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募資金180億 誰是創投熱錢新玩家?

撰文記者 王柏豪
日期2013-10-10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替代圖

準備流向生技投資的資金,也正暗潮洶湧。經本刊走訪調查結果,檯面上已知或經證實,自去年底到明年初短短一年多時間內,計畫新募、進行中或甫募資完成的生技創投資金,總計可能將高達約180億台幣。

文/王伯豪


9月26日,經建會在行政院政務報告中指出,自民國73年起多方參與生技投資,已經獲得回報。

截至102年8月31日止,長期直接投資生技13家、專案投資41家,及由創投轉投資相關生技事業間接投資215家,當初投資持股成本280億元,目前市值達495億元,整體平均投資報酬率高達75%。

過去多年以來,行政院國發基金的生技投資績效,是立法院立委砲火質詢的對象,這一回總算揚眉吐氣。對宣示生技產業已具發展成效,更有相當的象徵意義。年初,許多股市名人不斷上節目預言台灣生技一定泡沫,現在看來是杞人憂天了!

未來,國發基金將持續透過各種直接和間接的投資方式,協助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不過政務委員張善政表示,「最近主動找上國發基金的案源比以前少了。」

國發基金轉型創業天使

國發基金指出,主要是生技股市已經活絡,許多上\市櫃公司已經可以透過市場募資,創投業及投資大戶目前都相當活躍,民間有意願投資生技的資金將越滾越多。

因此,在走了一圈投資金額大、回收期長、充滿不確定風險的生技產業特色後,今年6月計畫剛出爐,國發基金主動轉向扶植初創期、風險高的創新及創業階段,提出了「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創業天使計畫」。

業務組組長林倩如表示,計畫目的希望厚植產業創業動能,鼓勵更多民間技術創新及應用開發,也減少民間或創投投入早期階段的風險。計畫預計實行五年,框列10億台幣,金額雖然不大,但對產業擴大基礎有相當作用。

上智創投總經理張鴻仁指出,生技IPO階段的資市場逐漸成熟了,早年政府扶植生技創投業任務可功成身退了,這時候應該投入的是種子期的產業基礎建設,鼓勵創造更多好案源,讓創投或產業接棒發展。

民間資金猛虎開閘

準備流向生技投資的資金,也正暗潮洶湧……。經本刊走訪調查結果,檯面上已知或經證實,自去年底到明年初短短一年多時間內,計畫新募、進行中或甫募資完成的生技創投資金,總計可能將高達約180億台幣(見表一)。

一位創投業者更直接告訴本刊,檯面下無法估計或從傳聞從電子業轉過來的資金(見表二),遠超乎想像,「至少還有超過500億台幣,現在想投資生技的錢太多、太多了,簡直像猛虎開閘!」

國內最大私募生技創投鑽石生技投資公司(DBV,簡稱鑽石投資),首先公開計畫在現有40億台幣資金外,將在年底前增募60億資金,讓鑽石投資規模達百億元。鑽石基金四大股東包括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中天生技董事長路孔明、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目前對增募沒有表明意見,預料最晚明年初資金可逐步到位。

目前,鑽石基金除了為業界所熟知、和中研院合作的醣基公司外,目前也積極於兩岸佈局個體化醫療開發、高階醫療器材、國際性市場新藥以及大中國市場通路開發等領域。

基金總經理湯俊鈞、副總裁趙宇生兩人都有過成功新藥臨床執行及研發經驗,加上投資策略屬於主導性投資,未來單一案件投資額度都可達5到10億元,如已投資的「環瑞醫」,為承業集團購併自瑞士醫療影像設備大廠Swissray另成立的公司,投資額度也在3到5億元間。因此,目前有不少跨國性發展的公司都主動找上門來。

和通集團聯手大和證券創投

2002年左右,在台灣第一波海外歸國生技創業潮時,和通集團曾申請國發基金參與籌募了佳通創投(已清算還本,投資了包括太景等。佳通結束後,和通集團專注在IT和網路科技投資,並成功在新加坡掛牌上市。

近兩年來,生技OTC市場大開,和通又重新組了生技投資團隊積極進行生技投資,從去年底到今年短短一年多時間,投資了杏國、藥華、泰合以及Polaris Group(瑞華生技)。

和通集團股東之一的日本大和證券集團(Daiwa Securities Group Inc.),近期頻頻公開點名喊進生技股投資,目前正進一步籌募大和生技創投基金,資金規模為6.9億,並已爭取到國發資金入股30%。由於大和證券已經在日本和製藥業者合作成立一檔Drug R&D Fund L.P.(醫藥研發創業投資基金),未來投資策略將鎖定藥物開發、擴張期準備或已進入IPO的公司為主,和通集團也則將聯手大和共同跟進投資。

而目前旗下管理最多檔基金、九支基金規模總計超過100億元的益鼎創投,最早投資的生技是健亞,近幾年以跟投方式投資台耀、泰博、敏盛、環瑞醫、杏國,獲利豐富,因此,董事長邱德成計畫拿出10億規模的資金,擴大用於生技投資。

益鼎創投的股東陣容相當堅強,包括奇美電子、奇美實業、仁寶電腦等績優電子企業及台灣人壽、新光人壽、元大証券、永豐金控、元富証券等二十幾家大型金融業者。

玉晟創投結合張有德跨足醫材

東洋集團旗下的晟德大藥廠,今年順利通過投審會完成溢價增資案,主要入股的是登記在英屬蓋曼群島商的「遠東財富(Fareast Fortune Investment Limited」,以每股46.93元溢價投資,總計投資金額9.386億元,持股14%。

晟德既是成功的藥廠,也是活躍的投資銀行,晟德大藥廠主要結合玉晟創投投入具發展潛力,及集團整合效益空間的新興生技產業,包括得榮、永昕、智擎、金樺、東曜等,投資效益可觀。

玉晟創投資金規模為9.4億,為東洋林榮錦自籌創投基金。去年10底,玉晟創投和林榮錦、張有德三方合資1千萬美元在開曼群島成立益安(Aeon International)醫材,旗下並設立3家分公司。

益安營運模式以育成投資新醫材技術和承接設計開發模式,是東洋集團在新藥開發外,透過玉晟創投開始跨足兩岸的醫材領域。

有創投同業指出,因為張有德在醫材開發累積許多成功經驗,希望合作的人不少,益安醫材因此傳出計畫增募10億台幣資金,不過截至截稿未獲證實。

上傑洋首家專注高階電子醫材

倒是和張有德發起並負責執行「史丹福和台灣創新醫材人才培育計畫 (Stanford-Taiwan Biomedical Scholarship Program,簡稱STB)」的負責人林美雪博士,後來在計畫主持人、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Dr. Peter Fitzgerald合作指導下,今年已經募集8億台幣成立上傑洋創投管理,也是國內第一支專注高階電子醫材的創投。

由於Peter Fitzgerald本身是成功創業家,曾參與創立14家醫材公司,其中9家成功賣給醫材大公司,未來上傑洋在的醫材投資的動向,預料將為投資界帶來一定指標作用。

目前,STB 計畫培養的人才,已經在台灣衍生了兩家新創公司,其中一家致力開發睡眠終止症治療方案的Somnics也已獲上智創投投資。

台灣工銀前董事長認為,過去台灣IT很成功,醫材是台灣電子業可以努力發展的方向。他也指出,這幾年來,台灣做對的事情不多,生技產業是少數兩黨政府都支持,且還持續推動的產業。

他相信,只要政策持續推動,靠著民間蓬勃發展的力量和資金,生技不只有黃金十年,還會有二十年、三十年…。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