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系主任的丁詩同,於2014年接任科技會報副執行秘書,協助政策的前瞻與關鍵技術評估。他期許,政府能有魄力地推動生醫產業健全發展,讓台灣有更多的能量一起打進世界盃。
整理/陳欣儀 圖/林家慶
其實,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花了很多時間在構思「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究竟要做什麼事、要從那些角度進行?我們匯集了很多意見。
台灣有什麼條件可以成為亞太生醫研發產業重鎮? 我們思考的不是只有亞太,更希望成為「全球」的生醫重鎮之一。
台灣這麼小就有19家醫學中心,有全球排名第三的醫療技術、世界一流的臨床試驗;全民健保有超過95%的覆蓋率,有PIC/S GMP認證的藥廠達123家等,這都是台灣的強項。
台灣大部分的頂尖人才,都聚集於醫學、電機資訊系,這代表台灣在這兩項是非常有優勢的,如果能把堅實的ICT和醫學連結,也將是台灣的機會。
但台灣該如何把基礎打好,才能打出漂亮的世界盃成績?大家最後勾勒出了行動方案的六大構面。
商品化要有國際視野 洞燭先機才握有利基
台灣一向欠缺商品化能力,以醫材為例,過去的商品化策略是,由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輔導、由臺灣創新快製媒合中心(簡稱快製中心)接手做出商品雛形後,再去商討營運計畫、找商機。
但就算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出線,後端要如何商品化?影響商化成效的關鍵為何?舉一間國際顧問公司為例,其諮詢服務項目包含快速試製、快速組裝商品、量產和商品化。
為了商品化,該公司會先進行市場分析,了解市場有哪些主流商品、競爭力又為何 ? 據此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