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會刻在大腦迴路上、身體感覺中,在記憶和神經系統中不受控制地反覆播放,不但壓垮正常生活的能力,更撕裂對外界及自己的信任。作者Kolk為精神科醫生,他結合近10年心理創傷領域的臨床經驗,提出創傷的全新理解。我們得以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看清創傷是如何重塑大腦—正常的記憶處理歷程因過大的威脅而崩解。
文/ 貝塞爾.范德寇 責任編輯/ 李虎門
雪莉垮著肩膀走進辦公室,下巴都抵到胸口,我們還沒談話,她的肢體語言就告訴我,她很怕面對世界,也注意到她的長袖衫幾乎遮掩不住前臂上的結痂。她坐下後,用尖銳又單調的聲音告訴我,她無法不去抓自己的手臂和胸前的皮膚,直到皮破血流。
從雪莉有記憶起,她的母親就在家提供寄養服務,家裡經常擠滿陌生、混亂、受到驚嚇也令人害怕的孩子,最多會有15人。這些人總是突然來,又突然消失。雪莉從小就幫忙照顧這些流動孩子,覺得家中沒有房間是屬於她。
雪莉說:「我知道沒人想要我,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發現,但我想起母親曾告訴我一些事。她說:『妳知道,我認為妳並不屬於這個家,我想他們給錯嬰兒了。』她笑著這樣說,當然,人們在講正經事時,常假裝自己在開玩笑。」
這些年,研究團隊不斷發現,長期情緒虐待與忽視所造成的傷害並不亞於身體虐待和性猥褻。雪莉就是這類的活生生案例:不被留意、不被了解、沒有任何地方讓她覺得安心,在各種年齡層都會造成傷害,但由於幼童還在努力找尋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因此受創尤其深。
也因此,雪莉是最早讓我知道自己身體的聯繫是如何被徹底阻斷的病患之一,許多經歷創傷和被忽視的人都有這種情形。
失去你的身體
當我開始注意這個情形時,驚訝地發現,我的病患有許多人無法感覺身體的部位。有時,我會請他們伸出手、閉上眼睛,說說我放什麼東西在他們手上。不論是汽車鑰匙、硬幣、開罐器,他們往往猜不出自己握著什麼東西–他們的感官知覺根本失效。
我把問題告訴遠在澳洲朋友Alexander McFarlane,他在Adelaide也觀察同樣現象,並在實驗室研究一個問題:如何不用眼睛看就能知道自己拿著鑰匙?要能辨識手上的東西,需要感覺它的形狀、重量、溫度、材質和位置,每一個各別的感官經驗都傳送到大腦不同的區域,然後被整合成單一知覺。
McFarlane發現,創傷後壓力症患者往往很難將這些感覺整合起來。
這種創傷也反應一個重要問題:受創者如何學習整合日常生活的感官經驗,讓自己與感覺的流動共存,同時又感到自己的身體是安全和完整的?
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活著?
Ruth Lanius團隊募集了16個加拿大人做為「正常」組,他們必須什麼都不想地躺在掃瞄儀。這對任何人而言都不容易─只要我們醒著,大腦就會一直運轉。她要求這群人專注自己的呼吸,盡量完全放空。接著,讓18位在童年遭受嚴重、長期虐待的人進行同樣的實驗步驟。
當你沒特別在想什麼時,大腦在做什麼?你會注意自己。大腦在預設狀態時活化的區域,正是共同構成「自我」的區域。
Lanius從正常受試者的掃瞄結果發現,預設狀態網路活化的區域,即位於大腦中線上的結構,從我們眼部正上方延伸到大腦中心,再到後面,所有中線結構都關係著我們的自我意識。
大腦後方亮起的最大區域就是後扣帶迴,它讓我們知道自己身在何處,是我們內在定位系統。
後扣帶迴也與幾個腦區有聯繫,這些腦區主要處理身體其餘部位輸入的感覺訊息,包括:腦島,負責將內臟送來的訊息傳到情緒中樞;頂葉,整合感覺訊息;前扣帶迴,協調情緒和思考,上述這些區域一起形成我們的意識。
至於那18位早年遭受嚴重虐待的長期創傷後壓力症患者,他們在掃瞄上則顯出驚人的對比:腦中跟自我意識有關的區域幾乎沒有活化,內側前額葉皮質、前扣帶迴、頂葉皮質和腦島完全沒有亮起,唯一有微弱活動的是負責基本空間定向感的後扣帶迴。
這個結果有一種可能解釋:為因應創傷及後來長期持續的驚恐,患者學會關掉這些腦區,如此大腦就無法傳送伴隨著恐懼的內臟感覺與情緒。
但關掉的腦區,就是日常生活中負責處理所有情緒和感覺,進而形成自我意識的腦區。這真是一個悲劇性的適應行為:為了關閉可怕的感覺,他們也毀了自己完整活著的能力。
自我感覺系統
之後,雪莉從按摩治療得到極佳幫助,她在生活中比較放鬆也敢冒險,面對我能更加敞開心房。她變得真正投入治療,也對自己行為、想法和感受由衷地感到好奇。
此時,我在哈佛大學心理系的小型智庫中認識了Antonio Damasio。Damasio發表過一系列傑出的科學研究與著作,清楚闡明身體狀態、情緒和生存的關係。
身為神經科醫師的Damasio,他對人類的意識非常著迷,並試圖找出那些負責自我感覺的腦區,並對人類意識的觀察,寫成一本《感受發生的一切》著作。
Damasio指出,自我感覺跟身體的感官世界有很大的隔閡,下面是他如詩般的描述:「有時我們運用心智不是為了發現事實,而是為了把它們隱藏起來……身體是被這道屏幕隱藏得最好的事物之一,我指的是身體的內部,就像披在皮膚上的薄紗為其掩蓋了羞怯,這道屏幕也為心智去除掉部分身體的內在狀態,那些漫步於每日旅途時構成生命洪流的部分。」
他接著又描述「屏幕」如何讓我們得以處理外界緊迫的問題,來對我們有利,但是有一個代價:「它容易使我們無法感知所謂自我的可能起源和本質。」
就如美國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在一百年前的著作:
原始感覺讓我們感受到活生生的身體,這是不用語言、未經修飾、完全純粹的存在感。這些原始反映出身體當下狀態的面向……以及從樂到苦的量尺,它們是來自腦幹而非大腦皮質。因為,所有的情緒都是在原始感覺上的複雜變奏曲。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著者 貝塞爾.范德寇Bessel van der Kolk
譯者 劉思潔
出版社 大家出版
出版日期 2017年7月5日
語言 繁體中文
定價 550元
頁數 464頁
ISBN 978-986-94927-6-8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