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心臟外科支架血管微創治療 主動脈瘤手術治療史新變革

撰文記者 陳欣儀
日期2016-08-16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施俊哲指出,病變膨大的主動脈瘤猶如不定時炸彈,對生命的威脅不亞於惡性腫瘤。

利用覆膜支架於病變主動脈瘤中架設動脈中的雪山隧道,阻絕主動脈瘤的瘤樣擴張,台北榮總心臟外科引領台灣血管內支架治療手術邁入新紀元。北榮並於手術中自製開窗支架,增加支架血管的應用性,同時引進新T型四分支主動脈覆膜支架植入手術,成為拆解胸腹主動脈瘤未爆彈的兩大利器。

文/陳欣儀 圖/蔡立勳


日劇《醫龍– Team Medical Dragon》,以心臟外科團隊為主角,將團隊專業且高超的醫療技術演繹得活靈活現。

劇中醫師展現的精湛心臟外科手術,於現實中,其實常在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的「複合式手術室」內上演。

北榮擁有全台最大的複合式手術室,配備最即時的數位心血管攝影X 光機,可提供更精確的影像,以進行各式微創血管支架手術或新複合式手術。

2006 年北榮心臟血管外科施行的腹主動脈治療中,僅50% 案例以主動脈支架血管微創治療;至2011 年已有96% 患者接受主動脈支架治療。加上北榮團隊專業微創手術的純熟經驗,主動脈支架血管置放手術數目已居全台之冠。

主動脈是人體最重要血管,從心臟出發,穿過胸腔、腹腔,常見疾病是主動脈剝離及主動脈瘤。北榮心臟外科主任施俊哲指出,主動脈瘤的可怕,在於隨時有血管破裂的可能,如同體內攜帶一顆不定時炸彈。病變膨大的主動脈瘤不會轉移,但是它對生命的威脅絕不亞於惡性腫瘤。

支架血管 主動脈瘤剋星

主動脈瘤並非腫瘤,而是動脈管徑異常地持續擴大,造成血管如氣球般鼓漲,形成囊袋狀。當主動脈瘤管徑達到4 至6 公分時,動脈壁被撐薄,隨時有血管破裂的危險,即使緊急手術,死亡率仍高達5 成,對醫師來說相當棘手。

主動脈瘤往往在後期因動脈瘤壓迫周圍組織而產生症狀, 其臨床表現根據動脈瘤的大小、形狀、部位和生長方向而有不同, 主要有腹主動脈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和胸主動脈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 TAA)。

腹主動脈瘤好發於60 歲以上之高齡患者,男性的罹患機率是女性的4 倍,其中高血壓、糖尿病及抽菸者尤其常見。

傳統外科手術治療是開胸行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手術,患者必須接受深度麻醉及大型剖腹手術,具有手術時間長、創傷大、併發症多,術後恢復緩慢、死亡率高等風險。主動脈支架血管的開發,改變了此種手術的形式。

架設動脈中的雪山隧道

血管支架由極精細的網狀合金製成,使用時將壓縮的記憶合金支架血管預置於導管內,在X 光監視下經股動脈導入,至動脈病灶處,將導管向後一拉使支架如同撐雨傘般打開,使支架留置在血管壁內。

撐開後的合金支架可固定於病變主動脈兩端的正常主動脈上,支架血管腔形成一條新的血液通路,並阻絕主動脈瘤的瘤樣擴張。

施俊哲表示,「這就是血管腔內術式,少了其他複雜手術,不會動到血管,減少血管阻斷,讓手術變得簡單,這是科技上的進步」。

他也說,手術就像在動脈瘤裡面打通一條雪山隧道,讓血液只從隧道經過,而減少主動脈血管瘤爆破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