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在各單位協助下,搜羅並整理了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中新創展區及五所法人單位中所衍生之23家亮點新創公司,新創公司對創業過程中普遍遇到的困境,最多有16家認為市場開發是最大挑戰,並列第二大挑戰是資金(12家)與人才(12家),其次為經營管理(9家)及研發技術(3家)。這些創新創業的未滿足需求痛點如何解決?多位不同類型的生醫創投專家分享觀點及解方。
本刊特別搜羅本次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新創展區及五所法人單位(包括:工業技術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SPARK TAIWAN (臺灣生醫與醫材轉譯加值人才培訓計畫))所衍生之新創公司,並在各單位協助下,總計整理出約23家亮點新創公司。(見附表)
從這些新創公司中,我們可以大致了解新創公司在創業過程中普遍遇到的困境,其中最多有16家新創公司認為市場開發是一大挑戰,接著資金(12家)與人才(12家)並列第二大挑戰,其次為經營管理(9家)及研發技術(3家)。
痛點一› 創新技術難被市場接受
新創公司對於市場開發部份,大多表示生醫領域的創新,容易讓客戶對產品有疑慮,需要相當充份的驗證才能被市場接受。
亞洲生技大會新創展區主辦單位、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祕書長黃博輝博士說,臺灣的新創實力雖然很強,但很可惜的是技術商業化能力普遍較弱,因此,不論是在尋找買主或對外授權的行銷層面上,常常受阻。
上頂醫學影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醫療產業對產品之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要求度高,創新必須經過相當充分的驗證才能逐漸被接受,因此,成本及進入門檻高,新創開發市場較不易。
另外,碁米庫斯生物科技則積極將研發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並參加各大展會及優化公司網站,以增加產品的曝光度及可信度。
潤鴻生物科技則認為國內市場規模較小,在銷售管道或客戶來源相對有限,未來目標海外市場以中國為主力,但仍需克服當地資源不足、法規無法對接等問題。
對於資金部份,新創普遍認為生技業需要投入長期資金,在產品取證的過程中需要有充足資金以支持研發,若資金市場不夠活絡,就會面臨「資金斷鏈」的危險。
元錦生技就表示,在草創期很難預估獲利營運的階段何時能達成,以及技術開發上的驗證時程需要多少成本,所以,資金的募集往往是最大挑戰;基可生醫則表示,臺灣的投資人對於初期的生醫領域團隊,態度常較為保守。
在人才募集部份,新創公司認為具有豐富業界經驗的優秀經理人難尋,且公司尚在於草創期,較難吸引或留住人才,優秀經理人延聘費用又昂貴,也非一般新創公司所能負擔。另一方面,也因為是新創的技術,有相關背景的員工也會是少數族群。要尋找到的有共同目標、勇敢嘗試的夥伴實為困難。
痛點二› 創業初期資金、市場、人才
三大挑戰難跨越
2018年,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研究院、中華民國全國青年創業總會、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以及行政院新創基地共同進行了《2018 臺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
調查發現也呈現一致的結果,有48%新創公司仍在燒錢虧損,僅28%開始持續獲利且可期待持續成長,資金取得性(33%)、市場景氣(20%)與人才招募(16%)三項是新創公司公認的創業初期三大最難跨越的挑戰。
「對投資人來說,投資新創公司如同結婚,而且還是沒辦法離婚的結婚,需要長時間的讓彼此雙向了解,才能一同比翼雙飛。」比翼資本執行董事陳彥諭打趣地說,也顯示出相互瞭解的重要性。
橡子園創投臺灣合夥人瞿志豪也認為,新創的路上充滿風險,做新創可說是一種系統性消除風險的過程,因此,創投更是要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