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全球醫療生技併購市場的火熱趨勢一致,亞洲醫療生技產業的併購交易也十分活絡。根據Merger Market報告,近年來亞洲醫療生技併購活動大部分來自中國。2015到2016年的前五大製藥和醫療器材交易,收購方主要也是中國企業。日本方面,因國內市場成長緩慢,加上跨國藥廠競爭日益嚴峻,該國藥廠於是積極透過海外併購提升競爭力。
文/翁麗俐
中國生醫產業併購戰已經打響國際,這一步伐不斷在加速。過去5年間,本土藥廠受取消藥價管制影響,加上中國政府透過政策進行產業結構改革,產業競爭加劇,製藥業大宗併購案成長顯著。中國醫療器材的併購,從2012年起也顯著成長。(參見表一、圖一)
在中國加大醫藥、醫療改革,期消除產能過剩,並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政策引導下,製藥及醫療器材業紛紛搶奪優質標的以擴充產品線。同時積極尋找海外併購機會,包括醫療器材、醫療服務、以及生物技術等領域。2015年中國醫療生技的併購數量和金額均創下新高。(參見圖二)
「做大、做強」 驅動併購創新高
一些大型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為擴大市場規模,致力完成整個產業鏈的佈局,加快併購重組的腳步沒有停歇。如2015年中國製藥百大排名第22名的華潤三九醫藥公司,於今年7月底公告為發揮核心優勢,在資本市場上以18.9億人民幣交易價款,分別從6家醫藥投資公司收購昆明聖火藥業100%股權。
華潤接著進產業務重整,切割聖火藥業非醫藥業務部門,強化其在慢性疾病管理上,居中國境內領先地位的腦心血管軟膠囊產品及生產線。值得關注的是,雙方的交易模式是為與業績承諾關聯的股權轉讓價款。意即在2016年~2018年,若被併購方實現業績目標及利潤符合相關條件,則華潤三九按約定支付與業績承諾關聯的股權轉讓價款。相反地,若在相應年度實現並經審計的目標利潤未達約定的條件,則雙方同意相應調減股權轉讓價。
此外,中國醫藥產業整併投資模式也較為多元,企業以產業資本或透過直接併購重組,或通過設立併購基金的方式,投資醫療生技產業。根據公開資訊,2015年中國國內醫藥市場先後有十餘家藥企成立醫療產業併購基金,併購基金規模早已超過百億人民幣。
醫藥投資併購俱樂部創始人饒春梅在2016中國醫藥健康產業投資併購年會指出, 2015年醫藥產業PE、VC等股權投資的機構數從2014年的130個增長到315個,大批知名投資人和醫藥企業創立大量新基金,促成投資機構數目的快速增長。(參見本刊2015年2&3月合刊號「大健康靠『併購』、『有錢任性』年代來了!」)
併購金額過去5年成長顯著
中國製藥業受醫療政策影響,市場淘汰加劇,併購金額在過去5年間成長非常顯著。在2011〜2015年期間,中國製藥業併購主要以國內整併為主,超過85%案例為中國藥廠之間併購。(見圖一)
這明顯受到醫藥政策,特別是取消藥價管制以及GMP實施的影響。
自2015年6月1日起,中國取消藥價管制,藥品實際交易價格將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本土學名藥廠因同質性高,競爭將更激烈,藥廠於是採取整併以求差異化的策略,開發高附加價值和高技術門檻的產品,減少競爭者及增加利潤空間。
另一政策影響來自2011年頒布的新版GMP,缺乏競爭力的中小型藥廠沒有能力及時進行改造,以適應這一強制性認證的要求,亦成為大型醫藥公司潛在的併購對象。大型公司則通過併購擴大產品規模,集中優勢資源。從圖一可見,2015年併購件數(115件)同比變化不大,但併購金額迅速成長,可看出大宗併購案增加,亦顯示整個製藥產業從分散向集中是大勢所趨。
如中國國藥集團於2016年3月起對旗下公司進行重組,整合優勢資源提升競爭力。國藥集團重組涉及的總金額超過15億美金。
不過,也因前兩年大量併購案出現,使得中國優質標的越來越少,預計2016年新版GMP改造大限一到,將釋放出很多優質標的,所以不少企業現在都在備戰下一波的併購整合。
國藥集團重組涉及的總金額超過15億美金。
海外併購 打通當地市場
越來越多中國藥廠積極關注海外市場,嘗試通過併購當地公司打通市場。2011〜2015年期間,中國藥廠參與的併購案中,52件為中國藥廠被外國併購,32件為中國藥廠併購外國藥廠。然而,2014年迄今,中國藥企海外併購明顯增多,無論是數量還是金額,中國藥廠出海併購都呈現上升趨勢。
如今年7月28日,復星集團宣佈以12.6億美金收購印度藥廠 Gland 約86.08%股權,成為迄今交易金額最大的中國藥廠海外併購案。這一交易,將推動復星醫藥的國際化進程,開拓印度及其他市場;同時,將Gland的仿製藥優勢與復星自身的生物醫藥研發能力結合,讓產品線更加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