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眼科團隊 獨步亞洲

Argus® II電子眼如迷你相機 助盲人重獲視力

撰文記者 陳欣儀
日期2017-05-18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黃奕修醫師(右)與植入電子眼患者高先生進行視力測試。(圖/陳欣儀)

林口長庚電子眼手術團隊,於今年3月獨步亞洲,完成第一個獲歐盟與美國批准的電子眼設備Argus® II移植,幫助後天全盲患者重見光明。患者預計4月底開始復健,最快1年後能以不同「視」界,開啟自如生活。

文、圖/陳欣儀


人工電子眼(又稱人工仿生眼)是近年眼科領域重大突破。

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於4月13日宣布成立「人工電子眼中心」,並在今年3月完成全盲患者右眼的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

41歲高先生曾任建築公司主任,因視網膜失養症(俗稱夜盲症)而逐漸喪失視力,病情急速惡化,2年內便幾近全盲,只剩光反應。

裝置人工電子眼後,經復健、重塑視覺記憶,高先生可望透過電子眼專用眼鏡,恢復部分視力,重拾正常生活。

由美國加州Second Sight Medical Products公司開發的人工電子眼(Argus® II Retinal Prosthesis System, Argus® II),是現在世界上唯一同時獲得歐盟(2011年)與美國(2013年)批准,使用於後天感光細胞嚴重受損患者,且可植入人體的三級醫療器材之電子眼裝備。

至今年2月止,全世界共有約240例的Argus® II植入案例,絕大部份在美國與歐洲進行手術,亞洲尚無相關手術經驗,僅於土耳其進行數例。

退化性視網膜失養症為視網膜感光細胞因不明原因逐漸凋亡,目前尚未出現有效的藥物與手術治療方法。全台患者約有5萬人,確診人數約8,000至12,000人,其生活功能嚴重受影響。


淺談視網膜退化性病變

視網膜退化性病變,主要是由於視網膜部分細胞退化,導致視力減退。

最常見為感光細胞退化,依據感光細胞受損可分為:

  • 桿狀細胞退化─最典型的代表是視網膜色素病變(Retinitis Pigmentosa, RP)。

  • 錐狀細胞退化─伴隨不同程度的桿狀細胞退化,如錐狀細胞––桿狀細胞失養症(Cone-rod Dystrophy)。

  • 黃斑部感光細胞退化––如黃斑部失養症(Macular Dystrophy)。

其中視網膜色素病變,初期普遍的病徵是夜盲、視野變窄,僅可以看到正前方景物。

患者外貌如正常人一般,但因各種病徵影響,視力將逐漸消失,並可能會遺傳給下一代,然而,目前還未有有效的治療辦法。

視網膜疾病常導致視力嚴重受損,且視網膜細胞無法再生,一旦受損,其功能無法重建及恢復,因此退化性視網膜相關病變,至今仍未有良好的治療方法。


視網膜色素病變患者會導致夜盲或周邊視野狹窄的現象。(圖/資料中心)

Argus® II如迷你相機 A4範圍視角攫取影像

Argus® II人工電子眼外觀類似一副墨鏡,配備一個數位鏡頭和光學感應器,如同替眼睛裝上迷你相機。

患者戴上裝有鏡頭的眼鏡,經由光學感應器獲取眼前的視覺資訊,傳遞到處理器,訊號經處理後,傳至Glass-Ant眼鏡之投射天線。透過接收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