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戰『疫』研發實力總盤點

最完整本土產、學、研、醫紀實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0-07-23
封面設計/林嘉慶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下,半年間,全球抗疫相關研發以極快的速度冒出,而臺灣在本次公衛防疫上,可謂全球典範國家,也有相當多抗疫研發項目出列,無論在疫苗、藥物、檢測、疫情監控、公共衛生等各項領域,產、官、學界都激情投入,且不乏領先國際的成果,展現讓國際刮目相看的實力。
當國際間疫情仍持續嚴峻、看不見終點時,臺灣已幾乎不見本土案例,是極少數逐漸真正走出疫情危機的國家。
但此次新冠病毒出現,醫學上迄今依然充滿未知,令人擔心的是這只是序幕。臺灣能提早歐美步入後疫情時代,在這個轉捩點上,正是檢討與前瞻未來各項因應措施的好時機,以能超前部署更有效的防疫政策與醫療對治方案。
本刊特別以紀實角度,羅列疫情爆發以來的變化,以及臺灣抗疫重要的每一步,並統整相關部會及單位的各自盤點,整合了跨法人、學術、醫院、大型企業和新創公司等機構的研發成果,儘可能完整地呈現臺灣防疫研發的實力地圖。
我們更期許臺灣除了繳出優秀的公衛成績外,在走在疫情暫時趨緩的當下,也能加緊腳步將眾多研發成果推向世界。

全球疫情依然失控!
臺灣是「溫室中的花朵」?

首先回顧疫情爆發,年初,COVID-19一路從武漢延燒到中國全境,鄰近亞洲國家紛紛淪陷,其中,日本和韓國是疫情初期確診人數大量爆發的國家。
3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COVID-19列為國際公衛緊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COVID-19成為繼2009年H1N1流感、2014年中東脊髓灰質炎、2014年西非伊波拉病毒、2016年茲卡病毒,及2018~2020年剛果伊波拉疫情後,第六項WHO已聲明的國際公衛緊急事件。
2月下旬,中國以外的國家,自南韓疫情大爆發後,伊朗、義大利疫情也相繼失控,病毒緊接著在歐洲快速擴散。
3月13日,美國國內1,700例確診、40例死亡,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3月中,歐盟也關閉邊境,全面禁止外國人入境。
3月底,英國疫情緊爆發,首相強生也中標,使得初期非採取積極防疫措施、被媒體戲稱「佛系防疫」的英國,正式施行禁足令,並盡速加強邊境坊疫措施。
迄今,在全球疫情仍然失控,隨著檢測量能持續增加,確診人數仍一發不可收拾地暴增。
全球焦點的美國,原以為度過疫情高峰,6月份多州宣布解封後,半數以上的地區卻又出現反彈,7月初單日確診人數頻破紀錄,目前,全國確診人數將突破400萬、超過14萬人死亡,讓國際疫情再度拉警報。
反觀臺灣,由於初期高規格防疫,以號稱「超前部署」的公衛管控措施應對,4月底便已相對緩和,疾管署也宣布啟動「防疫新生活運動」。
時至7月,臺灣街上戴口罩的人數已大幅減少、走到哪都得量體溫的景象逐漸少見。被國際稱譽「幸福之島」。
但也有專家擔憂,因為防疫太好一如「溫室中的花朵」,民眾普遍欠缺抗體,一旦本土疫情再度出現,恐有難以抵禦之憂。

臺灣167項研發成果
「科技監測技術」數量居冠

面對疫情,全球科學家、學術單位和相關公司皆積極投入研發。
PubMed期刊論文資料庫中,以COVID-19為關鍵字,已累積超過3萬篇論文;FDA旗下的臨床試驗網站(https://clinicaltrials.gov/)中,以COVID-19為適應症的研究,已超過2,50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