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政府對新藥開發的支持一向不遺餘力,每年編列在新藥研發專案的金額補助也是龐大,但多年的扶持下,台灣生技新藥產業仍然步履蹣跚,未能在日益蓬勃的藥品全球市場中立足茁壯。本文就目前台灣新藥開發產業化研發案選題機制上的盲點做出討論,並論述新成立的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upra Integration and Incubation Center,Si2C)在新藥選題機制上的因應與對策。
作者/ 謝愷、葉嘉新、陳恆德(左起分別為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專案經理、資深專案經理、醫務長)
從民國71年政府頒布「科學技術發展方案」,明定生物技術為八大重點科技之ㄧ開始,政府就持續的推動生技產業的發展。30多年來,政府除了陸續成立生物技術開發中心、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醫藥品查驗中心等機構來強化新藥開發中的各個環節,還透過「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農業生物技術國家型科技計畫」、「生技製藥國家型科技計畫」與「生醫科技島計畫」等政策性方案與大型計畫,以每年數十億台幣的經費專案補助國內新藥研發。然而學研界在論文發表數目持續增加之下,我國自主性新藥研發計畫迄今尚無商品化之成功案例,致使國內新藥產業無法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行政院於民國98年宣布啟動「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其推動策略為:強調在漫長生技開發加值鏈中,強化產業價值鏈(value chain)第二棒產業化研發角色,透過強化轉譯研究之機制,推動整合型育成機制建立,橋接優質基礎研究,以期能獲取與兌現生技產業價值鏈之重要階段研發利益。其中,民國100年11月成立的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 (Su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