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首顆First in Class末期肝癌新藥年底進入IND

NRPB 最新衍生公司 三巨頭集氣注資1.5億

撰文記者 林亞歆
日期2015-04-08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替代圖

台大醫學院陳昆鋒醫師與陽明大學生物藥學研究所蕭崇瑋副教授共同合作的研究計畫-「以SHP-1增敏劑為標靶機轉之嶄新抗肝癌藥物研發」自Sorafenib藥理機制衍生出First in Class末期肝癌用藥SC-43,不僅獲得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NRPB)、科技部與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注資約1.5億元,2014年也獲得第十一屆國家新創獎。團隊預計於今年底成立衍生公司,並提出SC-43於美國與台灣的人體臨床試驗(IND)申請。

文/林亞歆


目前仍在台大醫院任職醫學研究部主治醫師的計畫主持人陳昆鋒指出,這項研究自「基因體醫學國家型科技計畫」時期便開始進行,但由於計畫範疇不同,當時多專注於生物學方面的研究,主要鑽研各類癌症不同的基因表現,對於製藥方面未涉獵太多。

隨著研究的進展,團隊決定跨足藥物開發,於是於2011年起申請「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NRPB」)補助。2013年初,NRPB盤點200餘項已投資的研究標的,期望找出3~4個亮點集中火力發展,陳昆鋒的計畫躍為其中之一。

無獨有偶,這項計畫也被已故的Si2C首任首席顧問蘇懷仁博士相中,成為Si2C的第一項輔導計畫,未來其衍生公司也將是Si2C育成的第一家新藥公司。

這項計畫前後共獲得來自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NRPB)、科技部與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傾力支持約1.5億元的研究經費,更於2014年獲得第十一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製藥與新醫療技術),其研究成果重要性可見一斑。

上市藥物當跳板 縮短藥物研發時程

陳昆鋒原是一名臨床醫師,在台大醫院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即前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攻讀藥學博士,也就此跨入新藥開發領域。「當時就常與藥物化學專家合作,後來在計畫中合作的蕭崇瑋教授也是實驗室的同窗好友。」陳昆鋒說。

取得博士學位後,陳昆鋒回到台大醫院成為研究型主治醫師,保留家醫科門診,以專注於創新癌症標靶藥物的相關研究。

「我們研發的出發點就與眾不同,」陳昆鋒指出,藥物研發常見的順序往往是 從欲解決的病症出發,並在數以千萬計的化合物中不斷篩選,最後找出最有前瞻性的候選藥物。

「但標準化的藥物開發,前提是你必須要有整個軍隊的支持。」陳昆鋒形容,學術研究因資源、經費相對缺乏,要從零開始與國際藥廠競爭難如登天。因此,團隊反向操作,從已知藥效、藥理的上市藥物中找出其他作用標靶與機制,開發不同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