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知識、娛樂與動人故事的腦神經著作

《大腦不邏輯》從各種「超自然」體驗 一窺大腦的秘密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19-12-02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作者/艾利澤.史坦伯格(Eliezer J. Sternberg) 責任編輯/巫芝岳
人類引以為傲的大腦,其實充滿了bug!若不懂它的邏輯,就只能等著它來整你。本書透過腦傷、精神疾病、夢境、催眠等狀況,帶我們認識大腦這個神祕又強大的黑盒子,如何執行各種任務。
 

打呵欠為什麼會傳染?

「打呵欠會傳染」可不是什麼沒有根據的說法,而是已經獲得科學研究證實的普遍現象。我們不只是看到別人打呵欠時會打起呵欠來,連聽到打呵欠的聲音也同樣可以引發我們的呵欠。打呵欠的傳染現象甚至可以發生在不同物種之間,研究發現,黑猩猩觀看其他靈長類動物打呵欠的影片時,牠們也會開始打呵欠。

狗與狗之間同樣有呵欠傳染的現象,甚至連人類打呵欠都會引發狗狗以呵欠回應。讀到這裡,也許連你都打起呵欠來了,這可能並不是因為你想睡覺,當然更不是因為你覺得無聊(老天保佑千萬不要是這樣),那麼究竟為什麼打呵欠會傳染呢?

2013年,瑞士蘇黎世的科學家找了11名健康的志願者,讓他們觀看一組影片,同時以fMRI觀測他們的大腦變化。影片裡顯示的臉孔,有的打呵欠,有的大笑,有的則面無表情。

結果正如預期,受試者觀看打呵欠影片時,有過半同樣跟著打起呵欠來,這是很典型的比率;他們對大笑或面無表情的臉孔則沒有什麼反應,這一點也符合預期。而fMRI的結果就很讓人印象深刻了,受試者被呵欠傳染時,他們的Bold訊號照亮了「額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我們已知此區域屬於鏡像神經元網路的一部分;相較而言,看到笑臉或面無表情的臉孔時,鏡像系統則會保持沉寂狀態。

科學家是這樣解釋的:當我們看著某人打呵欠時,鏡像神經元會在我們心中模擬個這動作,這些模擬可以改變我們的行為。請試著在心中用心像模擬自己打了個呵欠,你要非常專心,採用運動員使用的PETTLEP原則,這樣你可能就能真的讓自己打起呵欠。

鬼壓床之謎

一個多世紀以來,神經科醫師早已熟知一種被稱為「睡眠麻痺」(Sleep Paralysis,譯注:俗稱鬼壓床)的神祕現象。在快速眼動睡眠期間,我們的肌肉處於麻痺狀態,而心智則沉浸在最生動的夢境之中。隨著早晨的來臨,正常情況下我們醒來時會經歷兩個重大變化:第一個變化是意識的恢復,就像電燈開關被打開,我們忽然間意識到自己醒來了;第二個變化則是脫離了麻痺狀態,我們開始重拾對肌肉控制能力。

雖然大腦負責意識與負責肌肉控制的是不同區域,但這些區域會在我們早晨醒來時同時重新活化—至少大多數時間是這樣的。在某些情況下,意識恢復和重拾肌肉控制力這兩件事可能有所延誤,使得我們神志已經清醒、能夠意識到周遭事物,但身體卻仍處於麻痺狀態。這樣的狀態可能維持幾秒鐘、幾分鐘,甚至曾有持續超過一小時以上的案例。

1876年,美國神經科醫師米契爾(Weir Mitchell)提出了對這種狀況的首次描述:「當事人從睡夢中醒來,可以意識到周遭環境,但完全動彈不得。他躺在那裡看起來跟睡著沒什麼兩樣,但其實正拚命使勁想要稍微動一下,精神上則蒙受巨大痛苦。」睡眠麻痺發生時,通常會讓整個身體呈現麻痺狀態,只有眼睛和喉嚨的肌肉除外;在許多案例中,可能連呼吸肌也出現停擺的現象,因而產生窒息感。

視覺和聽覺上的幻覺也常伴隨著麻痺發生,睡眠麻痺者會聽到奇怪的聲音,但通常事後也說不清楚那些聲音像什麼。他們還可能看到可怕的形體,或感覺到房裡存在著某種外來的東西。這些幻覺往往逼真到令人驚駭的程度,也可能構成完整而複雜的故事情節,讓人有如在清醒狀態下經歷一場噩夢。

腦海中的品牌名稱

廣告與催眠真的有許多相似之處。雅科(Michael Yapko)是位臨床心理學家,也是將催眠用於治療的專家,他認為就經常鼓勵我們運用自己的想像力這方面來說,廣告和催眠非常相似。他說廣告就跟催眠師一樣,通常都是展示一個令人憧憬的願景,要求我們去擁抱接受它;透過這個願景,廣告提出與產品相關的暗示,說明它應該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他如此寫道:

廣告商一開始會先營造我們對某種產品的需求,他們會採用的技巧像是促使你對廣告主角產生認同感,如此你就可以像片中主角展示的那樣,使用這個產品來解決你的問題。接下來他們會藉著告訴你⋯⋯如果你做了如此美好的選擇,你將會變得更成功、更快樂、更有男人味或女人味,來強化你的購買習慣⋯⋯整個廣告業的目的,就是以文字與圖像為工具,來刻意影響你的購買行為。

同樣的,催眠師也會試著運用更多的感官類言詞,來為人們營造出一個充滿願景的幻象。他們愛用的句子像是:「你覺得自己愈來愈熱,開始出汗了」,或是「你可以看到青翠的草原和茂密的樹林,聽到潺潺的小溪流水聲」。

雅科寫道:暗示感受性(Suggestibility)指的是「對接受及回應新想法、新訊息呈現開放狀態」。你愈是認同商業廣告中所描繪的情景,你就愈會敞開心胸去接受它的暗示。廣告的技法之一,就是試圖讓觀眾想像自己是廣告中的主角(舉例來說,像主角那樣有一口黃板牙),而且與這個想像中的人物產生相同的感受(像是遭愛慕對象忽視的痛苦)。

如果這樣的場景能確實深入人心,也許觀眾便會更有意願把這項廣告商品列入考慮;在上述的例子裡,就是去購買牙齒美白貼片。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