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銜接2015年即將結束的「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2014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TC)會議規劃「台灣生物經濟發展藍圖」,作為未來6年生技起飛行動方案的接續計畫。許多人認為,生物經濟只是換湯不換藥的口號,更質疑生物經濟究竟能為台灣帶來什麼價值?
文/楊傑名
台灣生物經濟的起步,可從政府開始重視生物技術發展談起。
由於台灣具有臨床醫學研究資訊充足,精密製造業及優良農業技術和推廣基礎,機動性高的中小企業文化,並且與快速成長的亞太市場緊密聯繫等優點,1982年政府頒布「科學技術發展方案」,便將生物技術列為八大重要科技之一。
1995年,為了使生物技術相關產業建立完整體系、加速關鍵性技術研究和具備國際競爭力,行政院又通過「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希望從法規面、投資面、國家型計畫、專案研究計畫、人才培育及生技園區等項目切入,支持台灣仍在萌芽的生物技術產業成長。
2009年,政府宣布啟動「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該方案是在生物技術開發價值鏈中,強化研發產業化角色,透過加強轉譯研究方法,促進整合型育成機制建構,橋接上游優質研究成果到下游產業界。此方案於2012年更名為「台灣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
在行政院推動「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政策的帶領下,國內生醫領域投資熱絡,上市櫃公司家數呈現倍數成長,2014年生技醫藥產值達新台幣2,769億元,為方案規劃前的2倍。
因此,政府正積極規劃下階段生技產業的行動方案,期望推動生物經濟繼續擴大產業影響及效益。
生物經濟續接鑽石行動方案
當OECD和歐盟等國紛紛提出以推動生物經濟為主要解決方案,台灣亦面臨與全球其他國家類似的挑戰。為了銜接2015年即將結束的「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2014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TC)會議亦規劃「台灣生物經濟發展藍圖」,作為未來6年生技起飛行動方案的接續計畫。
過去,台灣長期以電子資訊業(ICT)為產業發展主軸,未來,政府將推動生物經濟,持續發揮ICT優勢,並加值農業、工業與健康產業,以生物技術與農業生技為載具,驅動台灣GDP成長、就業機會及薪資成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也協助各部會整理未來生物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