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代」機能性生技保養品熱潮興起,「次世代」保養品求新、求變,在開發新技術、新配方、創新行銷策略、創新品牌上,都是一塊經濟沃土,但也考驗著台灣生技保養品的研發能力。台灣的化粧品有何種優勢?上、中、下游產業鏈是否建立完整,將關係著能否在次世代機能保養品市場中,順利搶奪先機。
文/陳欣儀
美粧保養產業擁有低風險、高附加價值的特質,台灣已有許多自創化粧品品牌,在技術與品質的把關下做出好口碑,不但在本土市場受消費者青睞,在海外市場也有眾多追隨者,締造非常亮眼的發展前景。
經濟部工業局為促進臺灣化粧品產業發展,委託工研院輔導化粧品產業,隨著輔導成果的彰顯,工業局進一步擴增委託,運用工研院跨領域的強項,自2014年起執行推動「粧點美麗新時尚計畫」。
計畫強調以「創新」、「出口」、「品牌」、「人才」、「品質」五大方針,致力於強化產業創新研發能量、關鍵原料與應用技術開發、降低進口原料依存度,並協助廠商取得國際認證和法規技術等需求,成效相當卓越。據工業局的統計,化粧品出口產值近年來屢創歷史新高。
究竟台灣具有哪些項目和素材能進一步發展和運用?有哪些優勢能引領次世代機能化粧品,並創造商機?
本刊就台灣機能化粧品開發之優勢、趨勢與發展,分成上、中、下游進行盤點。
上游:高機能原料開發「次世代」化粧品的靈魂
中國醫藥大學藥用化粧品學系(以下簡稱中國醫藥粧品系)榮譽教授溫國慶強調,台灣機能化粧品要擺脫代工枷鎖,研發新產品,則必須往上游新成分去開發。
原料是「次世代」化粧品的靈魂,也是機能功效的主要核心。受到綠色風潮、健康生活及環境意識等影響,以天然或有機成分為訴求的化粧品也躍居主流。
溫國慶指出,目前主要用於機能化粧品的原料包含:高分子(如膠原蛋白、玻尿酸)、合成胜肽、小分子、天然動植物萃取。
其中,植萃和中草藥常具有特殊的自然效果,也是台灣原料開發的獨特利基。但其萃取物成份複雜,也難有有效性證明,這是需要克服的挑戰。
從台灣特色植物出發
靜宜大學化粧品科學系(以下簡稱靜宜化科系)助理教授吳珮瑄指出,許多台灣本土的植物都很值得被用於原料的開發,例如蘭花是台灣開發高機能原料代表性植物之一,高雄恆春也盛產目前國際品牌正主打的紅藜麥。
國際知名大廠轉向天然原料的開發已經引爆下一波化粧品趨勢,嬌蘭(Guerlain)看中蘭花的「不老」能力,萃取蘭花根莖成分生產抗老化化粧品,並遠赴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復育天籽金蘭。其開發出的蝴蝶蘭萃取液產品系列,一瓶動輒上萬元台幣以上。KIEHL'S從紅藜麥殼萃取出具極佳抗氧化效果的換膚產品,近期也是主打產品。
事實上,台灣以蘭花為保養品原料的開發已經有相當基礎。成功大學蘭花研究中心,從大葉蝴蝶蘭萃取出香味成份,與廠商合作開發Bellina系列化粧品如面膜、護唇膏、身體乳等。Bellina香水曾在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上,在未有廣告宣傳下,即賣出兩萬支的佳績。
靜宜化科系以許多台灣本土栽種的植物,如南投埔里筊白筍、信義鄉葡萄,進行有關美白、保濕的保養品應用,也利用山竹的外殼開發出具抗氧化的成分。
中國醫藥粧品系則已經從幾百種可能含有多酚類抗氧化物質的植物中,進行篩選,從實驗到功能驗證,逐一開發出許多具功效的原料,如玉蘭花、紅景天、欖仁舅葉、白仙丹葉萃取物及咖啡酸醯胺衍生物等。目前,這些原料及其用途以申請發明專利保護為主,並找尋可能技轉合作的廠商中。
高雄醫學大學香粧品系也開發麵包樹萃取液,於防曬化粧品添加劑的應用,並延伸生醫材料應用於化粧品的防腐技術等。
吳珮瑄還說,「台灣是水果王國,應好好發揮,研發出優質的高機能萃取液,有機會成為台灣的隱形冠軍。」
工研院為原料開發增助力
近兩年多來,被稱為台灣美麗推手的工研院生醫所,在工業局「粧點美麗新時尚計畫」中,致力輔導業者開發特色原料,從原料的萃取製程開發、安全、功能評估,並協助進行國際化粧品原料名稱INCI name (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of Cosmetic Ingredients,化粧品成分的國際命名)登錄。(參見表 ⑴、表 ⑵、表 ⑶)
計畫總主持人、工研院生醫所副所長兼藥物中心營運長蔡秀娟強調,計畫主軸涵蓋5個面向,最重要的即為創新,並聚焦於以新科技、新包裝、新製程、新配方、新原料素材等重點推動五大創新。
蔡秀娟並表示,「工研院因具備跨單位、跨領域的合作優勢,且已建置相當完整的生化、衛化、微生物,及細胞乃至皮膚組織的科學驗證平台,對開發功能化粧化粧品並降低產品風險有關鍵助益。」
計畫協同主持人、工研院生醫所藥物中心專案副組長賴惠敏指出,計畫執行二年來已成功開發多個本土特色原料,包括蘭花、枸杞根、咖啡渣、海葡萄、清酒粕、紅酒粕、靈芝、海藻多醣等天然萃取物,並進行國際INCI登錄。
2013年以前,全台INCI name的登錄僅15件不到,但在工研院生醫所努力之下,兩年間已協助台灣業界開發1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