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過了甜蜜點,成熟的產品價格就會下滑,已開始反應在傳統輔具的單價;中國低價投入輔具製造競爭,也直接迎面衝擊臺灣輔具廠商。臺灣輔具產業發展若要長久性,必須鼓勵異業轉型投入,比拚產品的創意,走向高階段輔具產品,才能作出特色化的產品。
撰文/李虎門
依據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發表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修訂版」報告,全球60歲以上的人口已有9.6億,到了2050年將竄升至21億。
再從全球的老年扶養比來看,2010年全球每100位成年人口中,有16人在65歲以上,這比例與1980年相當。但預計到2035年,這個比例將竄升到26%。
人口急速老化,衍生出的趨勢有兩方面,分別是身體器官退化與失能,進而提升相關復健產品的需求;其次,獨居的老年人將愈來愈多,目前北歐國家已有半數以上的老人都是獨居,未來臺灣也不例外,這使得輔助科技將會扮演老年生活重要的角色。
觀察聯合國的數據,人口老化已是不可逆的現象,對於各國政府是個頭痛的人口與社會問題,但也是一個機會的開始。
「輔具」不僅是針對失能者,也是提升銀髮族生活品質的重要輔助工具,對於一般人而言,也可能因為需要照顧長者或者自身老化,而成為輔具的需求者。
歐美政經變化出口下滑 中國低價競爭衝擊
受到全球高齡化影響,醫材輔具相關產品的成長機會持續增強。
但2016年,全球發生許多政經事件,先是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鼓勵美國廠商將產線移回本土,並提出優稅等一系列友善的政策。
至於歐洲經濟體,英國脫歐確認,難民議題也增加了歐洲各國保險政策的變動,歐洲國家醫療產業發展的成長,受到不少衝擊。
工研院IEK生活與生醫研究組組長張慈映指出,臺灣前十大醫材輔具出口國家,10個就有5個國家在歐美地區,兩者相加的出口總額約為總出口的一半。
顯而易見的是,歐美政經環境一有變動,就會影響依賴代工的臺灣輔具產業成長幅度。
根據《2017生技產業白皮書》資料顯示,在臺灣輔具產業當中,最大出口品項為「失能人士機動用車」與「失能人士用車之零件及附件」,即為行動輔具中的電動輪椅及零件與配件。
這兩者,是臺灣輔具最主要的出口項目之一。2015年至2016年在臺灣醫材出口統計中,分別排名第五和第八。
目前,行動輔具主要出口地區是以英國為主,但受到2016年英國脫歐與歐元匯率等因素影響下,行動輔具對於英國出口金額已較2015年減少,同時也影響了其他輔具品項的產值表現。
張慈映指出,「製造業過了甜蜜點,成熟的產品價格就會下滑。這也開始反應在傳統輔具的單價了,價格會越來越低」。
身為全臺第一家輪椅製造商,龍熒企業總經理李献州表示,「當產業都在做代工,只能比成本,但是,中國的代工報價更低,搶單也兇,臺灣怎麼比,所以很難維持產業代工的模式。」
張慈映也補充說,「中國低價投入輔具製造競爭,已經直接迎面衝擊臺灣輔具廠商。」
「製造業就是拚成本規模,國際性的輔具廠商選擇代工對象時,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