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級雷達感測新創技術

工研院量測中心 健康裝置技轉大本營

撰文記者 吳靜芳
日期2014-06-10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右2)與院長徐爵民(右3)在穿戴式裝置發表會上展示智慧健康裝置。(圖片提供/工研院)

4月中旬,工業技術研究院(下稱工研院)發表多款智慧健康裝置,其中的「心跳感測手環」、「疲勞感測與警示裝置」、「連續血壓量測手環」等皆出自量測技術發展中心的開發,其關鍵技術都是以雷達偵測生理訊號,由於不需直接與皮膚接觸,成為商品化開發的利基,多項技術也順利技轉廠商。

文/吳靜芳


目前,市售健康裝置的生理感測技術,多採用接觸皮膚的電極或光學。除了可能讓消費者有「被監視」的感覺,也難免會發生接觸不全而感測失靈的情況。

但是,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下簡稱量測中心)成功開發出「微型奈秒脈衝近場非接觸感測技術(Nanosecond Pulse Near-Field Sensing, 簡稱NPNS)」,NPNS的雷達技術可穿透皮膚與衣物,卻不需直接與皮膚接觸,突破了這層障礙

工研院這項技術投入多年研發,目前,已經產出19案67件雷達核心與應用專利。在近年的穿戴式健康裝置潮流中,也開啟了新的感測技術思維,吸引不少國內知名上市電子大廠前來探詢合作,也成為台灣健康裝置技轉的一大本營。

NPNS的雷達技術究竟有何特殊? 為何可以讓這些大廠親臨造訪?






工研院長期投入生理感測技術,開發出多款穿戴式健康裝置,並吸引上市電子大廠洽詢合作。(圖片提供/工研院)

NPNS 具靈敏性與精確度可連續性監測

「感測是關鍵!」前瞻微型感測實驗室主任林宏墩評估現有的穿戴式健康裝置後強調,「所有的健康裝置最後決戰點,都在感測的靈敏性與精確度」。

他拿出韓國某個知名大廠的健康裝置手環,作為一個研發人員,他會留意相關上市的產品,親自使用並測試。有一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