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創業大潮 我們創業吧!

撰文記者 吳靜芳
日期2014-12-11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開版圖

「公司 cook 好了沒?」、「進行到什麼階段?」、「找到資金了嗎?」 是生技圈時下最流行的問候語。

2015 年全球創業指數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Index, GEI) 排名出爐, 台灣 4 年來均在榜上前十之列,今年名列全球第八,亞太區僅次於澳洲。

STB、Garage+ 、SPARK Taiwan、FITI⋯, 教育部「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各大學創業比賽活動⋯ 政府、民間、學校,都在鼓勵生技人才投入創業。

「交大幫」、「政大幫」天使基金;鑽石台大、交大種子基金, 創投、各大學校友天使投資風氣越來越蓬勃⋯ 生技創業大潮來臨,生醫及醫材新創「大爆炸」竄起, 新創與產業如何互相影響 ? 政府如何塑造明日產業格局? 生技大未來,大家拭目以待!

企劃:林明定 

採訪:吳靜芳、林亞歆、林嘉慶、鄔麗.巴旺   

攝影:林嘉慶、林亞歆、吳靜芳

撰文:吳靜芳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雙城記》開頭如是描繪法國大革命。在 經濟停滯、產業處於轉型路口的台灣,新創公司在舊時代的沉痾中,為產業迎來新 氣象。

2014 年已近微涼初冬,台灣一股醞釀數 年的生技創業熱,正在燃燒...。

11 月 5 日,「MEDX」聚會在捷運昆陽 站旁的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舉行, 這個由 STB 計畫 (「台灣 - 史丹福醫療器材 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 Stanford-Taiwan Biomedical Fellowship Program) 成員發起的聚 會,聚集了創業家、創投及生醫及醫材領域有 志創業者,大家熱烈地討論彼此的創業歷程。

11 月 12 日,場景來到中山北路的嘉新水 泥大樓上,時代基金會成立的創業育成平台 Garage+ 新基地熱鬧地開幕了。

Garage+ 不只提供共同工作空間,還有 創業講座、新創交流、天使投資人和創投的媒 合聚會,更提供 2 萬 5 千到 10 萬不等的種子 基金,要打造成為台灣獨具特色的多功能新創 企業社群。

出席開幕典禮的麻省理工學院校長 Rafael Reif 表示,已與 Garage+ 簽訂創業育成夥伴 關係,未來也希望與 Garage+ 創業團隊交流。

「這是一個『5 星級』的育成中心。」時代基 金會董事長林百里很自豪。 時間再推個幾天,11 月 23 日,國家實驗 研究院科技與政策資訊研究中心執行的創新創 業激勵平台計畫 (From IP to IPO),103 年第二 梯次決選名單出爐。

FITI 一年兩梯次,每梯次遴選 40 個團隊, 其中,不乏教授當領隊帶領學生創業的身影。 這些大多出自校園的新創公司帶著核心技術,經過 3 個月商業及經營管理培訓、天使創 20投媒合會的洗禮,將往技術商品化邁前。入圍 團隊可以進駐竹科、中科及南科,使用園區資 源及服務,還有機會領取 200 萬的創業獎金。

12 月 20 日,教育部去年啟動的生技產業 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以「農業生技」、 「跨領域生技」、「醫藥生技」3 大區塊,計 畫總結也將於 12 月 19、20 日,在中華經濟研 究院舉行舉辦台灣第一屆大學「生技創新創業獎」。

由台大、海大、東海、成大、中興、清華、 交通、中原、北科大等校培訓出的新創團隊將 接受評比,這也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個最接近 校園的生技創業專門競賽。

校園風行創業課程

「你的公司cook好了沒?」、「現在進行到什麼階段?」、「找到資金了嗎?」成為時下生技圈不絕於耳的問候語。

擁有數十年創業經歷的連續創業家(serial entrepreneurs)連炎,在「MEDX」聚會上,被新生代醫材企業家圍繞、暢談創業心得。

創業家們熱絡地問候國家實驗研究院資深顧問楊啟航,也聊到STB導師張有德兩年前回台成立的益安生醫,這家備受矚目的公司將在近期登錄興櫃,STB學員言談玩笑稱這是「被師父搶先了」。

年輕世代對創業的嚮往與勇氣,除了各種創業激勵計畫,更隨著走進校園的創業相關課程不斷滋長。教育部「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旨在促進學校的研究轉為產業所用,創業風氣瀰漫校園。

不僅該計畫中的台大、海大、東海、成大、中興、清華、交通、中原、北科大、陽明等大學都加入。事實上,攤開由北到南的生物醫學相關科系院校,幾乎沒有哪一所大學不談「創業」,校內創業競賽活動亦如雨後春筍。

以台北科技大學「跨領域生技產業菁英培訓推動中心」計畫為例,課程分基礎、中階、高階三段分流訓練,從生物科技關鍵技術、管理課程到實務演練工作坊總計九個模組。今年度課程結束,總計產出實際投入創業人數達44人。

政府、民間、學校,大家都一致在鼓勵生技人才投入創業,一股生技創業大潮流難以抵擋地漫淹而來。

楊啟航對本刊表示,研究指出,真正能為產業帶來就業成長的,其實不是製造業,而是新創企業。工研院邵耀華也指出,「新創公司所創造的就業機會,比技術移轉多達3倍。」

天使資金充裕 全球創業指數台灣第八 

美國全球創業發展研究機構(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GEDI)的2015年全球創業指數(Global Entrepreneurship Index, GEI)排名10月出爐,台灣接受評比的4年來,均在榜上前十名之列,今年名列全球第八,在亞太地區排名僅次於澳洲。

但這個排名真的反映了真實的台灣新創氛圍嗎?最被頻繁質疑的,就是早期投資是否熱絡,一旦天使投資人少,新創公司就難以跨越死亡之谷。

或許難以和被譽為「生醫新創搖籃」的美國相比,參加今年英特爾全球創業競賽的博晶醫電執行長程士恒說,「台灣創業者和投資者彼此仍抱持著觀望態度,但台灣相關的創業資源已成熟很多。」

實際上,注意到這波新創勢力,台灣早期投資風氣已經悄然醞釀當中。天使投資人或創投已巡梭各大學,尋找有亮點的案源。

這兩年內,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台安生技總經理何小台登高一呼,都在極短時間內就分別發起「交大幫」交大天使俱樂,以及「政大幫」台安傑投資公司,早期資金已經開始有系統地探勘校園新創潛力。

鑽石生技投資基金繼與台大合作成立台大鑽石種子基金,今年11月,也宣布與美國史丹福大學SPARK校務基金簽署戰略協議,未來將共同投資、開發創新生技案源。

鑽石陸續在國內與台大、交大簽署合作,未來還預計會與兩到三家研究表現出色的前五大大學商談合作,擴大創新案源庫。

生醫新創「大爆炸」竄起

除此之外,過去以傳統產業、電子業為主投的益鼎創投,去年也毅然投資鎖定早期「轉譯醫學」開發的全福生技,作為學研單位新創案源的天使資本後盾。

對外低調的台北科技大學校友「菁英會」,上市電子業老闆比比皆是,更是對北科大創新創業平台-國際創新運河計畫的創業潛力團隊支持不遺餘力。

如華聯亞洲投資集團管理合夥人周神安,是國內電子業界知名大佬,協助多家上市電子公司引進許多日本科技,當他聽完今年創新創業培育計畫的8個創業團隊成果發表後,半開玩笑地表示,「他每個案子都想投」該投資集團正在籌備專注生技的華榮生醫基金控股公司。 

越來愈多的創投正在投入支持新創團隊;校友、天使投資風氣越來越蓬勃,顯見了台灣新創團隊有其潛力。(參見表一)

過去,台灣任何產業成長的軌跡都是從芽苗遍地、抽長到茁壯的過程,也在新創與創投對創新歧見不斷衝突、交融下逐漸成熟。

產業尚未成熟下,新創公司與產業處在互相影響的循環,半導體王國過去也是靠政府、民間大力支持聯電、台積電等新創公司,才能有今天如此榮景。

國研院科技政策與資訊中心主任莊裕澤就認為,從這股「大爆炸」竄起的生醫及醫材新創公司,將如何與產業相輔相成,也許可以看出台灣生技的大未來。

政府如何塑造明日產業的格局,也將是新創生態圈成熟的主要關鍵。

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