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 Taiwan Committee, BTC) 是每年台灣生技政策最重要的國家層級會議之一,對台灣生技產業的政策制訂與發展走向影響甚鉅。新政府上任後的首次BTC 會議於 9 月6 日至8 日召開,今年以「完善生態體系」、「以台灣利基推動焦點領域」為題。衛生福利部部長林奏延、科技部部長楊弘敦親自到場主持議題,行政院院長林全在閉幕式現身。而人才政策問題,是今年討論最熱烈的話題。
整理/蔡立勳、吳靜芳
行政院院長 林全
生技產業創新為主流 關鍵在於人才
新政府選擇生技作為五大新興產業的發展重點之一,而生技產業是以創新為主流的知識經濟,關鍵在於「人才」。如何吸引人才發揮才能、協助產業成長,是首要問題。
在新藥領域,台灣擁有許多在海外學有所長以及具備產業經驗的人才,這是我們的優勢,未來也希望有更多海外人才加入;國內的學校與醫院也有相當的國際水準,奠定新藥研發的基礎與規模。
另外,南港生技園區逐漸形成氣候,未來將提供資源整合平台,發展核心技術與服務,讓台灣的新藥獲得更多肯定。
至於學名藥部分,台灣學名藥廠規模比較小、競爭激烈且利潤低;但發展生技產業,必須兼顧新藥以及學名藥,如果能生產高門檻、品質的學名藥,也能有競爭力與國際市場。
台灣市場太小,東南亞、印度以及中國都是能拓展的市場,當然每個國家各自有保護主義,但能透過策略聯盟、參股等方法,突破壁壘、取得雙贏,擴大學名藥市場。
台灣的醫療器材產業也相當具有潛力,由於國內的機械、材料、光學、電子、化工等領域非常完整,可以創造產業鏈相互結合的醫材產業。
關於「健康福祉照護產業」,台灣的長照制度剛起步,仍多依賴家庭成員與外籍看護。未來將以社區為中心,結合社福與醫療,建立長照體系,由政府主導、民間參與,讓長者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同時讓具有商業價值的醫療服務多元成長、創造更多附加價值,並透過智慧化方式,使長照產業有更大的發展、增加國內就業人口。
針對今年會議提出,建立生技產業生態系統的六大項目,人才吸納、法規鬆綁、智財保護與資金,將以接軌國際為方向;另外,跨部會整合和選題,則需要整合專業指導與政府執行。新政府未來將努力達成目標。
行政院政務委員 吳政忠
行政院各部會要大幅邁進 國人思維也要改變
生技醫藥產業是行政院在創新、就業、分配等3 項施政主軸之下,所規劃的五大創新產業之一。
台灣的生醫產業具備非常好的基本條件,比如世界級的醫療體系、健保制度、優秀的醫療人員以及完善的醫療設施,目前共有19 家醫學中心、124 醫院能進行臨床試驗。
若要推動台灣成為全球的生醫產業重鎮,除了行政院各部會要大幅度向前邁進之外,國人思維改變也是重要
的一環。
台灣佈局生醫產業也仍有諸多改進之處,比如法規與政策的配套措施、延攬高階人才的方案、吸引資金挹注
的環境,都是未來要補足的缺口。
而台灣在ICT 產業的設計、製造能力相當先進,若能結合生醫產業進一步發展,未來應該能展現更多新成果。
台灣大學校長 楊泮池
齊頭式分配不利培育頂尖人才
台灣的醫療技術在國際享有盛名,國內有14 家醫院入選全球前200 大醫院,是亞洲第一,僅次於美國及德國。在肝臟移植、人工生殖、人工關節置換、眼科及植牙手術等12 項醫療技術也領先全球。
2011 年,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NRPB)、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 陸續啟動,進而帶動國內生技產業總市值、產值爬升;南港、新竹、台中至高雄串成的產業聚落亦已成形,其中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將是未來的發展重點。
NRPB 透過與國內醫學中心合作,針對華人好發疾病,蒐集患者的生理數據以及檢體,建立資料庫,作為開
發新藥臨床試驗的參考數據。生技整合育成中心則由蘇懷仁博士一手建立,從學研界挖掘有潛力的項目,主動提供資金協助,目前在醫材方面也有幾個表現亮眼的案例。
此外,精準醫學、P4 (Predictive, Personalized, Preventive, Participatory) 醫學時代來臨,除了以預防疾病發生為主要目標,也要盡可能讓全民都能負擔費用。
過去幾年,台灣的學研單位找出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 的生物標記,在B型肝炎、肝癌的預測、預防都有不錯成果;並透過基因檢測,對不同類型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投以適合藥物,讓患者的五年存活率自2009 年的15% 提升至32%。
台灣不缺資源,而是不夠集中,齊頭式分配不利於培育頂尖人才。政府應該盡快調整法規、提出明確規範,以全球化的思維、佈局,打造友善研發成果產業化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