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接矽谷及國際經驗來台

上傑洋Peter Fitzgerald、林美雪 從台灣看世界

撰文記者 吳靜芳
日期2016-08-16
替代圖

史丹福大學BioDesign 知名教授Peter Fitzgerald,2013 年底與前台灣STB 計畫主任林美雪在台成立上傑洋管理顧問公司(TransPacific Venture Partners, TPV),二年多來已投資育成7 家國際新創企業。上傑洋積極橋接矽谷及以色列等國際經驗來台建立新創生態系,看好台灣數位醫療有機會扮演國際重要角色。

採訪/鄔麗巴旺、吳靜芳 整理/吳靜芳 圖/吳靜芳


執行「台灣—史丹福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STB) 的史丹福大學醫學院BioDesign 課程教授Peter Fitzgerald,2013 年底與前台灣STB辦公室主任林美雪在台成立上傑洋管理顧問公司(TransPacific Venture Partners, TPV),積極橋接矽谷及以色列等國際經驗來台,目前已投資育成7 家國際醫材新創企業。

其中安盛生科、宇康生科與振磬科技為台灣公司,安盛生科和宇康生科由STB 學員創立。安盛生科結合行動醫療與體外診斷,開發整合式血糖監測系統「PixoTest」,已計畫今年底申請興櫃。

振磬科技則技轉國衛院磁振影像導引聚焦超音波子宮肌瘤治療系統及專利,已成功開發出最新一代「核磁導引聚焦超音波熱治療系統」(MRgHIFU)用於治療子宮肌瘤,並以自主研發技術開發出另一項「自動全乳超音波檢查系統」(ABUS),專為亞洲婦女設計,今年通過TFDA 查驗登記,並取得亞洲多個國家的訂單。

本刊獨家專訪Peter Fitzgerald 與林美雪,請他們分享這2 年多來如何從挑選和評估案源到輔導育成公司;如何引進國際資源,並進一步建立新創生態系;最後又應如何跨出國際第一步。

因應全球生醫發展趨勢,如何能從台灣看世界?以下是專訪的內容:

Q 全球醫材產業趨勢是什麼?台灣有什麼機會,能發揮哪些優勢?

Peter Fitzgeral ( 以下簡稱P.F.):全球醫療科技趨勢改變迅速,也充滿挑戰,重心已不只在於治療住院病患或節省治療成本,而是試著提供更有效率的解決方法: 不只幫助病患縮短療程以及復原等待時間,病患離開醫院後同樣也能得到照護。

簡言之, 就是持續性的醫療照護(continuous healthcare), 醫療照護從醫院延伸到社區家戶以及專業護理照護機構(skilled nursingfacility),而數位醫療在這方面應用已愈趨成熟。

智慧醫材增加病患參與能力,使病患得以掌握自己疾病的管控與病程狀況,並觀察到個人行為將如何改變健康。這也是為什麼像Nike、Reebok 等品牌積極投入運動科技,藉由連結到飲食、運動及睡眠,消費者能記錄日常生活的生理數據、增加或減少某些生活習慣。

想像一下,當病人藉由科技得知自己的膽固醇指數趨勢如何影響飲食、心率等,他們對自己的健康更有主導權,而不須時時跑醫院才能了解自身狀況。這就是數位醫療能達到的連續性照護。

這大概是醫療科技史上最重要的一波趨勢。

數位醫療應用既有的通訊及無線技術促進了病患、醫師及給付方之間的溝通,軟體開發也增進了消費者工具(consumer tools) 的主導權,醫療科技更從美國舊金山灣區、以色列等產業重鎮擴大到產業鏈的全球化合作。

電子產業+ 醫療體系 台灣數位醫療有優勢

台灣會在這個新型態的醫療科技未來中扮演重要角色。台灣從病患生物特徵的前端感測技術,到微型化技術、通訊技術、製造基礎、電力管控技術以及成本控管等方面台灣都極有優勢,在這波數位醫療潮流中擁有絕佳的切入時機,必須及時把握。

另外,不似美國碎片化的醫療體系,台灣醫療照護系統十分統一且一致,便於執行數位醫療的前導計畫試驗。如果能夠透過台灣的醫療照護系統得到有用的慢性病大數據資料,就有比其他國家更能放眼國際市場的本錢。

台灣不會變成國際主要市場,但可以作為引路者,引導新醫療科技進入下個關鍵階段。例如,台灣可以做為加速器橋接以色列的傑出醫療技術,技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