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擴大中國藥物開發的世界影響力

中國頂尖科學家聯合《Nature》期刊閉門會議

撰文編輯部
日期2018-09-28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資料提供/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
9月19日,第三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中一場閉門會議,將可能影響未來中國藥物開發的科學及臨床研究,甚至在國際間大放異彩。《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期刊與中國頂尖科學家共議加大對中國藥物開發成果與現況的報導,增加在中國舉辦各類藥物開發次領域的研究交流論壇,讓中國的藥物科學參與引領人類藥物開發的潮流方向。本刊有幸參與這次閉門會議,特將會議內容整理分享讀者。

在9月19日於蘇州舉行的第三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中,一場悄悄地閉門會議,可能將讓旭日東昇的中國藥物開發行業,對國際的吸引力將不只是中國廣褒誘人的醫藥消費市場,未來中國在藥物開發的科學及臨床研究領域上,也將讓世界頂尖的藥物科學家矚目,甚至引領人類藥物開發的潮流方向。

遠自英國而來的《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期刊主編Peter Kirkparjck,透過今年創新大會主辦單位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協助,約見了十餘位在醫藥研究及臨床開發上頂尖的中國科學家、千人計畫人才或其創立的藥物開發企業,並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長蔣華良主持舉行閉門座談會,共同倡議中國創新藥全球化的問題,以及探討最近CFDA新政策將可能對中國藥物開發面向世界發展產生哪些影響。

距離這次來華已經是二年前,Peter首先表示,這二年間,中國藥物創新開發的進展舉世刮目相看,大型醫藥企業持續進軍國際,新醫藥產品陸續獲得FDA批准,中國在國際生醫創新投資領域,更已佔有舉足輕重地位。

「這都將讓國際對中國藥物科學的關注不斷上升,」Peter 進一步表示,未來,《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在中國將增加舉辦各類藥物開發領域的研究論壇,和中國醫藥科學家增加交流,讓中國的藥物科學更多地參與人類藥物開發的潮流方向。

  • 參與中國臨床研究 以增加藥物使用經驗

甫榮獲「獨墅湖杯」「2018最具影響力藥物臨床研究領軍人物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臟中心主任霍勇首先指出,「從藥物開發的角度來看,中國在這方面(指臨床研究)還是有一些落後的,中國在研發的過程中,不管是製藥公司、還是醫院的治療、門診等,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但霍勇以其參與的中風、高血壓臨床研究經驗為例強調,「藥物於中國進行臨床開發,事實上將是一個特殊的機會,能增加藥物使用的經驗」。

從高血壓的角度來看,透過臨床研究可以看到同樣的高血壓病人中,中國中風的發生率比西方要高出2~3倍。臨床研究也顯示,同型半胱氨酸較高的人,相對地發生中風率也比較高,實際上它還是誘發心臟病的原因之一,許多相關研究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霍勇教授從2004年開始關注中國高血壓病人的中風現象,並於2007年對高血壓的藥物進行了研究,在這個研究中,一組讓高血壓病人使用高血壓的藥物,再對照沒有使用藥物的病人,結果顯示中風發生還是有差別的。

4~5年後,霍勇又進一步從藥物開發的角度對中國已經上市的高血壓藥物進行研究,比較單藥的使用、以及聯合藥物的使用,治療的情況如何?在西方,目前治療的情況又是什麼?結果發現,在中國的藥物治療與西方藥物使用經驗有一些不同的劑量或限制。

Peter就此回應,從心血管病人的一些依從性來看,通常要使用2~3個不同藥物組合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療結果。每個藥物的劑量都是不一樣的,把一些不同的藥物合併一起治療,就會產生不同的變化,如愛滋病的雞尾酒療法,就是不同藥物的混合。但病人的依從性顯然對最後治療的結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Peter表示,臨床研究讓我們看到在中國的用藥偏重單藥的使用。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期刊與中國頂尖科學家舉行一場以中國藥物開發對世界影響力為題的閉門會議。

  • 籌組合法資料庫聯盟 東、西方合作開發新藥

近期在香港掛牌上市的華嶺醫藥執行長陳力,認為藥物新技術將為個人化醫療帶來機會。他進一步以英國為例,英國3D列印技術已經越來越流行,甚至可以把多重的藥物放在一個藥片裡,如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就需要多重藥物的治療,3D列印藥物為個人量身打造用藥提供了機會,這在未來值得進一步探索。

長年旅居美國曾任職羅氏研發中心的陳力表示,我們都學習了很多西方藥物發現的開發方法,但在中國還沒有看到相似的模型,能掌握到的藥物開發資訊和西方也有些不同。因此,現在中國很多所謂的藥物創新,其實多還是來自於Me too。

但我們希望能夠做創新藥這個領域,中國現在已經有很多的會議、機構和學者專家,可能未來和歐美有些合作的機會,可以進一步來共同開發新藥物。

方恩醫藥發展公司董事長張丹本身是醫藥法規專家,他補充指出,國外有些基金會擁有政府合法許可的公共資料庫,但中國現在還沒有一個這樣的機構。許多的資料庫都是私人企業的臨床CRO資料,但這些都是私人的資訊,涉及個別公司產業利益,所以沒有辦法分享。

張丹提出,若這些資料庫能組成聯盟並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