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塊小小的彈丸之地,早年是亞洲農業科技輸出與外銷中心,是國際知名的農耕寶島,無論水產養殖、畜牧糧草、農作疾病等科技基礎深厚。雖歷經產業外移,鄰國競爭突圍,台灣農業光環一度失色。拜生物技術興起,新農業科技有了延伸,台灣又創下不少全球首例、世界之最的燦爛亮點。
文/吳靜芳、林亞歆 圖/林嘉慶
在現代農業科技領域中,擁有技術就擁有主動權,也就擁有未來。當國際農業生技產業的發展已經是不可擋,台灣農業生技哪些領域能傲視世界呢?哪些研究成果具有國際市場潛力值得產業化發展呢?本刊綜合產、官、學各界意見和資料,歸納出以下台灣農業閃亮新星。
育種能力捨我其誰 蔬果之「子」從台灣來
十年來,台灣蔬菜種植種子及種苗出口值都維持約10億元的成績,耀眼的育種能力,自亞蔬中心設立以來就受世界矚目。位於台南善化的亞蔬中心擁有約200多種的蔬菜原種,是全世界最多。
農委會從民國76年起更著手規劃建立「國家作物種原中心」,針對可能發生的戰爭狀態而設計,以永續保存台灣作物命脈。「國家作物種原中心」歷經921地震,地處震央地帶仍毫髮無傷。
目前中心有3個保存庫,長期庫裡有 397 種作物共35,430份的種原,可以保存 30〜50年或更長久;中期庫裡有639種作物的 70,111 份種原,這裡頭的種原主要是作為交換、繁殖及評估用;短期庫就是隨時要取用的種原材料,國內各有關單位欲貯藏其研究用材料時,也可以提出申請存於在短期庫中。
台灣在98年2月也正式加入「聯合國全球種子庫計畫」,將我國特有的水稻及雜糧、蔬菜等15種作物合計12,639份種子材料送到設於挪威的全球種子庫備份保存,亞洲地區連日本及中國都還沒有這個行動,農委會已為「台灣保種行動」及因應「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做好準備。
由於台灣島有得天獨厚、「五臟俱全」的地理氣候,比起位於寒帶、溫帶的國家更適合研發種苗。台灣種苗業者也善用氣候優勢,研發各類抗熱耐寒、不怕水旱、抗病蟲害、產量又高的種子,且品質高而穩定,因此建立了穩固的外銷市場。
由「西瓜先生」陳文郁創立的農友種苗公司,外銷55國,包辦了全球四分之一的西瓜種子。更首創無籽西瓜、黃皮紅肉的「黛安娜」西瓜及聖女小番茄等品種。全美園藝新品種比賽歷年有10個西瓜品種得獎,農友就囊括了6個,更以其對產業的影響力,讓亞太種子年會在2010年來台舉辦。
台灣嬌滴滴的蘭花更讓台灣素有「蘭花王國」之稱,台灣蘭花業者也籌組了「台灣蘭花育種者協會」。2003年,農委會推動蘭花產業於台南設置蘭花科技園區,使台南成為蘭花重鎮,其中主要的推手是台灣糖業公司。
台糖投入蘭花產業20餘年,是企業化養蘭的先驅,其研發的新品種在國際蘭展得獎無數,近年也開通電子商務銷售管道。
儘管蘭花產業已發展有成,但目前蘭花外銷年複合成長率趨緩,也被荷蘭、日本搶去了風采。
金針菇到牛樟芝 台灣菇蕈產業創新高附加價值
目前,世界唯二的兩座菇類博物館,一座在荷蘭,一座就在台灣的霧峰。台灣菇蕈業曾在1970年代靠著洋菇罐頭稱霸世界,每年出口產值高達1億元台幣,帶動蕈菇產業蓬勃發展。
目前,全球菇蕈類都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