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唐獎頒獎典禮於9月21日假國父紀念館盛大舉行,分別頒發「永續經營獎」、「生技醫藥獎」、「漢學獎」以及「法學獎」。此外唐獎週也從9月19開始至9月28日舉行一系列活動並邀請唐獎得主進行得獎研究之演講。
唐獎是由尹衍樑博士於2012年12月成立,旨為鼓勵世人重新省思永續發展的中庸之道,自2014年起,唐獎每兩年頒發一次,提供每一獎項獎金新臺幣4,000萬元整,並提供得獎人研究補助費新臺幣1,000萬元。
今年「生技醫藥獎」得主,東尼・杭特(Tony Hunter)是首位發現酪胺酸酶(Tyrosine kinase, TK )可以被磷酸化的科學家,也是整個酪胺酸酶抑制劑開發的鼻祖,他表示,最初他是在研究多瘤性病毒(Polymavirus)的實驗意外下,發現癌細胞產生是由於除了蘇胺酸(Threonine)與絲胺酸(Serine)以外的第三種胺基酸–酪胺酸(Tyrosine)的磷酸化所造成,並進行蛋白質與基因定序,現階段發現有535種蛋白質激酶的存在,其中有90種是酪胺酸激酶,其大部分都與癌症有關,目前市面上酪胺酸激酶抑制劑高達35種。
第二位得主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 J. Druker),成功將酪胺酸激酶抑制劑概念發揚光大。他表示,他利用TK標靶治療的小分子抑制劑Imatinib (Gleev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