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扮演產學園丁

打造產學有機互動平台

撰文記者 楊傑名
日期2016-12-15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文/ 楊傑名、陳欣儀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產學合作,科技部推出多元計畫,突顯創新研發在產業中的價值;經濟部自2014年開設跨領域科技管理培訓班(MMOT);教育部推出「產學合作培育研發菁英計畫」等,積極扮演園丁,希望讓學界與產業能在土壤上開花結果。不過,仍需更多專業評估鑑價的人員,方能真正體現實務。


文/ 楊傑名、陳欣儀

  對於任何產學之間的互動,政府設立規範、營造環境,甚至提供獎勵誘因。
  就像一個園丁,適時維護環境並施肥,才能讓花朵順利綻放。
  本刊也盤點了現階段,政府各部會所推出的各項協助產學合作之相關計畫,以及未來策略方向,提供給業者善加利用。
科技部
△產學大、小聯盟」導入法人開發能量
  科技部產學司司長邱求慧接受本刊採訪時表示,科技部首先規劃了一般型「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提供老師與企業合作間基本的經費補助,期待活絡產學合作研發及人才流通。(詳見圖一)

邱求慧指出,為了活絡產學合作,科技部首先規劃了一系列的產學合作計畫。(圖/楊傑名)

圖一/產學合作計畫三大類型(圖/環球生技月刊製)
  另外,為更有效並策略性提升產業前瞻技術,與協助企業提升核心競爭能力,引導國內企業進行長期合作模式,還推出「前瞻技術產學合作計畫(產學大聯盟)」、「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產學小聯盟)」及「應用型研究育苗專案計畫」。
其中,產學大聯盟由業界主導,由合作企業組織聯盟,透過「業界出題,學界解題」模式,訂出研發議題,再找尋特定大專校院組成團隊進行研究。
  產學小聯盟則是以技術為核心,由學界主導。科技部提供補助改善實驗室環境、設備並推廣既有技術,並且整合相關產業、提供各式協助與服務,期以彌補國內中小企業研發能力之不足。
邱求慧也提到,目前科技部正試辦「運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畫」,或稱「法人鏈結計畫」。
他說,由於產學分別位於產業鏈光譜的兩端,中間仍有很大的落差,有鑒於研究法人單位擁有較豐富的經驗與專責的人力,科技部認為法人能實務上拉近與產業的距離。
  再者,產業界需要的經常是一個整體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而非技術上的單點突破,而研究法人在扮演產學橋梁時,也能協助結合其他技術,並輔以實務上的能量,把整合後的東西加值做成一個解決方案,「目前試行到第二年發現成效還不錯。」邱求慧表示。

△「STB計畫2.0」 從矽谷延伸至波士頓
  邱求慧認為,「創新創業」也是產學合作一個重要的趨勢,因此相關計畫也是科技部很重視的一環,過去也有許多成效不錯的計畫,包含「台灣–史丹佛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以下簡稱STB計畫),具體成果已有幾家公司在新竹生醫園區設廠,如:萊鎂醫材。(萊鎂醫材專訪,詳見本刊2014年12月號)
  STB計畫主要目的是培訓創業人才,讓學員去矽谷受訓,由於成效佳,科技部近期也考慮把STB計畫擴大到波士頓生技聚落(例如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目前正積極洽談中。
  另外,邱求慧提到,過去科技部在學術的國際交流上有「千里馬計畫」,提供博士生一年的獎助學金赴國外研究,目前科技部也計劃推動「創新創業千里馬計畫(暫名)」,同樣讓學生用一年的時間,去國外學習創新創業的文化與知識。
如此一來,國際鏈結的範圍就不只限於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