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物經濟時代到來,一個體質與ICT全然不同的產業,台灣是否能夠利用自身特色規劃發展生物經濟的「航道」?目前台灣生物經濟現況又如何?
文/楊傑名
過去,台灣在資通訊(ICT)產業表現亮眼,中小企業以勇於嘗試、勤奮努力及快速調適等特質,加上教育普及,專業人才充足,確實把握大環境給予的機會,成為電子製造與半導體代工大國,世界超過60% IC晶片出自台灣。
隨著生物經濟時代的到來,一個體質與ICT全然不同的產業,台灣是否能夠利用自身特色規劃發展生物經濟的「航道」? 並在國際找到立足點,將是政府當下重要的課題之一。
2014年10月27至29日,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即以「生物經濟」為主軸,希望能找到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潛能。
今年初,行政院科技顧問室接著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執行「台灣生物經濟規劃委託案」,研擬「台灣發展生物經濟及其潛力產業分析發展對策」。該案初稿已經出爐(見文後附圖),並召集農業、食品、工業、健康照護等學者、專家,分組舉行專家會議,但科技部尚未最後規劃。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說:「台灣過去把重點放在醫材及新藥開發,而這幾項台灣目前已有定位。」下階段怎麼走?他認為,除了醫材及新藥開發外,工業與農業生技也需要注重,並希望能善用生物技術,為該領域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法。
翁啟惠並建議,就生物經濟方面,台灣可參考歐美國家做法,從民眾需求、社會變遷及技術演進等多方面思考(如培育農業生技人才、建立國際營運模式與大數據如何使用等),以因應現階段民眾需求及產業發展瓶頸。
「台灣在問題導向的研究上,可以更重點式地解決。」他希望,政府應扮演引導的角色,引領業界提出問題,請學研界解決,並在試圖解決問題時,協助各界達成共識。
生物經濟發展要以需求為導向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觀察,從社會面看,人類在2030年將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