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rceBiotech網站於9月底公佈2015的「Fierce 15」名單,從崛起的公司中可看出生技產業發展趨勢的端倪。去年的Fierce 15家公司中,有8間公司已申請或成功進入IPO市場。許多跨國藥廠研發主力也欣然投入生技創業之列,當龐大資金遇上科學新知,也砥礪出新一波的創業家與創新成果。
編譯/林亞歆
雖然2016年生技領域的變化與走向還無法預測,但回顧過去3年可見其榮景。風險投資公司利用生技公司IPO熱潮及企業間的併購案向投資者募集更多資金,去年的Fierce 15家公司中,有8間公司已申請或成功進入IPO市場,其中2家更獲得投資者未來融資及交叉持股的承諾。
這樣的情況可說是空前絕後,深諳生技領域的投資人正召集新團隊,並將觸手伸向Genentech與Amgen公司等大廠的資深老將,許多跨國藥廠研發主力也欣然投入生技創業之列。
目前,許多生技新興公司正如火如荼投入於癌症免疫療法與基因編輯(gene editing)等熱門領域的新藥;另外,神經性退化疾病(neurodegeneration disease)相關領域的公司也湧入可觀資金,投資者希望他們能自該領域失敗的殘骸中崛起,再次挖掘出誘人的新題材。
在這段美好榮景加持下,美國波士頓(麻省劍橋市)成為眾多公司聚集的中心;英國生技產業也再度活絡,投資人對新興公司更有信心;環太平洋地區國家如:中國,同樣也受其正向影響。
以下是「2015年全球最犀利生物新秀Top15」(FierceBiotech 2015 Fierce 15)名單上的生技公司:
1. Alector
將癌症免疫療法概念引入阿茲海默症治療
執行長 Arnon Rosenthal
總部地點 加州 舊金山
業務範疇 診斷服務
成立時間 2013年
領域 神經退化性疾病
投資者 OrbiMed、Polaris Partners、Google Ventures、Topspin Partners、Mission Bay Capital與MRL Ventures
阿茲海默症的成因、標靶與治療方式至今雖仍未完全解密,但也一直是領域中熱門話題。近年來,許多開發相關藥物的團隊皆專注於患者腦中澱粉蛋白的累積,但也有部分專家認為,將研究導向澱粉蛋白無法突破數十年的瓶頸,於是一家位於舊金山新創公司Alector便開始嘗試研究阿茲海默症療法的新方向。
成立於2013年的Alector由 Genentech老將Arnon Rosenthal、哥倫比亞大學神經退化研究學者Asa Abeliovich博士與Adimab投資人Tillman Gerngross等3大靈魂人物共同創辦,並以一個簡單的假設開始投入神經退化性疾病領域的藥物開發-他們問的就是:「若是過去的研究與藥物、療法開發都搞錯方向了呢?」
Alector創辦人主張神經性退化疾病的核心為免疫失調,並在鑽研大量基因資訊的過程中發現,許多與神經退化性疾病相關的基因也與調節免疫系統息息相關,阿茲海默症當然也不例外-意即阿茲海默症大腦退化的症狀,便是由於免疫系統無法於初期辨識特定病原體而導致發病。
因此,Alector目前正嘗試開發使身體能在神經性衰退疾病發病前,自然對抗疾病的療法,並有望成為此類型藥物的龍頭。
這個新穎的想法吸引許多高端投資者。OrbiMed與Polaris Partners幫助Alector從種子時期開始萌芽,且在今年9月,Alector更納入Google Ventures、Topspin Partners、 Mission Bay Capital和MRL Ventures等知名投資機構的資金,在C輪募資中共募得3200萬美元。
「我們將利用這筆資金全力投入臨床前藥物開發。」Rosenthal同時表示,亦將與合作夥伴Adimab共同生產可使免疫系統預防神經性退化的抗體療法。目前,Alector的內部研發團隊已篩選出12項候選藥物,並將全力推動其中兩項進入臨床前開發。
Rosenthal強調:「將研發型公司推向臨床並非易事,但Tillman與我都有相關經驗。」不過,Alector並未進一步公布初步目標與產品開發時程,僅保守表示公司將會將員工數自12位增加約1倍。
Rosenthal也期許Alector能將癌症免疫療法的佳績導向神經退化性疾病領域,「雖然過去10年,癌症領域皆專注於標靶治療,但免疫療法的崛起呈現了更具整合性的療效。」他並補充,希望Alector能將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研究重心自tau蛋白與β類澱粉蛋白的爭論轉向較為統一的病原體發展理論。
目前,Alector也與合作的藥廠討論如何切入神經退化性疾病的藥物開發,並於去年與Johnson & Johnson簽訂單一資產的初步合約,Alector也將針對其他產品線採取計畫合作的方式,希望與更多跨國藥廠成為合作夥伴。
2. Arvinas
打破蛋白質抑制限制 Arvinas致力使部分關鍵蛋白完全消失
執行長 Manny Litchman
總部地點 康乃狄克州 紐哈芬市
成立時間 2013年
領域 蛋白質降解
投資者 Canaan Partners、5AM Ventures、Connecticut Innovations及Elm Street Ventures
現今科學家對蛋白質抑制的機制已十分熟悉,且瞭解其有一定的限制,於是,Arvinas希望打破這個藩籬,利用新科技開發出能降解特定蛋白質的新藥,開拓出許多過去無法治療的標靶,以解決藥物抗藥性問題。
Arvinas的技術主要來自耶魯大學化學與藥理學教授Craig Crew,並由Canaan與5AM Ventures等投資公司於2013年集資1500萬美元,催生了這家公司;Arvinas也另外自康乃狄克州政府取得額外的425萬美元補助,盼能重啟康乃狄克的生技引擎。
同時身兼國際風險投資公司合夥人的Arvinas總裁Tim Shannon表示,目前Arvinas正持續建立經濟基礎與醞釀新型合作策略,希望創新研發的同時也能兼顧營運。
今年4月,Merck以4.34億美元(包括預付款、研究經費及相應的里程碑資金)買下Arvinas的蛋白水解靶向嵌合體技術平台(PROTAC),這項交易不僅使Merck有新的研發進展,也讓Arvinas獲得國際藥廠的認可,自此打響名聲,並使其員工拓展至28人,更可望於明年突破30位。
除此之外,Arvinas也召集曾任職於Novartis、同時與賓州大學合作個人化醫療研究的副執行長Manny Litchman擔任公司執行長,加強與國際藥廠的連結。
3. Cell Medica
跨足自體與捐贈者T細胞療法
執行長 Gregg Sando
總部地點 英國 倫敦
成立時間 2006年
領域 免疫癌症療法與傳染性疾病
投資者 Imperial Innovations、Invesco Perpetual及Woodford Investment Management
T細胞能辨識威脅、對抗感染,但面對癌症與傳染病這類頑敵時,便有些分身乏術,英國公司Cell Medica遂開發一種新技術,可將T細胞自人體取出後加強其作用再送回身體繼續作戰,希望助這些小小戰士們一臂之力。
一般細胞治療公司主要以T細胞來源分為自體與捐贈者兩大類,而Cell Medica則是根據疾病類別選擇以自體或捐贈者T細胞進行療程。其中,自體T細胞療法主要針對癌症治療,Cell Medica利用技術平台取出病人自體T細胞並設定其瞄準特定癌症抗原;在對抗傳染性疾病時,Cell Medica則將捐贈者T細胞注入免疫抑制的病人體內以對抗感染。
這個跨領域的突破使其於去年的B輪募資中,獲得5,000萬英鎊的資金,分別來自U.K. stalwarts Imperial Innovations、Invesco Perpetual及Woodford Investment Management。另外,2012年一筆1,700萬英鎊的募資讓Cell Medica成功登陸美國,並和德州癌症預防與研究中心(Cancer Preven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exas, CPRIT)建立合作關係。
目前,Cell Medica最重要的開發為免疫療法CMD-003,不僅在今年3月展開5國、24中心的大型試驗,同時,Cell Medica也取得細胞治療設備以生產出抗病毒產品,希望在開發療法的過程中也一步步讓後端生產線跟進到位。
在癌症方面的開發,Cell Medica主要與CPRIT合作,主力研究針對與Epstein-Barr病毒(EBV)相關的晚期淋巴瘤治療,相關試驗目前已進行至臨床二期。另外,由於EBV感染與多種癌症相關,Cell Medica也致力將研究範疇拓展至白血病、鼻咽癌及血癌等領域,希望發揮CMD-003的抗癌潛力。
傳染性疾病方面,Cell Medica則專攻巨細胞病毒與腺病毒這兩類症狀較不明顯的感染源,因其對免疫功能低落的患者而言,十分危險。在Wellcome Trust與Innovate U.K.兩家單位的「細胞療法發射計畫(Cell Therapy Catapult program)」資助下,目前,Cell Medica針對巨細胞病毒的治療於英國已可用於臨床。
4. CRISPR Therapeutics
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技術催生新創公司 但專利問題引爭議
執行長 Rodger Novak
總部地點 瑞士 巴塞爾、美國 麻省劍橋市
成立時間 2014年
領域 基因編輯
投資者 SR One、Celgene ($CELG)、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Abingworth及founding investor Versant Ventures
在眾多生技領域的熱門題目中,基因編輯(gene editing)最是炙手可熱,尤其是近期處於鎂光燈中心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
這項技術最初來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化教授Jennifer Doudna和德國霍茲感染研究中心(Helmholtz Centre for Infection Research)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兩者的共同研究。CRISPR-Cas9技術目前主要用於開發新療法,也因此催生許多新創公司,其中,CRISPR Therapeutics得天獨厚的請來Charpentier擔任其科技後盾。
由於其純正的科技血統,CRISPR Therapeutics於今年4月獲得來自GlaxoSmithKline (GSK)與Celgene共6400萬美元的資金,讓他們能安心投入研發,於是這家公司從約5、6個員工的小公司快速成長、蛻變至30名員工的規模,並有意在年底移入更穩定、甚至可再擴充一倍人手的辦公室。
CRISPR Therapeutics執行長Rodger Novak更指出:「CRISPR Therapeutics也預計於今年年底揭曉最主要的研發項目,並同時宣佈與其他基因編輯龍頭的合作項目。」
Novak進一步指出,公司雖有意進入資本市場,但眼下最重要的工作是嘗試證明CRISPR-Cas9技術於臨床應用的效果,「公司發展期間也許會有其他基因編輯相關的核酸酶(nucleases)出現,但CRISPR-Cas9技術仍將是CRISPR Therapeutics的研發的根基。」他補充。
不過,雖然潛力可期,但基因編輯領域中的專利爭議不斷,如Doudna與CRISPR Therapeutics一直試圖壓制麻省理工學院張鋒(Feng Zhang)博士申請的專利,而張鋒則與另一家基因編輯Editas公司(2014 Fierce 15之一)有著合作關係。
儘管專利問題錯綜複雜,但蓄勢待發的基因編輯公司仍急欲徵才,且對進入臨床躍躍欲試,希望能蒐集更多基因編輯影響人類健康的關鍵數據,而在這些公司之中CRISPR Therapeutics可說是待起之秀。
5. Denali Therapeutics
盼成為神經退化性疾病領域的Genentech
執行長 Ryan Watts
總部地點 美國 南舊金山
成立時間 2015年
領域 神經退化性疾病
投資者 Fidelity Biosciences、ARCH Venture Partners、Flagship Ventures、the Alaska Permanent Fund及其他未公開投資者
於2015年年中炫目登場的Denali Therapeutics,以2.17億美元首輪募資轟動產業界,更遑論這間公司將專注於已多年毫無進展的阿茲海默症療法研發,但3位曾就職於Genentech的神經科學專家-現為公司執行長的Ryan Watts、紐約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校長Marc Tessier-Lavigne及曾任Genentech創新技術及診斷業務主管的Alex Schuth-深信他們的點子與經驗能扭轉乾坤。
他們認為開發阿茲海默症藥物、療法應檢視相關的遺傳因子,並透過轉譯醫學深入暸解其臨床意義,這樣的發想吸引許多高端生技投資者青睞,也因此創下天價的首輪募資。
3位來自Genentech的科學家希望Denali Therapeutics能延續老東家的成功經驗。Genentech的成功便是因發現癌細胞中不同的分子機制,且因專注於腫瘤生長的遺傳因子,Genentech開發出革命性的標靶療法,並改變癌症治療的標準程序。
「這正是我們想在神經退化性疾病領域扮演的角色。」Denali Therapeutics執行長Ryan Watts指出,神經退化性領域的研究進展雖比癌症晚了近10年,但近期發現與認知衰退有關的衰退基因(degenogenes)已成為非常具前瞻性的治療標靶。
多年來,產業中處處可見投入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藥物、療法開發的失敗案例,Watts認為是因為神經退化性領域的轉譯仍不如癌症領域成熟,開發此領域的藥物幾乎沒有方法能確認其療效,結果非成即敗,公司營運當然也受到影響。
因此,Denali Therapeutics不只針對單一標靶開發藥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