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業CEO圓桌會議系列報導

新農業外銷策略 台灣軟實力領頭

撰文記者 陳欣儀
日期2016-11-18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文/ 陳欣儀 圖/ 林嘉慶

台灣有以農為本的文化,豐厚的農業技術含量,但台灣地狹人稠,又受天災影響,農業除在地生產應如何出口拓展外銷市場?第二場新農業CEO 圓桌會議的與會專家,分享其開發海外市場的成功經驗、接軌國際的困境,並提出因應的策略與對政策的建議。


文/ 陳欣儀 圖/ 林嘉慶

「新農業」是新政府五加二新興產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其價值鏈也更強調研究創新與知識加值的過程與結果。

為加速農業升級、農業晉級企業化的新時代面貌,時代基金會主辦的「台灣生醫暨新農業產業選秀大賽」自2015 年起,鼓勵農企業透過營運模式、服務行銷與技術創新,改變其產業結構和價值鏈,朝「健康、人文、永續、小而美、跨領域、國際化」的願景邁進。

今年的選秀大賽適逢十週年,時代基金會特別規劃3 場生醫企業及2 場新農業CEO 圓桌會議。( 相關報導請見本刊2016 年6 ~ 10 月號)。

第二場新農業CEO 圓桌會議於9 月21 日登場,由祥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長吳季衡主持,並邀請漢神國際實業有限公司創辦人江德敏、綠盈國際花卉有限公司總經理何鴻銘、元進莊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鋐源、雲林縣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主席王文星、戴氏農場董事特助暨Enoki Biotech 總經理戴安基等人出席。

於雲林創辦全台第一間透明分切豬肉觀光工廠,吳季衡將祥圃實業一路從國外的營養品代理、動物用營養品製造,拓展至肉品切分加工業務,甚至跨足餐飲、觀光業的垂直整合轉型工作。

吳季衡首先表示,「農業是個大哉問!」因此先點出幾個問題,為什麼要外銷?台灣農企業是否有向海外發展的必要?要用甚麼方式?出口前、後又分別存在什麼問題?

軟實力帶領 透過服務管控價值鏈

從蘭花組織培養瓶苗代工,綠盈以其優勢技術推出競爭品牌無法企及的花色,提供高品質、健康種苗。

經過10 年耕耘,綠盈以實際的市場表現證明其GreenCulture® 品牌價值,並成功外銷至歐洲、巴西、俄羅斯等國。

至於為什麼要到海外?何鴻銘說,「原因很簡單,市場在哪裡,就往哪裡跑」。

花卉非民生必需品,在食衣住行育樂中,樂是最後的項目。何鴻銘表示,台灣人願意買一個便當,卻不會想買一盆蝴蝶蘭,但在歐洲情況相反,「這就是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的不同,卻是綠盈的市場所在」。

何鴻銘也分享,綠盈進軍國際,衝刺的不是戰術,而是「拼圖」。國際化面臨著技術、市場、種源管理、專利等不同的挑戰,透過每個階段性目標的達成,綠盈一塊塊地拼湊,完成整塊版圖布局。

以農業知識經濟為基礎,江德敏將技術文字數據化、系統化,以其30 年深厚經驗,加上其水產飼料廠整廠輸出的模式,將漢神的水產飼料品牌行銷至全球。

江德敏觀察,台灣農地並不大,生產並非優勢,因此可做為一個技術開發的實驗地域,並建立實地養殖模式,透過技術與經驗的精進、累積,從無形資產獲利,把技術留在台灣,並以技轉壯大品牌,加值品牌形象。

「技術轉移是知識經濟行為的一種表現,整廠輸出更是知識優勢的顯現,而品牌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價值,也是用來驗證品質維持的成果、企業的價值。」

江德敏也分享,漢神自今年開始,將以「商業4.0」的規格執行「農業聚落」(Farming cluster) 的建置,由一個需求市場來啟動生產,鎖定整個價值鏈,透過服務來管控整個價值鏈。

抓住消費者喜好 開發有利潤海外市場

元進莊是全台第一家家禽冷凍食品調理加工廠,透過建立一貫化的自我生產流程管控,創立農產到餐桌的一條龍B2B 生產模式,更是台灣水禽類2016 年的市佔第一品牌。

吳鋐源指出,元進莊努力培養、開拓通路,成為許多餐廳、賣場的堅實後盾,嚴謹地控管品質、屠宰、加工到餐廳的每個細節,並開發客製化產品。

對於農企業是否有向海外拓展市場的必要,吳鋐源表示,「我們預估台灣市場每年要有超過30% 的成長,若在台灣已有這樣的成績,外銷就必須要有更好的利潤,因此必須是有超過40% 利潤的海外市場,才有開發的可行性」。

他也指出,現在的資訊過於流通、發達,不管哪個國家、產業,都必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