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前瞻疫後新時代Outlook2030台灣生醫在哪裡?

結合半導體增國際競爭力! 陳瑞杰、李鎮宜、吳忠勳、周肇興看好BIO-ICT、精準醫療、遠距醫療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2-07-29
結合半導體增國際競爭力! 專家看好台灣BIO-ICT、精準醫療、遠距醫療發展 (攝影/羅翊方)

今(29)日,由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的「台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中,第二場綜合討論針對結合台灣半導體利基的BIO-ICT進行探討,由北醫前院長陳瑞杰講座教授主持,並邀請陽明交通大學副校長李鎮宜、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忠勳,以及皮智執行長周肇興3位專家共同探討。專家們指出,結合高科技的BIO-ICT及精準醫療,將是有望讓台灣大增競爭力的領域,而隨著遠距醫療法規逐漸水到渠成,專家們也很看好該領域發展。

陳瑞杰:BIO結合ICT「橋樑角色」重要

北醫前院長陳瑞杰(攝影/羅翊方)

北醫前院長陳瑞杰表示,在結合BIO和ICT兩產業時,因為兩領域皆相當專精,也因此越難互相融合,因此必須要有在兩領域中扮演橋樑的角色。

此外,他也認為,國內遠距醫療的法規正逐年改變中,而在國內醫療上為一項大關卡的全民健保,改革雖不容易,但近年在偏鄉遠距醫療上也在漸漸突破中,陳瑞杰相信,台灣的遠距醫療距離能順利推動之日,已逐步水到渠成。

李鎮宜:去中心化為醫療趨勢 POCTBIO-ICT良機

陽明交通大學副校長李鎮宜(攝影/羅翊方)

而身為半導體專家的陽明交通大學副校長李鎮宜表示,目前在醫療體系上漸漸朝「去中心化」發展,未來結合智慧終端的檢測方案,例如:定點照護檢測(POCT),將扮演重要角色,也會為國內現有ICT公司或新創帶來很大的機會,建議業界可及早佈局。

李鎮宜也表示,BIO-ICT結合的目的,是要思考如何運用我們現有的製造優勢,來提供生技產業所需;他也相信台灣在半導體的利基下,將能創造很有國際競爭力的解決方案。

吳忠勳:「精準」概念提升臨床試驗成功率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忠勳(攝影/羅翊方)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忠勳則認為,對台灣而言,「精準醫療」是讓我們能超越國外大廠的大好機會,例如在國外,已有透過大量篩選合適的試驗病人,而大幅提高臨床試驗成功的機會,同時又能降低試驗成本。吳忠勳表示,此概念對於沒有大筆資本的台灣而言,更為重要。

他也表示,台灣擁有一流的人才,我們的學術研究實力堅強,但若能與商業更多結合,所產生的效果將更龐大。吳忠勳指出,現在既然看到了這項「精準醫療3.0」的機會,若能有相應的能力、精準傳達服務,就能推動整個產業。

周肇興:遠距醫療法規障礙、數位落差待提升

皮智執行長周肇興(攝影/羅翊方)

皮智執行長周肇興則表示,其近幾年在推動遠距醫療時,看到臨床醫師對這些新技術的恐懼,主要在於法規仍窒礙難行;此外,由於台灣數位落差仍嚴重,對於年紀大的長輩,要使用這些新科技往往是個門檻。

他認為,科技醫療不該只是討論多創新的技術,創新是為了解決人類的問題;而要大多數醫院內的人接受這些新技術,仍需要更多相互溝通與信任。

周肇興也分享,皮智最早期的產品為黑色素瘤的遠距檢測平台「痣能達人」,隨後碰上新冠疫情,大家對口罩導致青春痘、洗手導致手部皮膚與指甲問題下,開始一一拓展各科別。他認為,創業時最容易遇到的盲點,就是只看見自身技術的優勢而不斷發展,最後才發現需求端不足。

2030台灣生醫在哪裡?

會後陳瑞杰總結認為,「永續醫療」將是未來趨勢。他指出疫情開啟的遠距醫療,已經讓醫療從中心化走向去中心化,其不只減碳,也能讓健保永續發展。

邱南昌則認為,大方向上「預防性醫療工作」還是將來重心。除此之外,個人化、精準醫療也是2030發展重點,他也期望,未來有更多生技公司願意與醫療端溝通,讓大家知道台灣生技業具有創造更多商機的優勢。

(報導/巫芝岳、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