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16 華人特色醫療 產業迷思! 特色利基?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
徐宏喜:「要以世界眼光看中藥國際化」
韓國、日本、德國等用現代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傳統藥物,產品在國際上賣得火紅。華人特色的中藥,「現代化」和「西征」還要練基本功…兩岸產業對「現代中藥」的市場發展有國際化的遠大目標,但中藥的「西征」之路才剛起步。本刊特別專訪了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院長徐宏喜,有三十多年中藥產學研經驗,他認為文化、認證、質量是要克服的障礙。文/姚震宇徐宏喜教授是日本富山醫科藥科大學和漢藥研究所藥學博士,為上海...
封面故事
丁健:「抗癌新藥仍無『中國創造』, 要更多眼光高、主動性的企業…。」
全球新藥研發中,至少有40%〜45%投入抗腫瘤藥物上,但最源頭的「創新」,中國現在還沒有,但追趕,就是要多做…。「抗腫瘤藥物」是兩岸產業一致認為深具華人特色醫藥開發的疾病領域,本刊特別前往上海藥物研究所專訪丁健院士,這位中國抗腫瘤藥物開發創制領導人指出,未來3〜5年內,國際抗腫瘤藥物裡,華人開發的藥物會有點的突破,但全面性還落後很遠,需要更多眼光高、主動性的企業加入。文/李明捷200...
封面故事
跳脫中國迷思 前進日、韓「泛華人市場」
中國市場很大,但「可吃度」可能不如精緻的韓國與有效率的日本,所謂「華人特色醫藥」,一味將中國視為海中浮木,並不是最好的解藥…。文/林亞歆 圖/李明捷健亞生技總經理陳正:「打造台灣為生技發展沃土,讓產業跑出自己的標竿。」提到華人特色醫藥領域,大家往往直接聯想的必定是中國,這塊市場大餅也是大家一股腦投入的原因。華人特色醫藥呼聲漸高,對「以台灣作研發跳板,中國為第一市場,再接著前進日、...
封面故事
陳清祥:台灣無法進攻全面性市場, 走出利基路徑或歐美結盟…。
華人醫藥商機處處、風險重重;兩岸企業急需從法規差異處下手,創建財務、經營面的新合作機制。中國崛起的醫藥市場,造就華人特色醫藥產業,也為台灣醫藥產業帶來絕佳的市場切入契機。但許多生技業者前往中國發展,對中國佈局規劃沒有頭緒,更有不少台商僅參考前人案例就盲目投入,結果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甚至導致失敗。勤業眾信總裁陳清祥分享了公司多年深耕中國所見的問題與挑戰。文/林亞歆 圖/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提...
封面故事
華人特色疾病大陸支持領域的台灣機會
台灣醫藥產業進入中國,是一場以小搏大的戰局。兩岸產業對大陸醫藥發展認知有不少差異,台灣廠商的立基點在哪裡?DCB產業資訊小組從各層面、疾病領域來分析華人醫藥市場的機會,兩岸對於發展華人特色醫藥產業之市場的看法似乎相當分歧,這些差異化可能是未來不論是政策、法規或企業間的合作談判,都需要深思與探究的課題。文/王柏豪 資料提供/DCB產業資訊組台灣生技製藥廠商普遍較中國大陸企業的規模來得小很多,兩岸...
封面故事
特色醫藥
熱門焦點
京華堂
京華堂掌握全球關鍵技術 小奈米創大商機
金箔是中國《本草綱目》裡千年老祖宗的智慧。用現代科技鑽研中醫傳統處方「君、臣、佐、使」原則,也走出一條世界大道…。投入物理性奈米金技術研究快20年,京華堂掌握了獨步全球的關鍵技術,進一步延伸千年中華智慧,布局奈米金版圖,積極開拓奈米金在食品、新藥及醫材等領域的應用,2013年4月又成立子公司華上生醫(7427),專注研發505(b)(2)新劑型新藥。文/吳靜芳 圖/林嘉慶電子科技背景...
封面故事
特色醫藥
熱門焦點
濟生(上海)搶攻中國300萬人洗腎市場
掌握中國政策對市場的助力、聯合歐洲技術優勢打出和本土廠商的競爭差異、最後選擇最具成本考量的據點,進軍中國要走冤枉路…台灣專注於血液透析濃縮液生產的濟生集團,上海廠已於今年3月落成,預計兩年內正式投產。濟生和瑞典技術合作,不僅在台灣市占率達6成,如今以技術優勢希望擠進300萬人潛力的中國洗腎市場。文、圖/林亞歆1954年濟生創辦人、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醫學博士蘇坤波,自日本帶進血清治療台灣...
封面故事
特色醫藥
熱門焦點
東曜
東曜打出台灣文化的癌症藥廠 專注、精實
曾經想憑著同文同種特性,將台灣暢銷藥品銷至中國市場,但受限法規與不同市場文化,最後放開台灣思維,終於打開市場大門…。東曜藥業為東洋集團旗下專注於癌症藥物開發的關係企業,由晟德與東洋台灣兩大生技集團擔任最大股東;2012年其於中國蘇州癌症口服及針劑廠房落成,今年已向CFDA提出兩項生物藥人體試驗申請,預計明年再提兩項,並計劃於第一個生物藥上市後,在中國掛牌上市。文/林亞歆 圖/東曜提...
封面故事
特色醫藥
熱門焦點
晟德以水劑優勢跨足高價精神疾病用藥
曾計劃兒童用藥整廠輸出,最後以優越水劑技術開發中樞神經(CNS)藥物進軍中國,在中國佈局,「選題」很重要…。在台灣屹立50多年的晟德大藥廠,有「水劑王國」之稱,專注於兒童用藥領域,在台灣有高達7成的市占率。晟德以水劑為基礎,從兒童用藥成功跨入中樞神經藥品開發,將營運觸角深入中國市場。文/林亞歆成立於1957年的晟德大藥廠,專注於水劑藥品開發,主要產品多為兒童用藥,以兒童常見的上呼吸道...
封面故事
熱門焦點
華人特色醫藥兩大地基
華人特色醫藥領域還是很廣泛,台灣只要能找出適合自己的利基,就有發展的機會。文、圖/林亞歆 前DCB董事長李鍾熙:「基因組研究,是發展華人特色醫藥的地基」甫卸下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一職的李鍾熙,自擔任工研院院長期間起,對華人基因組研究與推動不遺餘力,他深信下一世紀的醫學是預防醫學時代,而個體化醫療的基因組學,是預防醫學基礎,也是台灣可以提早佈局的領域。李鍾熙表示,基因與人種、環境、生活習慣、經濟...
封面故事
特色醫藥
熱門焦點
生展冬蟲夏草人工養殖 讓世界看見台灣
冬蟲夏草人工養殖技術,一直以來無法被突破,鑽通了這條比開發新藥還難的道路,一個充滿華人醫藥色彩的素材,讓台灣有機會掌握…台灣老牌製藥廠-生達向上游垂直整合成立的生展生技,將於11月中登錄興櫃,除原來的發酵原料藥業務外,近年來也拓展至保健品原料與相關產品開發,其中最吸睛的是目前國際上唯一成功開發的冬蟲夏草人工養殖技術,有機會掌握賣方市場的主導地位。文、圖/林亞歆生達集團創始人范進財素有...
封面故事
熱門焦點
勤業眾信
美時
IPO
ALVOGEN
艾威群
潘家涓
「亞洲的那斯達克」在台灣!?
華人醫藥產業是否有機會創造另一個世界舞台?台灣IPO市場的開放政策,大家都捏著冷汗拭目以待…台灣如何持續吸引全球研發型的公司來台IPO?讓世界級創投資金到台灣為聚攏?國際型生技醫藥企業願意以台灣為跳板,再放眼全球?一連串的問號,亟待政府和產業界共同努力把它們轉變成美麗的驚嘆號,更是攸關華人醫藥產業爭取世界舞台的重要課題。文/林亞歆、王柏豪台灣近年一樁重大的跨國藥業併購案-艾威群(AL...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最後頁
回雜誌主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