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從嚴成常態 中國上市偏低

解析跨不過2018的醫藥IPO門檻

撰文環球生技
日期2018-12-24
由溫州康寧醫院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創建的溫州怡寧老年醫院是溫州市首家老年專科醫院。
相比香港、臺灣未盈利企業可申請上市,中國A股企業重視一定程度的實質獲利。不過,2018年臺灣生技資本市場吹涼風,下市企業達11家。然而,中國A股市場儘管有藥明康德、邁瑞醫療等獨角獸順利上市,但仍有7家生物醫藥企業無緣IPO,資本市場一樣追漲殺跌、動盪不安。這些IPO失敗學反映了中國醫藥企業哪些問題?又給產業帶來什麼啟示?

撰文/林秋慧


根據統計,截至12月4日,中國今年IPO申請企業總計112家,高達57家申請未通過,未過率達到33.72%。在未獲准的57家企業中,醫藥產業有7家,占比為12.28%。

相比臺灣、香港,中國IPO大門對醫藥行業而言更難跨越,企業必須達到一定盈利標準,皆具相當發展規模,以此條件而言,上市之路無不是多數傑出企業追求的目標。

這7家IPO失敗企業,分別為申請創業板的深圳雷杜生命科學和深圳貝斯達醫療;申請上交所上市的溫州康寧醫院、申聯生物醫藥(上海)、寧波天益醫療器械、海南中和藥業、國科恒泰(北京)醫療科技等。

其中,不乏指標型醫藥機構及營運傑出企業者,或苦苦等待上市多年者,但為何2018年仍未能跨進IPO大門?他們的失敗為產業帶來些什麼啟示?2019年還能再接再厲嗎?

「A+H」中國、香港雙掛牌 不如人願

成立於1996年2月的溫州康寧醫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溫州市康寧精神康復醫院,為中國最大民營精神科醫療集團,市佔率近約5.8%,在中國整個精神專科醫療市場排名第二,2015年11月12日已於香港證交所成功上市。

繼在香港上市後,溫州康寧醫院再次瞄準A股,擬募集資金1.93億人民幣。

到目前為止,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檔精神病醫院股票。

據康寧醫院的招股說明書數據,2016年康寧醫院的年收入達4.41億元,過去3年該醫院毛利潤率為38%,據了解,2018前半年的毛利率更達到了40.6%;醫院常年入住率達96%,精神專科醫院入院人次從2010年的93.5萬人增長至2014年的148.6萬人;診療人次從2010年的2046.1萬人次增長到2014年的3041.2萬人次。

不過,病人的好轉率卻反而呈現下降趨勢,從2005年的73.5%下降到2014年的66.2%。

目前,康寧醫院主要收入來自於治療和一般醫療服務,第二大收入來自藥品銷售。通常,精神病患者「不能停藥」,因此,其藥品銷售業務的收入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儘管康寧醫院被認為是最高等級的精神專科醫療集團,公司對資本市場也非常有信心。

但是2018年1月23日,挾香港上市企業有望成為「A股精神病院第一股」的康寧醫院首次公開發售A股的申請卻被否決,這意味著佈局「A+H」的願望可能並不如想像。

審委會對康寧醫院的IPO提出幾點質疑。首先是康寧醫院的管理輸出模式,康寧醫院對所管理醫院並未列入合併報表,向其提供資金、收取管理服務費用被質疑是否屬於分紅的行為?是否符合會計準則的要求?又是否涉及科室承包、租賃?這些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等等。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當局雖然提倡新醫改,也提倡一定要對部分公立醫院進行社會資本改造。但審委會這次針對康寧醫院管理輸出模式的疑問,反應出,當局事實上對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療機構改革,其實還是相當謹慎。

股權代持、關聯交易、增長下滑
讓雷杜生命三年碰壁

2018年第一家未獲通過的醫藥行業,雷杜生命主要從事生化分析、免疫分析、凝血分析等分子診斷領域之儀器及配套試劑研發、生產和銷售,在IVD市場已經打出江山,上市這條路也已經努力了3年。

資料顯示,雷杜生命卻因為股權轉讓、收入增長持續性及關聯交易等陳年紀錄方面的問題,最後讓審委會投下反對票。

主要是在2013年11月,雷杜生命當時的第一大股東瑞通投資將所持股權轉讓給達晨創投和兩位自然人,讓審委會質疑此次股權轉讓是否真實合理?或是否存在股權代持行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