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基因工程技術讓我們得以研究與修改基因,合成生物學則賦予我們系統性地設計和構建全新生物系統的潛力。從消滅疾病、解決糧食供應問題到拯救地球環境,合成生物學可能帶來何種機遇與希望,又將面臨哪些風險與道德難題?
作者/艾美.韋伯、安德魯.海瑟 譯者/朱崇旻 責任編輯/劉馨香
請想像一個與現在不同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蝦子都是在實驗室生產出來的,不須由船隻拖著巨網在海底打撈後帶到市場上販售,因此,其他容易被巨網撈上來的魚與海洋生物將不必受捕蝦船影響。
或者,請想像在那個未來世界,健康生活的重點並不是種種限制,而是人體的升級與最佳化。那個世界裡沒有人會宿醉,因為在出門喝酒前你可以吃下特別的益生菌保健食品,預防喝酒所造成的不適。
現在,請回想你過去不小心撞裂的螢幕、撞斷的指甲,還有摔破的各種鏡片與鏡頭——請想像一個這些表面都加上了生物塗層的未來,東西不論以何種方式撞破了都能自動癒合。
這些「異世界」的基礎現在就已經存在了,甚至隨大眾目光逐漸聚焦在生物經濟的潛力上,一些創新技術開始從邊緣轉而變為主流了。
操縱、設計生物 人類進入新紀元
人類進步的許多關鍵階段,都與我們用以改變人造環境的材料息息相關。
在石器、青銅器與鐵器時代,人類創造了日常生活、農業、建設與戰爭用的基礎科技,後來我們學會製作玻璃器具,造出瓶罐、窗戶、鏡片與醫療器材。我們用鋼鐵興建摩天大樓,用塑膠大規模製作拋棄式容器,造就了全球性食物、藥品與水等產品的供應鏈。
而在此時此刻,我們正學習操縱分子、設計微生物及建造生物電腦系統,這就是文明演進的新紀元——我們來到了生物學時代的開端。人類在這個新時代建造的事物,將會解鎖新的商機、改善甚至是逆轉環境損傷,並在無數層面上改善人類的生命。
在醫藥方面,接下來20年內,人類將利用合成生物科技消滅致命疾病,並依照每個人特定的遺傳狀況開發個人化藥品。研究者將用遺傳工程改造病毒來治療癌症,還會在實驗室裡培養人類組織做器官移植之用,或者用以測試新療法。
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能設計出更加健康的人,在嬰兒出生前先行預測與排除遺傳疾病,或許還能額外進行一些強化。
實驗室培養人體組織 新藥測試更快速、安全
臨床試驗成本相當高,也須經過漫長的管制審查,因此,在沒有COVID-19等緊急事件的情況下,新藥或疫苗通過所有審查之前可能得等上十年甚至更久。
此外,科學家要研究人類活體組織對病毒與藥物的反應,不僅困難還十分危險。舉例而言,我們不能取用活人的大腦或心臟組織,所以得設法開發輕鬆測試新療法、降低時間成本的方法。
對此,我們可以從合成生物學著手。例如,以合成生物學方法設計並培養「類器官」(Organoid)——用人類幹細胞培育出的小團組織。
此時此刻,已經有人用實驗室培養的肺臟與大腦組織,研究新冠病毒(SARS-CoV-2)造成的長期影響;也有人培養迷你消化系統與肝臟,在高度安全的實驗室用病毒感染組織,來進行病毒的研究。
威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Wake Forest Institute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主導了聯邦政府的2400萬美元研究計畫,旨在開發「人體晶片」(body on a chip),做出組合多種類器官的晶片。你可以把它想像成電腦晶片,不過這是一片透明的電路板,連接到能為它注入血液的幫浦系統。
有了人體晶片,研究者就能用新型病毒、致命化學物質或其他毒物,損害模擬版的呼吸系統,觀察人體可能的反應,然後用活生生的人體組織測試潛在療法,過程中完全不對人類或其他動物造成傷害。
類器官、類組裝體研究 破解腦神經之謎
我們可以用神經系統的微小部分,製作出一團團迷你腦組織。在2008年,研究者創造出了最早期的大腦類器官,有助於瞭解特定的大腦功能。自此之後,研究者利用大腦類器官進行了自閉症與茲卡病毒等研究。
如果將實驗室培養的肌肉與大腦類器官相連,還能建立神經路徑,用以處理資訊。史丹佛大學的研究者在進行自組裝組織(Self-Assembling Tissue)的研究,這種稱為「類組裝體」(Assembloid)的組織能夠在被刺激時產生反應。
研究者先是讓人類幹細胞在培養皿裡自行組裝起來,做成能夠代表大腦皮質、脊髓與骨骼肌的神經細胞迴路,以此為進一步研究的原型。在皮質細胞遭受刺激時,訊息一路傳送到了肌肉部分,培養皿中的肌肉抽搐了一下。
另一篇研究中,研究者製作出人類前腦類器官——前腦是大腦當中負責思考、感知與評估周遭環境的區域。
在別處也有人進行類似的大腦研究,試圖將小塊的人腦類器官移植到大鼠體內,不過這會引發複雜的倫理爭議,也有人擔心他們做出資訊處理能力媲美人類的超級老鼠。
書名 未來的造物者:從消滅癌症、設計嬰兒到製造猛瑪象肉排,合成生物學將如何改寫我們與全球生物的未來?
作者 艾美.韋伯(Amy Webb)、安德魯.海瑟(Andrew Hessel)
譯者 朱崇旻
出版社 臉譜出版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02日
定價 550元
頁數 416頁
ISBN 9786263153912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