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ert Chan:立法整合電子病歷 終結醫療訊息碎片化

撰文記者 林以璿
日期2017-09-21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Albert Chan/美國加州的非營利醫療系統Sutter Health副總 兼數位醫療病患臨床體驗主任

Albert Chan 任職於美國加州的非營利醫 療系統Sutter Health,他在此結合了他畢生的 兩大熱情:醫學與科技。 Dr. Chan 利用自己生醫資訊學的背景, 創立了美國第一個個人線上病歷整合系統。 因為此項貢獻,Dr. Chan 在2014 年的Epid PACAcademy Award 中, 獲得了Physician of the Year 的殊榮, 更在2017 年, 得到了 Eisenhower Fellowship, 並且獲得Fulbright Specialist Roster 的提名。

我行醫的職業生涯已經很久了,我也一直想著如何 讓醫療服務更能以病患為中心。 2001 年的時候,我們是美國第一個設立網站,讓 病患可以登入查詢個人健康資訊的團隊。

從2001 年1 月1 日起,我們的系統--My Health Online 開始為第一個病患運作,一直到了今天,我們已 經擁有150 萬個使用者。Sutter Health 的醫療網路連結 了加州北部上百個城市內的醫療院所,以及超過 50,000 位醫療照護人員。美國有70% 使用個人線上病歷整合 系統的用戶,選擇使用我們的產品。

在那之前,醫師有可能出於各種考量,將病患的身 體情況隱瞞不報。再加上各個醫院各自掌握了片段的病 患數據,不願分享,導致醫療數據碎片化越來越嚴重。

醫療數據的碎片化,會帶來衛生服務效率變差、醫 療誤判可能性提高和醫療成本上升。美國政府很早就意 識到,開放每個人的健康醫療資訊給個人及醫師,對於 解決這些問題將有重要的幫助。

目前,美國的個人病歷線上整合系統,已經得到了 大力地推行。在看病後的4 個工作日內,病患就能夠在 網路上查看、下載自己的健康醫療訊息;而住院的病患, 在出院後36 小時內,也可以登錄系統,查詢身體狀況 的資訊。

若是遇到特殊情況,像是醫師對於檢驗報告有甚麼 疑慮,系統可以暫時保留訊息一段時間,醫師得以利用 這段時間尋求解答。但是只要過了限制的時間,無論如 何,資訊都會對病患開放。這些設計,讓病患有權即時 掌握自己身體的狀況。

現在,病患更像是醫師的夥伴,彼此分享著對等的 資訊,這項技術徹底改變了醫患關係。

舉個例子,我曾經收過一名CEO 級的病患,他中風了無法說話,平時我們只能透過打字溝通。不過系 統讓他可以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細節,因此我們可以 一起討論他的治療方案,共同決定用甚麼藥、用甚麼 治療方式,可以讓他更好。

病歷整合勢在必行 訂定法律事半功倍

但是,推動病歷整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 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積極推動醫療服務提供方, 最後並透過立法的方式,達到了目的。

這方面的經歷,很適合提供給臺灣的相關醫療機 構,在規劃向病患開放病歷信息的過程中參考。 如何有效進行病歷整合 ? 除了政府立法,大概不 會有其他更有效的方式了,美國嘗試了將近20 年,曾 希望用自由市場的力量整合病歷,但最後還是失敗, 選擇了立法。

2009 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簽署了《美國復甦與 再投資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ARRA),這個法案對於《健康保險隱私及責任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 HIPAA) 進行了修訂, 要求使用電子病歷 (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EHR ) 的醫院或是醫療服務 提供方,必須要為病患提供電子形式的醫療訊息。

法規明確規範了醫院應該要電子病歷化,不僅如此,還規定了要怎麼樣電子化才符合標準。雖然各家 醫院可以自由選擇電子化的系統,但是這個系統必須 是通過國家認證、能夠與其他醫院共享資訊,如此, 醫院的電子化才算是有效。

美國政府威恩並施,威之以力、誘之以利,對於 願意配合,使用電子病歷來整合醫療訊息的單位,政 府會給予獎金;相反的,若是拒絕配合,則必須繳納 罰款。

可以想見,政策一頒佈,無論醫院究竟願不願意 配合,衝著實際的利益,絕大部分的醫院開始分享他 們手上的病患資訊,醫療數據的碎片化終於得到解決。

現在,醫師就算只是換個藥,只要你打開手機, 連上網路,就可以馬上得知。

坐擁大數據 下一步提升就醫品質

在上一輪電子病歷競賽當中,由於我們起步得早, 取得了醫療大數據,因此佔得先機。但現在蒐集大數 據的成本越來越低,接下來要競爭的,是要如何利用 大數據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

我們已經有了電子病歷、有了個人線上病歷整 合系統,下一步呢 ? 就應該要提升病患看病時,我們 所能提供的醫療品質。而這些理念,正是我所服務的 Sutter Health 所追求「以病患臨床體驗為核心」的價 值。

因此,Sutter Health 積極投資醫療相關產業, 特別是以改善病患臨床體驗及醫師診斷模式為出發點 的公司。例如今年3 月與其他創投及醫療組織,共同 投資周圍靜脈留置針抽血第二代裝置PIVO 新創公司 Velano Vascular,該裝置除了能提升抽血效率並降低 感染風險外,最重要的是免除病患被反覆扎針的痛苦。

此外也投資了舊金山的新創公司Augmedix,這 家公司運用谷歌眼鏡,節省了醫師記錄病患資料時間。

當前,我們去看病的場景往往是這樣—醫師不斷 地對著電腦輸入病患的病歷,與病患幾乎沒有任何的 眼神交流。這樣的看診經歷多少有點糟糕,會讓病患 感覺不受重視。

Augmedix 提供醫師一副谷歌眼鏡,當醫師進行 問診時,會有一名遠端抄寫員,為醫師記錄電子病歷, 而醫師只需要在最後,進行確認或者微調即可。

輸入病例的工作外包後,醫師可以更專注在與病 患的互動與溝通,不再需要一心二用,減輕醫師工作 量,並大幅增進醫病關係。

醫療領域的創新,最終還是會以「人」、而不是 電腦為本。因此,站在病患、醫師的角度,甚至是整 個醫療領域需求的角度來思考,或許我們還可以做些 甚麼,讓這個領域更臻卓越。

(採訪整理/林以璿)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47

更多台灣生醫康產業報導,請鎖定環球生技: https://news.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