技,跨入病理玻片數位化的領域,他進一步加入AI辨識,輔助醫師判讀,目前合作遍布各大醫學中心,應用遍布骨髓抹片分類、大腸內視鏡瘜肉偵測、鼻咽癌病理玻片、吞嚥攝影、腎絲球偵測等。

今年,雲象發展可以說喜事連連。葉肇元獲得CEO獎後,雲象又宣布,10月底完成1.5億新臺幣A+輪募資,分別由日本Ono Digital health Investment, GK、廣達電腦、台企銀創投以及鈦鎂投資,有助雲象持續投注技術研發,並開拓海外市場,把臺灣實績延伸至全球。

今年雲象成為受德國政府支持的EMPAIA (Eco-System for Pathology Diagnostic with AI Assistance)夥伴,繼日本市場後,再一次打入國際杯。

第三名2萬元及獎座榮歸捷絡生技,是以3D數位病理影像技術結合AI輔助臨床診斷為主要投入領域,林彥穎為跨領域EE博士,專長為先進雷射物理及光學顯微影像。他帶領捷絡開發出自有專利的次世代數位病理檢測,吸引跨國大廠英特爾(Intel)、Olympus、羅氏(Roche)及生技製藥夥伴,共同發展全球首創的數位病理上中下游生態系,從臺灣打造出一條國際化產業鏈。今年,捷絡還獲得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生醫新創獨角獸Grass Roots支持計畫。

榮獲最佳人氣獎的褚家容,在2014年成立矽基,從臺灣沒有生醫晶片產業開始,花5年時間跨域整合電子業與生醫產業鏈,成功開發非侵入式半導體生醫晶片即時檢測,鎖定急性腎衰竭、口腔癌、HIV等,更在新冠疫情期間快速開發出「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晶片」,成為目前唯一獲臺灣食藥署(TFDA)緊急使用授權(EUA)的生物晶片。矽基也參與美國NIH計畫、並獲選入美國Berkeley的SkyDeck加速器。

褚家容個人投入社會公益也不遺餘力,身兼創業家、母職之外,還經營一個非營利樂團長達10多年,常至弱勢社區或團體公益演出,其樂團也是大臺北管樂圈唯一長期投入公益演出的樂團。

榮獲最佳潛力獎的陳柏翰,先前任職於美國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管理全公司前端到後端的數據與資安系統,2015年父親罹癌返臺,技轉父親主治醫師所開發的循環腫瘤細胞(CTC)應用於個人化癌症用藥建議技術。

2018年成立精拓生技,分離患者血中的循環腫瘤細胞,成為患者的體外替身,讓醫師在最短時間內找出最適合患者的治療策略。精拓不僅特別專注於協助實體癌症患者,也無償幫助40幾位癌童進行用藥分析。

陳柏翰在CEO獲獎後,也勇奪矽谷最知名新創實境秀節目《Meet The Drapers》第五季總冠軍,擊敗全球上百組團隊,更獲得全球公認創投鼻祖Drapers家族100萬美元投資,可謂雙喜臨門。

 「2022 The 10 Best Bio Startup CEOs」其他入圍者,包括生德奈生技執行長蔡承翰、酷氏基因執行長林淑娟、路明思生技執行長蘇隆畯、普瑞博生技總經理陳彥文、英科智能總經理林彥竹,以及晶準醫學科技執行長曾煥昌。


「2022 The 10 Best Bio Startup CEOs」大合影。左起:捷絡生技林彥穎、精拓生技陳柏翰、清大楊嘉鈴教授、矽基分子褚家容、晶準醫學曾煥昌、仁新醫藥王正琪、路明思生技蘇隆畯、普瑞博生技陳彥文、酷氏基因林淑娟、生德奈生技蔡承翰、雲象科技葉肇元、英科智能林彥竹(代領人陳心怡)、PwC顏裕芳會計師。(攝影/羅翊方)

第一屆CEO獎校友會成軍 盼共同團結打國際盃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頒獎尚未揭曉之前,CEO們利用中午餐敘時間,在活力、衝勁十足的生命之星執行長陳孟專的號召下,已經籌組校友會,並進行潛在合作、串連與交流。大家也盼來年參加的CEO們能共同壯大,共創臺灣生醫新世代的未來,團結一起為臺灣打出國際品牌。


「網路人氣票選」前10 位CEO

在11月3日決賽之前,本刊也特別為年輕CEO們舉行10天快閃的「網路人氣票選」作為暖場,一方面希望創造CEO們的能見度,一方面歡迎讀者票選心目中的最佳CEO。 

票選自2022年10月22日中午~10月31日午夜截止,每帳號限選3人,總計取得8,354票。

票選得出結果,前十名次依序:矽基褚家容以1,140票拔得頭籌,其次為台灣牙易通陳欽章(1,052)、向榮生醫洪懿珮(956)、生命之星陳孟專(955)、晶準醫學曾煥昌(842)、捷立康生技曾昱嘉(720)、路明思生技蘇隆畯(685)、全瑩生技張瑞仁(604)、酷氏基因林淑娟(421)、慧術科技李宇倢(410)。

儘管網路投票存在時間點差異以及個人的主觀認知,表象資訊與真實世界也往往出現落差。但短短十天票選期間,得票排序幾次出現大幅度變動,競爭相當激烈,能看出各CEO的社會力,及組織的凝聚力和動員力,也是任何創業家路上不可忽視的能力。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