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21日,由外貿協會主辦的「2024台灣國際醫療與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以「全齡照護、智慧醫療、醫材廊道」三大主題為核心,吸引10國共280家企業參與。展會中「智慧醫療主題館」、「遠距醫療與智慧醫材主題館」、「數位健康未來館」、「M-novator新創展區」及「日本館」等亮點專館,展示了臺灣醫療新創產業的新樣貌。
撰文/巫芝岳、吳培安、彭梓涵、李林璦
繼6月初,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在國內掀起炫風後,6月19~21日,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TAITRA)主辦的「2024台灣國際醫療與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於臺北南港展覽館二館盛大展出,今年展會規模號稱過往以來最大一次,共有來自10國、280家企業參與,總計參觀人數超過8千人,較去(2023)年成長約10%,國際參觀者達到將近千人,較去年成長3%。
6月19日的開幕典禮中,副總統蕭美琴也到場支持,她表示近期參與各行各業的產業展覽,看到民間的活力與前景。在參訪會場的同時,業者紛紛向她提出「法規」應跟上產業爆發性變化的建議,尤其在數位轉型與AI導入的時代。她也希望政府不僅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更多應該是幫助產業掌握先機,與國際接軌的開拓角色。
開幕當天正逢蕭美琴與總統賴清德就職滿月,蕭美琴表示,三大關鍵政策中,在打造「健康臺灣」的願景上,她與總統賴清德將更正視「如何透過科技來輔助整體醫療發展」,並期待臺灣不只有ICT這座護國神山,臺灣健康照護產業也將形成「護體神山」。
副總統蕭美琴於6月19日的開幕典禮致詞表示,在打造「健康臺灣」的願景上,她與總統賴清德將更正視「如何透過科技來輔助整體醫療發展」。(攝影/李林璦)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表示,外貿協會本次動用60幾個海外辦事處,邀請超過800位海外買主參觀 。(攝影/李林璦)
特邀800餘位海外買主參與 促成200場媒合洽談會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於開幕典禮中致詞表示,外貿協會本次動用60幾個海外辦事處,邀請超過800位海外買主參觀,並以媒合洽談會形式幫助促成買賣或合作。
外貿協會指出,本此展期間舉辦兩大媒合洽談會——「智慧新應用合作商談會-智慧醫材」及「國際醫療通路商採購洽談會」,共集結來自14國、33家重量級買主,與近百家我國供應商洽談,總洽談場次超過200場。
本次展覽的國際參觀者也達到將近千人,較去年成長3%;今年前5大國際參觀者來源國,依序為日本、泰國、韓國、越南及馬來西亞。
除了吸引海外人士參與外,黃志芳表示,今年展區的重點之一,是以科技引領的「智慧醫療」為核心,呈現醫療科技的創新成果和解決方案,描繪出科技與醫療結合的未來藍圖。
黃志芳表示,為應對人口老齡化與醫療照護人力不足議題,今年特別規劃「全齡照護」展區,期待透過數位健康及照護的創新科技成果展示,描繪出人口高齡化環境下的健康醫療體系。
他表示,在凝聚醫療創新與新創能量上,Medical Taiwan作為各界資源聚合的平台,也持續攜手產業公協會等意見領袖,整合醫材產業鏈上下游夥伴,並橫向擴展跨領域的合作,串接及呈現臺灣醫材產業的力量。
「智慧醫療主題館」院內、遠距醫療應用情境吸睛
由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籌組的「智慧醫療主題館」,以手術房、加護病房(ICU)以及智慧醫院、智慧病房為情境,展示包括:永康醫材、炳碩生醫、海昌生技、台灣微創醫材、明基材料、碩晨生醫、聯和醫材、衛普實業、醫百科技、邦特生技、筑波醫電、太平洋醫材、雃博、長庚醫學科技、晉弘、博鑫醫電、亞東醫院、遠傳電信、超象科技等公司多項最新產品。
在手術房情境中,不只展示外科敷料、醫療滅菌包材、醫療洞巾等多項醫療耗材,也展示多項高階醫療產品,包括:手術麻醉系統、手術導航系統、機械手臂立體定位輔助手術系統等。智慧病房中,則展示包括:電動病床、氣墊床、生理監測系統、血液透析器、密閉式抽痰管等多項原創產品,顯示臺灣在科技整合與創新落實的量能。
除醫院內應用外,多項用於院外遠距醫療的設備,如:視訊傳輸盒、遠距醫療行動工作箱、五官鏡、手持式無線超音波以及居家照護設備等,讓參觀者感受到臺灣遠距醫護技術實力。
「遠距醫療暨智慧醫材主題館」、「數位永續未來館」展醫療照護/大健康解方
由中華民國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籌劃的「遠距醫療暨智慧醫材主題館」,以情境方式帶領企業展出包括:強盛興企業的病床系統、研華科技的智慧藥盒系統、利永環球科技的智慧床墊、緯創醫學的非接觸式生理監測系統、奕寶國際可自動上傳後台的生理參數測量平台和平躺式磅秤等先進醫療設備,實現AI智慧化病房。
真茂科技則展出多款可用於肌少症、衰弱症的肌力評估智慧系統,其智慧型腳踏車、跑步機等健身儀器,可讓使用者在家就能接受專業復健訓練。
「數位永續未來館」主題展館內,則匯聚滙嘉健康、杏澤、醫知彼、合錦科技、群曜醫電、翔評互動以及矽響先創等多家廠商,展出以數位科技為基礎開發而成的醫療照護、大健康解方。
滙嘉健康展出其以「非侵入性光纖生理監測技術」(nFOPT),進而開發的各種高敏感度、高精準度生理感測器,創辦人楊淑貞分享,此次展出將nFOPT創新應用於感測消防隊隊員的生命體徵、監測高齡者防跌以及復健的成果評估。
矽響先創則展出AI智慧鞋墊感測器,運用AIoT技術與微感測裝置,可分析步態、足壓、重心、步頻、步輻等數據。
遠距醫療暨智慧醫材主題館以情境方式展出一系列先進醫療設備,實現AI智慧化病房。(攝影/巫芝岳)
「M-novator新創展區」5國、11家廠商秀醫療新創技術
「M-novator新創展區」由來自日本、新加坡、印度、泰國及臺灣5國、共11家專攻醫療照護的新創廠商組成,領域涵蓋穿戴裝置、檢測試劑、植物幹細胞量產系統、腸病毒疫苗、糖尿病新藥、食安管理、智慧護理床、遠距眼科服務以及人工智慧軟體等,新創們以患者為中心,運用蘊含AI、生物技術的創新技術打造出未來醫療照護新願景。
新藥與疫苗領域中,藥祇生醫展出創新機轉、市場首見(First-in-Class)的糖尿病小分子新藥PS001,可透過防止β細胞死亡與失能,來治療、甚至逆轉糖尿病。藥祇創辦人楊文欽透露,在人體臨床一期試驗中已經初步顯見PS001的療效。台宇生醫則展出其技轉自國衛院的「雙價腸病毒疫苗」和「季節性流感類病毒顆粒疫苗」為首要的兩大產品線。
在智慧科技中,則有先豐科技展出其開發的睡眠科技平台ZionCare,透過無線技術即可監測與管理數晚的睡眠數據,另也展出Re-Timer生理時鐘調節眼鏡,透過特殊波長光線模擬太陽光,達到促進夜間好眠的效果。先豐科技創辦人陳子康表示,在此次展會中該技術也獲得東南亞、日本與會專業人士的矚目。
華碼數位科技推出各式智慧穿戴裝置,例如像項鍊一樣大小、隨身攜帶的AI手機Safeme,以及可偵測情緒的智慧手錶,可提供被照護者輕巧的智慧應用。
此外,汎鍶科藝則展出運用拉曼光譜開發的奈米晶片,可在15分鐘內精準檢測230種常檢出農藥,汎鍶科藝也透露,目前正著手開發檢驗蘇丹紅的創新應用。君邦生物則帶來其研發可解酒的益生菌,以及量產噸級植物細胞、微生物的生物製造技術。
另有來自日本、為眼科醫師打造AI深度學習醫材的DeepEyeVision株式会社;來自印度開發腎臟、高齡者、孕期即時診斷試劑的Neodocs;泰國的iFlow Tech以創新AI/ML演算法開發改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憂鬱症的神經遊戲(Neurogaming);同樣來自泰國的Bederly展出居家照護的好幫手――智慧電動翻身照護床;新加坡的EyRIS則推出可分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老年黃班部病變的遠距眼科分析系統等。
「M-novator新創展區」由來自日本、新加坡、印度、泰國及臺灣5國、共11家專攻醫療照護的新創廠商組成。(攝影/李林璦)
日台交流協會、TAMA協會 領13家老企業、新創 來臺尋經銷夥伴
展會亮點之一的日本館中,在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首都圈產業活性化協會(TAMA協會)帶領下,十餘家來自日本的醫療器材、全齡照護產品開發商首次來到臺灣,尋找代理經銷合作夥伴。
今年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領軍8家廠商展出產品,包含:Expert Material Laboratories的3D列印免化學可水洗醫用樹脂、Spine Chronicle Japan的螺絲釘錐體成形術醫材、PLIMES的吞嚥功能穿戴式電子聽診器、鈴研株式會社的過氧乙酸消毒劑測定試劑組、Hakuzo Medical的附筆燈口腔護理套組、WINCESS的手指固定用軟性輔具、ITO Physiotherapy & Rehabilitation的電療/超音波合併治療機台、ATELIER-K的彈力輔助工作背心等。
TAMA協會則帶領5家日本老牌企業來臺尋找銷售夥伴,包含精密模具設計製造商狹山模具製作所、外骨骼機器人開發商Innophys、可攜式吸痰機等吸引器之開發商三幸製作所、特殊機能性薄膜產品開發商Cosmotech、運動醫學電磁氣治療開發商Soken Medical等。
日本臺灣交流協會、首都圈產業活性化協會(TAMA協會)帶領十餘家來自日本的醫療器材、全齡照護產品開發商首次來臺。(攝影/吳培安)
臺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 不孕症治療創新趨勢
展期最後一天(6月21日),外貿協會與台灣艾捷隆(Igenomix)針對「不孕症」議題舉辦公益講堂,邀請Baker McKenzie合夥律師許修豪、茂盛板橋生殖中心副院長吳明義、華育生殖中心院長徐明義,分享生育相關職場議題、不孕症治療趨勢,以及基因檢測在人工生殖中的重要性;旅居日本的知名Youtuber阿倫,也在活動中分享其夫妻接受試管嬰兒療程心路歷程。
6月21日,外貿協會與台灣艾捷隆(Igenomix)舉辦公益講堂 。圖左至右為:Youtuber阿倫、Baker McKenzie合夥律師許修豪、台灣艾捷隆總經理楊斐茹、茂盛板橋生殖中心副院長吳明義、華育生殖中心院長徐明義。(攝影/賴俊睿)
⊕ 許修豪» 營造友善生育職場 倡政府/企業提供托育協助、彈性工作方式
Baker McKenzie合夥律師,也是歐洲商會(ECCT)家庭友善聯盟組長的許修豪,首先以「如何營造友善包容職場」為題。他指出,臺灣新生兒人口數近年持續破新低,去(2023)年生育率更排名全球倒數第一,主要原因包括:養育子女的經濟負擔過重、生育年齡越來越大、無法同時兼顧家庭與工作以及晚婚或不婚,而影響生育意願等。
許修豪認為,少子化對社會的長期影響,未來恐成為國安問題;要解決此問題,並非單從法律下手,因此提出「永續性、可能性、主動性」為三大重要心態。
他進一步說明,少子化不應只是「純個人選擇」問題,未來在對企業的ESG相關要求中也應包含少子化和人才議題,企業也可協助解決例如托育等現實面的障礙,以及對於員工的家庭問題,應從「應付的心態」改為主動協助。
許修豪直指,臺灣目前提供的產假、產檢假、育嬰留職停薪等保障,僅是基於基本人權而設,另包括性別平等工作法、獎勵補助生育等措施,都仍無法顯著有效鼓勵生育。因此,歐洲商會近年也積極倡議臺灣政府和企業建立友善職場,包括:受孕療程相關彈性工時、育兒期間得遠距工作或半職工作、鼓勵企業提供兒童托育空間、增加對企業設立育兒友善的誘因,以及仿照香港或新加坡推動外籍家事工作者來臺等。
⊕ 吳明義» 遺傳疾病篩檢、AI選胚技術增懷孕成功率
茂盛板橋生殖中心副院長吳明義,接著分享臺灣的少子化現況,與不孕症治療趨勢。
他表示,臺灣出生人口從2000年的近30萬人,到2020年減少了將近一半,僅有16萬人;目前亞洲的南韓、日本、中國、新加坡等,也都因生育率降低問題,陸續推出各種生育獎勵措施。
應對少子化下,政府協助不孕夫妻生育的「試管嬰兒(IVF)補助」,也是重要對策之一。吳明義表示,1978年,全球第一個人類試管嬰兒誕生,至今臺灣在政府補助下,試管嬰兒的花費已低於人工授精(IUI),因此多數夫妻選擇直接進行試管嬰兒療程,其中以黃體素輔助促進排卵療程(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 PPOS)為近年較多人選擇的方式。
吳明義也進一步介紹了IVF的演變,包括:讓精卵自由結合的第一代IVF、第二代IVF「細胞質內精蟲顯微注射 (ICSI) 」、第三代IVF「胚胎切片(Embryo Biopsy)著床前遺傳疾病診斷及篩檢法」,以及第四代IVF「延時顯微鏡(Time Lapse Imaging)+ AI挑選胚胎技術」;其中第三代和第四代方式,都能有助於提高懷孕率。
⊕ 徐明義»卵巢功能檢查預防不孕症 基因檢測提升受孕品質
華育生殖中心院長徐明義,進一步分享了基因檢測在人工生殖中的應用。他表示,女性年齡是生殖醫學最大的瓶頸,也是醫學至今仍無解的問題。
女性一生的卵子儲備量會隨年齡下降,30歲時卵子儲備量剩12%,到了40歲只剩下3%。
醫學上也因而發展出卵巢功能檢測,以及卵子及胚胎冷凍保存的技術。徐明義特別分享藉由抽血進行的卵巢功能檢查「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檢驗」,AMH為女性卵巢年齡的重要指標,血中濃度越高,代表卵子儲存量可能越多;欲凍卵的女性,也可結合AMH檢驗來評估凍卵的時機。
徐明義強調,不孕症其實是可預防的,女性應提升對生殖年齡限制及卵巢功能檢測的認知,並適當尋求凍卵、凍胚方式保存生殖能力,未來不得已再進行試管嬰兒治療。
此外,也可透過遺傳基因檢測來提升受孕品質,尤其對於高齡產婦,更應減少其懷上異常胚胎而流產的情況。這些方法包括孕前進行的特定基因帶有者檢測(CGT)、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S/PGT-A)、單一基因遺傳性疾病檢測(PGT-M/PGD)等,都能幫助提前選擇健康胚胎植入。
⊕ Youtuber阿倫»分享試管療程經驗 盼大眾「平常心」看待、默默支持
旅居日本的Youtuber阿倫,也在會中分享了他與太太在茂盛醫院生殖中心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經驗。阿倫自2022年起,開始於Youtube頻道上記錄夫妻進行試管嬰兒的過程,包括試管嬰兒與不孕症的科普、夫妻兩人備孕和經歷失敗的心路歷程等。
阿倫分享道,由於療程間太太得經歷打排卵針、荷爾蒙治療影響情緒波動等副作用,需要先生更多的包容和支持;他也強調,希望社會大眾能以更平常的心態看待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人,且由於過度的關心很容易讓他們壓力更大,默默支持即是最好的方法。
>>本文刊登自《環球生技月刊》Vol.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