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立勳 圖/林嘉慶
「我們不收會員、不開理監事會議,也不開大型研討會。」講台上信誓旦旦的臺灣生技研發型新藥協會副理事長張鴻仁,自6月1日起,又多了一個身份——「臺灣生技醫藥產業聯盟」主席。
該聯盟由國內24個公協會和法人機構共同發起,以「產業協作、政府溝通、全球聯結」為目標,採用「Ad hoc」(編按:拉丁語,特定目的的、臨時的)的運作模式,由議題主導,成員「各取所需、各盡所能、各自結盟」,隨時解決問題。
這與其他類似組織的經營方式相當不同,正如張鴻仁在投影片所稱,聯盟走的是「非典」路線。
成立大會當天冠蓋雲集,除了副總統陳建仁,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的多位立委,以及國內生醫領域的許多產官學界代表也親自蒞臨。
蔡政府上任後,重點推動生醫產業,更亟欲打造臺灣成為「亞太生技醫藥研發重鎮」,本刊曾對此進行專題報導。(詳見2017年1&2月合刊號)
去年迄今,「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與「科學技術基本法」修正案陸續三讀,行政院也祭出「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成立執行中心,由科技部政務次長蘇芳慶擔任執行長,盼能完善生態系。
「生醫產業禁不起風風雨雨,」陳建仁致詞時強調,生醫產業牽涉資本、法規、選題、人才以及基礎建設,「產官學研有不同意見沒關係,但是透過平台,大家坐下來好好講。」
他更直指,政府不該輕易針對做不到的事給出承諾,不能讓業界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同時希望業界有話直說,持續監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