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核酸藥物暨CDMO產業發展研討會

全球核酸藥崛起、生物供應鏈重組! 臺灣應把握先進研發製造商機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4-10-31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9月26日,由產業技術司指導、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主辦、環球生技執行之「核酸領航 智造新局:2024核酸藥物暨CDMO產業發展研討會」,於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攝影/張哲瑋)

9月26日,由產業技術司指導、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主辦、環球生技執行之「核酸領航 智造新局:2024核酸藥物暨CDMO產業發展研討會」,邀請到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執行長陶秘華、臺灣生物醫藥製造(TBMC)核酸製劑處處長林瓊、資策會科法所陳怡錦法律研究員、莫德納台灣商務處長黃婉卿、永昕生醫董事長暨總經理陳佩君,從學界研發、CDMO量產、法規、跨國合作、拓展國際市場等層面,分享趨勢觀察與經驗。

撰文 / 吳培安、李林璦、巫芝岳


資策會科法所王勁力所長表示,生醫產業是國家發展重要戰略,特別是強化本地技術、推動國際盟友合作關係。產業技術司配合行政院「建置臺灣創新生物製造研發服務能量行動方案」推動相關政策,扶植臺灣新興藥物及委託開發製造服務(CDMO)的發展,如核酸藥物、細胞治療的開發與產能等。

王勁力表示,技術發展的同時,完善的法規亦不可或缺。科法所身為國家法律幕僚智庫,積極投入國際生技產業政策及法制動態觀測、探索國際技術引進之法遵議題、CDMO公司接單生產、先進製程法規協和等。期勉臺灣能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機遇下,強化自身研發與製造量能,把握機會拓寬海外市場。


資策會科法所王勁力所長表示,科法所身為國家法律幕僚智庫,積極投入國際生技產業政策及法制動態觀測。(攝影/張哲瑋)

⊕ 陶秘華»癌症核酸疫苗潛力大!憂學界技術缺投資接棒

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執行長陶秘華,首先分享了學研界的核酸藥物開發經驗。他強調「個人化癌症疫苗」的潛力相當大,從學界進行藥物開發時,若要進入臨床前試驗階段,往往需要高額經費及高效率的臨床前研究技術支持,而國內缺少早期技術的投資人下,如何補足這項早期研發的鴻溝(gap),仍是待解問題。

 接著,陶秘華分別介紹了其團隊在肝炎、新冠肺炎(COVID-19)、癌症疫苗等核酸藥物研究。

陶秘華團隊自2002年就投入開發的siRNA慢性B型肝炎療法,就是以將病人體內B肝病毒(HBV)基因「完全清除」為目標。他們運用siRNA抑制mRNA表現的機轉,且以進入肝細胞效率極高的腺相關病毒(AAV)為載體;該研究已在細胞和動物實驗中驗證,也自行建置人類B肝的模式動物(老鼠)。

中研院在新冠疫情下,也在2020年12月啟動mRNA疫苗研究,並於2021年3月於動物中進行概念驗證(POC)實驗,使陶秘華團隊成為全球最早發表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mRNA疫苗學術論文的團隊。今年,中研院也完成建置核酸先導研究設施,目前已可提供學界和產業界核酸藥物製備、分析等服務。

除了傳染病外,陶秘華特別強調「個人化癌症mRNA疫苗」的潛力,他認為雖然目前個人化核酸疫苗的開發在法規上仍有障礙待突破,但以免疫學角度而言,癌症疫苗成功潛力極大,產業界應加速投入,其團隊目前也正投入研究中。


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執行長陶秘華,帶領研究團隊進行B型肝炎、新冠肺炎(COVID-19)、癌症疫苗等核酸藥物研究。(攝影/張哲瑋)

⊕ 林瓊»臺灣核酸藥物CRDMO有利基! 盼成全球罕病研發中心

臺灣生物醫藥製造(TBMC)核酸製劑處處長林瓊指出,截至目前,有13個反義寡核苷酸(ASO)、6個RNAi藥物及4個mRNA藥物疫苗上市,而核酸藥物的下一步,在個體化癌症疫苗具有巨大潛力,目前有莫德納(Moderna)/默沙東(MSD)的mRNA-4157、BioNTech/Genentech的BNT122兩項癌症疫苗進入臨床三期試驗。

林瓊指出,2005年開始起,有很多大藥廠投入核酸藥物開發,但在2018年因藥物傳遞技術、安定性低、免疫原反應等核酸藥物開發瓶頸而紛紛退出市場。隨著奈米脂質顆粒(LNP)、修飾核苷酸(Modified Nucleotide)、GalNAc偶聯(GalNAc Conjugation)等新技術平台的突破,近年均有大藥廠高額投資新核酸平台,如增加穩定性的技術:自我擴增RNA(samRNA)、環狀RNA(circular RNA)、加帽技術、或是脂質奈米晶體(LNC)等新載體之技術。

林瓊指出,未來的精準醫療世代來臨,對於技術複雜性的要求更高、法規監管更嚴格、市場競爭也越激烈,因此,臺灣在委託研究開發及製造服務(CRDMO)需朝更複雜的生物製品轉型,並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來達到數位化轉型。

林瓊表示,美國不僅是全球最大藥品市場,也是臺灣藥品主要出口國之一,美國政府推動《國家生技及生物製造倡議》(National Biotechnology and Biomanufacturing Initiative)以及《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將為臺灣CRDMO帶來新的機會。

林瓊建議,臺灣可以結合學研醫界人才優勢、大數據優勢,同時,TBMC已經具備核酸藥物新穎量產平台,正進一步與國際製藥公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促進臺灣成為全球罕病研發中心。


臺灣生物醫藥製造(TBMC)核酸製劑處處長林瓊指出,美國政府推動《國家生技及生物製造倡議》以及《生物安全法案》,為臺灣CRDMO帶來新的機會。(攝影/張哲瑋)

⊕ 陳怡錦»「分散式製造/照護點製造」強化供應鏈 歐、美積極推動中!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陳怡錦法律研究員,分享了近年歐美提出的「分散式製造」、「照護點製造」等先進製造(Advanced Manufacturing)概念。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和歐盟,近年陸續提出分散式製造相關指引。FDA在去(2023)年底發布「藥品分散式製造利害關係人的回饋與執行計畫文件」以及「先進製造技術指定計畫產業指引」;歐盟則在去年4月公布的藥物立法改革草案中更積極規劃,其規範由歐盟境內的中央站點負責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註冊、產品許可申請,各成員國的製造站點可直接遵循。

而相似於分散式製造的照護點製造,則強調製造單元更靠近病人照護位置,以減少長途運輸配送。不過,如何在照護點環境維持GMP、藥品品管等皆是挑戰。

英國醫藥和健康產品管理局(MHRA)在去年1月發布了相關的監管框架,使英國成為第一個為照護點製造制定監管框架的國家。

英國非營利組織Caring Cross,也在和細胞治療公司Fiocruz合作下,於巴西試辦CAR-T療法的照護點製造方案,讓巴西當地醫院具備一定的製造能力,以縮短病人接受治療的時間。

此外,陳怡錦也分享了國際藥品管理最新的「品質管理成熟度」(QMM)概念;FDA自2019年起,也陸續進行了QMM試辦計畫、發布白皮書等,並已提出初步的QMM評級系統。

陳怡錦總結,先進的製造技術,需與靈活的監管法規一起發展,且這些國際法規並非「單點式」運作,例如美國可提早與FDA溝通,加速上市審查。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陳怡錦法律研究員分享,美國FDA和歐盟EMA近年都陸續提出分散式製造相關指引。(攝影/張哲瑋)

⊕ 黃婉卿»莫德納聚焦mRNA研發優勢 跨國布局防範未知大流行 

莫德納台灣商務處長黃婉卿於其演講中說明,莫德納從2010年成立起,就只專注於研發速度及成本皆具優勢的mRNA技術平台。其在2015年研發出首個人類mRNA候選流感疫苗,2017年研發出第一款預防人類偏肺病毒與副流感病毒的人類多價疫苗,2019年發表首個由mRNA轉譯的抗體臨床研究,在當時業界還不興盛的mRNA領域立下多個里程碑。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莫德納的新冠疫苗在2022年獲得FDA批准、成為莫德納的首款上市產品,迄今已經提供全球超過10億劑新冠疫苗。

 後疫情時代中,莫德納除了因應流行變異株的演進及地區差異,持續提供新版疫苗之外,其開發產品線更專注在呼吸道疾病疫苗,以及癌症及罕見疾病治療性疫苗,並在今年5月順利在美國推出第二款上市產品,即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苗。

莫德納在跨國合作布局上,則高度專注於未知潛在傳染病大流行。除了透過mRNA Access計畫於全球進行新興傳染病研究,其中已列出10餘種優先病原體;莫德納也與加拿大、澳洲、英國等國建立長期夥伴關係,在當地建設核酸疫苗廠,充實產能並協助當地mRNA相關研究。

 黃婉卿也分享,莫德納於2022年在臺灣成立子公司,2023年與中央研究院簽署意向書,成立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透過遴選提供臺灣在地研究團隊研究資金及業師輔導機會,今年第二屆已經完成最終決選,未來期待持續為臺灣生醫產業注入創新能量。


莫德納台灣商務處長黃婉卿於其演講中說明,莫德納從2010年成立起,就只專注於研發速度及成本皆具優勢的mRNA技術平台。(攝影/張哲瑋)

⊕ 陳佩君»碎片化市場、生物藥演進快!開啟CDMO藍海市場

永昕生醫董事長暨總經理陳佩君分享,生物藥開發有費用高、歷時久、成功率低的三大特點,因此,可利用CDMO來做為分散風險的工具。

過去大藥廠多是從開發到生產製造、行銷銷售一條龍,內部開發好處在於流程順暢、資源充足,但是也會有需要大量資本投入以及閒置產能問題,在小型生技公司如雨後春筍出現後,CDMO可以降低資本與維護支出、分散藥物開發風險、加速藥物上市時程。

 陳佩君表示,由於CDMO公司執行多類型、大量的藥物生產製造,快速累積經驗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加上生物藥演進十分快速,近10年非常多新興藥物發展,如抗體藥物複合體(ADC)、雙/多特異性抗體(Multi-specific Ab)、細胞治療、核酸藥物等,不僅技術變化快,製程也比原本生物藥更加複雜,對製程開發技術要求也更高,成為CDMO的新機會。

陳佩君指出,每家公司需要的CDMO都不同,市場是碎片式的,CDMO不是紅海市場,只要專注利基領域、建置複雜製程開發能力、不同規格的廠房與設備,及全面法規能力,CDMO是一大藍海市場。

陳佩君分享各國的CDMO市場趨勢,她指出,中國因為政府推動在地生產,其內需市場大且法規與國際不同,外商其實很難接到中國CDMO案,不過,在中美關係改變下,有望成為新機會。

日本市場方面,她舉從金樺到永昕的合作案例表示,2012年至2023年簽約累積20個客戶,多為客戶之間相互引薦,再從客戶成為股東。如NanoCarrier於2016年投資金樺,2022年JCR投資永昕,均顯示在日本市場需要建立更多信賴關係才有望攻入。

而美國市場則有很多小型生技公司,CDMO需求高,且美式文化多為高度分工,臺灣相較美國本土CDMO有具競爭力的服務價格,加上美國提出《生物安全法》,新政策有望帶來商機,但進軍美國市場需注意符合美國速度與法規要求,且須投入高昂行銷成本。


永昕生醫董事長暨總經理陳佩君分享,只要專注利基領域、建置複雜製程開發能力、不同規格的廠房與設備及全面法規能力,CDMO將是一大藍海市場。(攝影/張哲瑋)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