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創新 照亮臺灣生技未來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首曝轉譯計畫成果 多家新創衍生中

撰文環球生技
日期2024-08-26
撰文/彭梓涵、吳培安、李林璦

2024亞洲生技大展(BIO Asia-Taiwan)於南港展覽館一館熱烈開幕,今年國家生技研究園區(NBRP) 以「啟發創新,照亮臺灣生技未來」為主題,並設計燈塔意象,期望成為照亮他人前進之路的明燈。

撰文/彭梓涵、吳培安、李林璦

今年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除了展示核心設施的服務能量、邀請園區轉譯團隊與進駐廠商分享最新成果,也規畫許多系列活動,包括:生技青年創業營(YCBS)、生命科學之路――學校、企業、新創,期在推進產業發展上,更重視生技人才的培育。

開幕首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黃冠穎專案經理表示,中央研究院於2019年9月設置生醫轉譯研究中心進駐園區,其下設立轉譯醫學專題中心、創服育成專題中心、新興傳染病專題中心、智慧醫學專題中心,並與周圍的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衛福部食藥署(TFDA)、國家實驗動物中心相互串聯,目標是完善生醫生態系,協助生醫新創團隊加速產品開發,串聯資金、法律、技術、人才,推動臺灣生技新創產業發展。

他分享,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從2019年成立,迄今在「化研為用」的轉譯醫學上累積豐富成果,不僅有43個計畫團隊、6家新創公司,進駐率已接近滿租,2項新藥已進入臨床試驗;也與超過50個國內外合作夥伴相互鏈結,並定期舉辦NBRP Pitch Day、NBRP Demo Day等大型活動,提供新創團隊與投資人媒合的舞台。


今年國家生技研究園區(NBRP) 以「啟發創新,照亮台灣生技未來」為主題,並設計燈塔意象,期望成為照亮他人前進之路的明燈。副總統蕭美琴在7月28日蒞臨亞洲生技大會,參訪NBRP攤位。(圖片來源/大會攝影)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黃冠穎專案經理表示,NBRP從2019年成立,迄今在「化研為用」的轉譯醫學上累積豐富成果,也期望透過資金、法律、技術、人才串聯,推動臺灣生技新創產業發展。(攝影/吳培安)

法規、大數據臺灣利基核心設施林立 
助力科學研究創新

在三日的活動中,NBRP邀請多位專員,分別介紹國研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動物影像設施、台灣小鼠診所、感染性疾病核心設施的服務與應用。

⊕ 科研最佳夥伴!Taiwan Biobank、人類治療性抗體研發平台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蘇明威資訊長,介紹該計畫營運迄今的成果。蘇明威分享,Taiwan Biobank是在充分告知民眾後簽署同意書,合法運用取得的檢體資料、多體學數據、生活習慣調查問卷及影像檢查資料。

目前已累積20萬人的問卷資料可供釋出,也預計將在2年內完成20萬人的全基因體基因定型(Whole Genome Genotyping),此外也建立「檢體與數位資料釋出管理系統」,供科學家研究基因體變異與疾病的關聯性。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呂瑞旻助技師,分享核心設施提供的人類治療性抗體研發平台服務。他分享,該平台的目標涵蓋服務、合作、研發等,並提供多項治療性抗體開發技術服務,小鼠融合瘤單株抗體技術、噬菌體顯現人類天然抗體庫、人類單一B細胞抗體技術、抗體生產生物反應器……等,目前成功生成的抗體種類,涵蓋抗聚醣抗體、抗小片段胜肽抗體、抗點突變抗體、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呂瑞旻也分享,此平台也會應接緊急任務,例如新冠肺炎(COVID-19)期間,團隊就研發出對抗SARS-CoV-2的廣效性中和抗體及抗原快篩試劑,此快篩也成功商品化、成為中研院獲得的首張醫材許可證產品,今年6月也取得家用版的醫材許可證。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蘇明威資訊長,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介紹計畫營運迄今的成果。(攝影/吳培安)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呂瑞旻助技師,分享核心設施提供的人類治療性抗體研發平台服務。(攝影/吳培安)

⊕ 動物中心C&G平台  助科研人員快速取得前瞻疾病模式動物  
    國網中心新推脂肪肝炎AI病理服務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施孟君博士,則以「C&G平台加速取得前瞻疾病模式動物」為題介紹。她分享,動物中心提供的動物模式,能為合作單位免除進口手續和高額費用、無須支付大筆授權金,就能快速取得動物,並提供高品質飼育環境和管理規格、專業品系選用諮詢、客製化育種繁殖和試驗操作等服務。

施孟君也特別介紹動物中心透過基因轉殖鼠核心實驗室供應的國際種原庫基改小鼠,滿足國內基因編輯小鼠育種繁殖和基因型分析的技術缺口,並提供多元化的前瞻疾病模式小鼠,涵蓋兒童疾病、三高代謝症候群、癌症、高齡化疾病等,其品質也獲得國內外用戶的肯定。

施孟君也分享,動物中心也加速學術研究進程,從2015年到2024年的品系分讓已經達到55個品系,文獻發表已經合作發表超過110篇;動物中心也獲得產業界青睞、為國內生醫研究及藥物開發提供助力,例如其透過動物模式合作與某生技公司開發阿茲海默症標誌物和蛋白降解劑,現已成功進入臨床三期試驗階段。

最後,國家實驗研究院鄭蕙芬副研究員,介紹了國網中心最新建置的「ALOVAS」AI+MASH小鼠病理影像量化平台,其針對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肝炎(MASH)的小鼠模式,提供從玻片掃描、自動化排程運算、網路觀看下載數據、彙整資料的一條龍服務,為研究人員省下執行重複性動作的時間。鄭蕙芬表示,ALOVAS能帶來客觀量測數據、強化特徵辨識、簡化工作等優點,預計在2025年上半年平台試營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施孟君博士,則以「C&G平台加速取得前瞻疾病模式動物」為題介紹。(攝影/吳培安)


國家實驗研究院鄭蕙芬副研究員,介紹了國網中心最新建置的「ALOVAS」AI+MASH小鼠病理影像量化平台。(攝影/吳培安)

鼓勵化研為用 轉譯計畫團隊進展卓越

重視人才培育的NBRP,今年也邀請國科會生命科學研究推動中心王毓權執行秘書、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蔡佩珊執行長、Nucleate Taiwan Co-Managing Director 翁儷芳,分享生命科學從學校、到產業人才培育,以及新創公司和企業的經營關鍵。

此外,NBRP推動生醫轉譯研究發展目標,為了鼓勵生技研究進一步商化,成立轉譯醫學專題中心徵選具有社會重要性、應用潛力、與適合由公共資金投入填補產業化轉譯缺口等題材的計畫團隊,支援其進駐園區,今年NBRP也邀請多組轉譯計畫團隊分享他們在前沿研究上的新進展。

⊕ 神經賦活團隊:首款ENT1抑制劑 
    通過BBB、多功能減緩神經退化疾病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儀莊特聘研究員帶領的「神經賦活團隊」(Neural Rejuvenation Team)林建宇博士分享,目前市面上能有效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方式仍然十分缺乏,神經賦活團隊從中草藥中篩選出一款能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潛力化合物,團隊經過合成和優化,進一步開發出生體可用率佳並可穿透血腦屏障(BBB)的口服市場首見新藥J4。

他指出,經研究發現,J4作用機制能抑制平衡型核苷轉運蛋白(ENT1),是目前市場上第一款ENT1抑制劑,臨床前實驗也證實,J4能改善認知和記憶功能衰退,減少Aβ和tau蛋白異常的堆積,同時減輕氧化壓力和神經發炎、提高粒線體和葡萄糖代謝活性,並改善睡眠障礙。

他也表示,團隊已完成J4臨床前藥效和安全性分析,預計今年會成立新創公司,積極推動美國及臺灣食品藥物管理局新(FDA)新藥臨床試驗(IND)許可申請。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儀莊特聘研究員帶領的「神經賦活團隊」(Neural Rejuvenation Team)林建宇博士分享最新進展。(攝影/彭梓涵)

⊕ 周家復團隊:整合功能支架  
    實現人造組織臨床適應性

中研院物理所周家復特聘研究員兼副所長研究團隊,則由Balchandar Navaneethan博士後研究學者,分享多層次整合功能水凝膠用於再生醫學應用。他表示,身體可承受微小損傷並進行修補,但如果損傷非常嚴重,就需進行移植手術,或使用支架、生物材料進行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

他指出,生物列印技術發展已久,目前已演化出三代技術,第一代為靜電紡絲(Electrospinning)技術,其是一種使用電荷從液體中抽出極細纖維的工程,但因為過程隨機,因此產品較不穩定。接著3D列印問世,不過早期3D列印產品較無法用於生物體,近年衍生出3D生物列印技術,即在列印過程添加細胞,不過當前仍有機械上不穩定情況,製作出的支架無法適用於人體結構的組織。

周家復研究團隊,研發一種新穎的自駕單射流3D電紡絲工藝(AJ-3D ES),其可從複製的3D模板中,構建出高解析度和形狀還原度高的3D形廓支架,此支架是由類似蠶繭結構組成,由於纖維具有許多孔隙,在浸泡含有細胞的生物墨水(Bioink)中,細胞可附著纖維增長,植入人體中可加快組織癒合、組織再生,可應用臉部、血管、乳房等重建。他也表示,透過此技術列印的組織,結構堅固,因此不必擔心崩塌。


中研院物理所周家復特聘研究員兼副所長研究團隊,則由Balchandar Navaneethan博士後研究學者,分享多層次整合功能水凝膠用於再生醫學應用。(攝影/彭梓涵)

⊕ 廖有地團隊:塗佈廣效抗菌劑  從日常防止感染

中研院生醫所廖有地研究員則分享其為防止因使用醫療器材、及空氣傳播所造成的細菌感染,而發明的塗佈廣效抗菌劑。該產品利用活化劑將帶正電荷的抗菌劑轉變成微小油脂體,均勻塗佈於疏水性材料的技術,可破壞帶負電荷的細菌脂性包膜。

他表示,「塗佈廣效抗菌劑」可用於金屬及聚合物上,如導管、不織布、紡織品,只需透過噴灑或浸泡、晾乾或快速烘乾,就能廣泛地用於防止醫材及空調所造成的感染。

經研究與檢驗證實,此廣效抗菌劑可殺死多重抗藥菌株與真菌,比市售的鍍銀抗菌產品相比,其抗菌效果佳、時效還可長達10個月。


中研院生醫所廖有地研究員,分享其為防止因使用醫療器材、及空氣傳播所造成的細菌感染,而發明的塗佈廣效抗菌劑。(攝影/彭梓涵)

創服育成中心進駐率接近滿租 
9廠商展商化、創新技術成果

除了人才培育、職涯定位經驗談,今年NBRP邀請進駐創服育成中心廠商,包括:科進製藥、藥華醫藥(6446)、艾沛生醫、新穎生醫(6810)、昱星生技、佳揚生技、鴻林堂、研生生醫、寶泰生醫也分享公司最新進展與布局。

⊕ 科懋、科進、科明  
    打造罕病、特殊用藥、保健產品
    全方面健康維護集團

科懋(6496)製藥陳澤民董事長兼總經理表示,科懋是一家以「延長壽命維護健康」為企業願景的公司,科懋自1986年成立就專注在特殊醫療領域,也陸續於1996年成立以處方用藥、特殊疾病治療的科進製藥,以及2021年成立針對具有TGF-β活性的植物新藥和海洋生物新藥開發的科明生物醫藥。

近年科懋、科進、科明也分別在台北生技園區、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進駐、成立罕見疾病研究中心、天然物研究中心、乙型轉化生長因子(TGF-β)研究中心。目前科懋集團主要銷售40%為孤兒藥、28%為一般藥品、15%魚油omacor產品、10%為消費品、6%為特殊醫藥。

除了既有產品外,陳澤民也表示,集團也持續開發新藥,包括輕度阿茲海默症藥物EX-039,已進入臨床二期,以及以TGF-β為標靶的藥物等,也與產官學合作,包括與臺北榮總開發胱胺酸血症高危險群篩檢、與臺大醫院開發罕見疾病基因治療與核酸藥物等。


科懋(6496)製藥陳澤民董事長兼總經理,分享科懋集團全方面健康維護產品。(攝影/李林璦)

⊕ 藥華藥PV藥證逾40國 
   未來3~5年擴展其他適應症

藥華醫藥資深處長林佳黎分享,藥華藥是一家自主完成研發創新、臨床試驗、到建廠生產製造,並取得美國藥證的藥廠,其運用核心技術聚乙二醇化技術平台開發的創新長效型干擾素新藥Ropeginterferon alfa-2b (Ropeg,即P1101),已已獲全球逾40個國家核准用於PV,如歐盟、臺灣、韓國、美國、澳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等,在香港、巴西與哥倫比亞等地也已遞交藥證申請,等候審查中。

林佳黎表示,Ropeg是FDA第一個核准無論患者先前是否接受過其他治療方式均可使用、也是第一個核准用於治療PV的干擾素,同時也是第一個核准可用於所有成人PV患者的藥品。

林佳黎指出,Ropeg在臨床試驗數據中,患者的無事件存活期超過7.5年,具有長期療效,完全血液反應達61%,並具有修復基因突變及阻止疾病惡化的效果,可預防患者後續罹患血栓、中風的風險。

規劃未來3~5年內拓展至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早期骨髓纖維化(MF)等其他骨髓增生性腫瘤(MPN)適應症。目前也正在開發治療實體癌的細胞療法,以及PEG-IL-2、PEG-GCSF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以及癌症治療。


藥華醫藥資深處長林佳黎,分享藥華藥是一家自主完成研發創新、臨床試驗、到建廠生產製造,並取得美國藥證的藥廠。(攝影/彭梓涵)

⊕    艾沛生醫首創NK細胞擴增模組化技術 解CAR-T當前風險

艾沛生醫技術長吳任傑,分享艾沛以獨特細胞培養技術,開發出一項三階段模組化的異體NK細胞擴增療法。艾沛生醫核心技術來自於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游正博團隊「自然殺手細胞新穎癌症標靶療法」計畫成果。

吳任傑分享,該技術只需少量健康捐贈者血液培養20~25天後,就可取得純度達99%的NK細胞,其對癌細胞毒殺效果可達95%。艾沛也嘗試開發CAR-NK療法,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細胞轉染(Transfection)率可達到80%以上。

他也表示,艾沛生醫的NK細胞療法,會以合併療法如免疫療法、抗體療法等提供治療新選擇。目前,艾沛生醫旗下有淋巴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實體腫瘤等NK細胞療法開發中,其中進度最快的「單株抗體+NK細胞」淋巴癌療法,預計明年將提交美國臨床一期試驗申請(IND)。


艾沛生醫技術長吳任傑,分享艾沛以獨特細胞培養技術,開發出一項三階段模組化的異體NK細胞擴增療法。(攝影/李林璦)

⊕    新穎生醫半年取7證!攻拓展適應症、納入治療準則

新穎生醫業務行銷副總經理曾玉華表示,新穎生醫專注於開發創新糖尿病腎病變、腎損傷、消化道癌症的生物標記檢測,其開發的全球首款用於預防腎臟快速惡化的ELISA檢測試劑DNlite-IVD103,2023年下半年已經取得高達全球6個國家,合計7張上市許可證,適應症也從糖尿病腎病變擴及腎移植。

曾玉華指出,新穎運用鏈結當地經銷商與當地意見領袖的行銷模式,與荷蘭腎移植權威Stephen Bakker醫師進行長期追蹤臨床研究,以及與克羅埃西亞醫檢界權威Marijana Vučić Lovrenčić教授合作預測與監控一型糖尿病腎病變,均已發表於知名國際期刊,期望推動DNlite-IVD103納入歐洲當地治療準則及保險給付。

曾玉華表示,在臺灣,新穎生醫已與欣奕醫事檢驗所合作成為代檢實驗室,目前致力於加入國家型篩檢計畫──糖腎心共照網,協助「糖尿病腎病變卓越照護達標50」的目標,為糖尿病患者即早檢測腎臟惡化、心臟病併發症的風險。

在韓國,新穎則已將DNlite-IVD103非專屬授權給韓國上市公司Boditech,未來將整合成定點照護檢測 (Point of Care Testing, POCT)產品,進攻精準醫療市場。


新穎生醫業務行銷副總經理曾玉華,分享開發的全球首款用於預防腎臟快速惡化的ELISA檢測試劑DNlite-IVD103進展與市場布局。(攝影/彭梓涵)

⊕    昱星三大核心iPSC篩藥平台 提升研發成功率

昱星生技商業開發協理蘇志川表示,藥物開發是成本高歷時長的過程,有90%藥物在進入臨床前就會失敗,主要是因為現有的動物模型,難以預測人體情況,尤其是藥物導致的心臟毒性(Cardiotoxicity)不良反應,造成藥物研發失敗有所提高。

昱星生技的目標就是以iPSC為基礎,建立可打破現有藥物開發流程痛點之平台。

蘇志川表示,昱星開發的「iPSC高通量藥物篩選平台」,主要是運用iPSC分化出不同組織的細胞,再結合基因編碼螢光指示劑(LumiRDT)活細胞生物影像平台,可進行長時間、無毒性的「細胞型態」觀察,打破過往傳統光學方式觀測活細胞,多需使用化學染劑進行,而活細胞在連續觀察1小時後細胞活性便大幅下降的瓶頸。

除了可觀察細胞型態外,昱星也開發出能夠偵測不同「細胞功能」的方法,例如運用光控制心肌細胞活性下,能夠清楚觀察出不同藥物對心肌細胞活性的影響。

在神經細胞中,昱星也已建立完整的神經細胞觀測平台。昱星也正在開發「iPS細胞治療」,在搭配既有的型態與功能觀察技術,有望提升iPS細胞療法開發優勢,目前昱星也正將其平台技術與自動化設備整合。


昱星生技商業開發協理蘇志川,分享昱星三大核心iPSC篩藥平台。(攝影/李林璦)

⊕    佳揚生技子宮頸癌疫苗進二期

佳揚生技是以質粒DNA-融合蛋白和質粒DNA-重組痘苗病毒,研發創新異源性治療疫苗,用於治療人類乳突瘤病毒(HPV)感染所引發的早期和晚期子宮頸癌,以及其他HPV感染癌症的治療。佳揚生技目前已有兩項治療疫苗,包括治療子宮頸癌癌前病變與治療晚期子宮頸癌的疫苗,正在進行臨床二期試驗審查。


佳揚生技葉士齊協理,分享佳陽創新異源性治療疫苗。(圖/主辦單位提供)

⊕ 鴻林堂生產科研材料供全球 

    臺灣唯一量產mRNA全面原料

鴻林堂生技成立於2008年,主要生產生化科研每日不可或缺的材料——電泳預製膠、生化實驗原料;自成立以來,產品已銷售國際。

鴻林堂目前是全球第三大Protein Marker生產者,也是臺灣核苷酸原物料(dNTP)第一大生產廠。近年,該公司投入mRNA相關原物料開發及其生醫應用,是臺灣唯一可生產 mRNA全線原物料之廠商,可提供國內外mRNA相關應用之需求。


鴻林堂生技鄭曉鷺專案研究員,分享鴻林堂生技如何開發研究用途的分子生物學實驗用品。(圖/主辦單位提供)

⊕ 研生登革熱核酸疫苗 

    可望攻克病毒ADE效應

研生生醫成立於2020年,專注於創新抗體藥物及核酸疫苗/藥物研發,目前研生正在開發登革熱病毒疫苗。

該疫苗是針對登革熱病毒可能產生的抗體依賴性增強反應(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進一步釐清ADE現象成因(病毒的N8R位點),自行開發的奈米脂質顆粒(LNP)包覆之mRNA疫苗,期望能解決現有疫苗的ADE問題。


研生生醫李璧君經理,分享研生正在開發的登革熱病毒疫苗。(圖/主辦單位提供)

⊕ 寶泰開創寵物醫療市場 

    攜新加坡DotBio簽MOU

寶泰生醫則是瞄準少子化與高齡化人口結構變化進而產生的「寵物醫療市場」商機,並以「大分子藥」為目標,致力為伴侶動物開發創新用藥。

寶泰生醫的首項產品,是以獲得諾貝爾獎研究的CTLA-4、PD-1兩項免疫檢查點(Immune checkpoint)為標的設計,開發出寵物用癌症疫苗PT-001,近期將送農委會申請田間試驗,本次活動中,寶泰也與新加坡DotBio簽訂合作MOU,雙方將開發動物創新抗體療法。


寶泰生醫左先正研究員,分享以獲得諾貝爾獎研究的CTLA-4、PD-1兩項免疫檢查點為標的設計,開發的寵物用癌症疫苗。(圖/主辦單位提供)

>>本文刊登自《環球生技月刊》Vol. 119
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