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是保障臺灣全體國民健康的重要後盾,為了使健保永續經營、醫療體系健全發展,並提升醫療照護品質,相關制度與措施需與時俱進。《走向雲端 病醫雙贏—健保改革日記2.0》闡明健保政策方向與健保署近兩年來的各項改革內容,包括:保費收入及部分負擔、支付標準及制度、健保資訊科技化、醫療服務拓展等。
作者/黃奕瑄、張作貞、韓佩軒(醫務管理組) 總編輯/李伯璋 責任編輯/劉馨香
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居家醫療需求增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至2070年人口推估,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另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15年全人口中失能人口約75.5萬人,2031年可能增加至120萬人,其中老年人口失能率將由3%成長至5%,因此長期照護及居家醫療需求,將持續增加。
健保雖提供多項居家醫療照護,但在照護過程中,病人的照護需求會隨著病程發展轉變,例如疾病末期時,照護需求會由一般居家照護轉為安寧療護。此時,由單一的機構可能無法提供全面、連續性的居家服務,病患需轉由其他機構照護,重新建立醫病關係,故以病人為中心,成為制度思考的核心。
健保推動居家醫療 提供整合性照護
全民健康保險自1995年開辦起,陸續推動行動不便患者(一般)居家照護、慢性精神病患居家治療、呼吸器依賴患者居家照護、末期病患安寧居家療護、高診次者藥事照護、牙醫特殊醫療服務試辦計畫等6項居家醫療照護。
為改善不同類型居家醫療照護片段式之服務模式,以提供病人整合性之全人照護,自2016年起推展「全民健康保險居家醫療整合照護計畫」,著重於促進社區內照護團隊之合作,包括各類醫事人員間之水平整合,及上、下游醫療院所之垂直整合,以病人為中心提供完整醫療服務,鼓勵社區內醫療院所組成整合照護團隊,就近收案提供居家醫療服務,即時回應照護對象非預期性需求。
此計畫整合了一般居家照護、呼吸居家照護、安寧居家療護及2015年實施的居家醫療試辦計畫,期望藉由照護團隊之合作與個案管理機制,提供病人完整醫療服務,病人無須因病情改變更換照護團隊,並能在各項服務轉換無縫接軌,提升居家醫療照護之連續性。
居家醫療服務分為「居家醫療」、「重度居家醫療」及「安寧療護」3個照護階段,針對不同照護階段,支付不同訪視費用。服務內容包含醫師診療、藥品處方、檢驗檢查、居家藥事照護、居家護理照護(包含如換藥、尿管護理等一般照護,以及氣切護理、留置導尿管護理、留置鼻胃管護理等特殊照護)、呼吸治療處置、其他專業人員處置、居家安寧療護(包含緩和醫療家庭諮詢、臨終病患訪視)、即時電話諮詢服務。
居家醫療執行成效 逐年增長
「全民健康保險居家醫療整合照護計畫」推動的第一年(2016年),共106個團隊及803家醫事機構參與,收案人數為7,675人,之後參與機構逐年增加。2020年,投入的經費已超過60億元,達到225個團隊、2,941家醫事服務機構參與(醫學中心20家、區域醫院71家、地區醫院148家、診所2,136家、藥局28家、居護所538家),50個次醫療區域均有服務院所,收案人數約7.2萬人。
收案來源由案家自行申請人數最多(56%)、由住院個案轉介次之(28%)、長照中心轉介最少(16%)。收案個案之前五名疾病類別為:以失智症及高血壓最多、其次為第二型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後遺症和腦梗塞。
居家醫療計畫的執行問題
少部分醫療院所執行居家醫療照護時,醫師未實際至個案家中訪視,卻長期向本署虛報高額居家訪視費用與相關費用(如刷卡換物),還有部分診所收案後未定期訪視病人及實質提供居家醫療服務。
另外,病人仍持續委請他人向醫師陳述病情領藥,或由家人協助外出就醫領藥,失去用藥整合,以提升照護品質及用藥安全目的。
居家醫療的推動,可減少行動不便民眾外出就醫奔波的辛苦,而可以在家接受居家醫療服務。但醫療機構提供居家醫療服務的多項問題,恐造成有居家醫療需求的個案無法得到適切醫療服務,或造成健保資源浪費等情形。
居家醫療制度的改革及轉型,為健保需面臨的挑戰,必須規劃更好的居家醫療照護,共同迎接高齡社會對健保的衝擊。
書名 走向雲端 病醫雙贏――健保改革日記2.0
總編輯 李伯璋
出版社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出版日期 2021年4月30日
語言 繁體中文
定價 700元
頁數 760頁
ISBN 9789865469207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