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壓力罩頂 2022全球製藥研發ROI 創13年新低

跨國大藥廠重整產品線 揮砍合作、裁員不手軟

撰文記者 劉馨香
日期2023-05-25
藥價壓力罩頂 2022全球製藥研發ROI 創13年新低

自2022年以來,生技醫療產業普遍不好過,勤業眾信(Deloitte)調查報告指出,全球前20大製藥公司,2022年製藥研發的預期投資報酬率(ROI)降至1.2%,創下13年來歷史新低點。各大藥廠紛紛調整戰略順序,重新聚焦產品開發項目,大手一揮砍掉許多產品線,許多合作協議遭退件。本刊為您彙整全球生技大廠的產品研發動向、組織重整與裁員浪潮,掌握目前國際生技動態。

撰文/劉馨香


自去(2022)年以來,生技醫療產業市場可以形容黯淡……。

去年8月,美國拜登政府通過4,300億美元的重大醫療保健和氣候計畫――《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在《降低通膨法案》中的醫療健保經費約640億美元,將用來降低處方用藥價格、延長1,300萬中低收入戶的保費補助。

這些法案若實施,雖然將為美國公費健保省下數百億至數千億美元的藥品支出,然而藥品利潤也將被嚴重侵蝕。

《降低通膨法案》實施降低藥價政策 壓縮製藥利潤

資誠(PWC)在2020年疫情期間發布的「全球生技製藥趨勢報告」中就提早分析,一旦降低藥價政策實施,美國前五大生技製藥公司,每一家平均一年就會損失五億美元,其他大型生技製藥一年要損失1~5億美元之間。收入減少大大影響研發投入支出,預計至少有八種新藥將在美國取消上市計畫。

勤業眾信(Deloitte)發表的調查報告也指出,全球最大的20家製藥公司,2022年製藥研發的預期投資報酬率(ROI)降至1.2%,創下勤業眾信發布該報告13年以來的歷史新低點。

降低藥價經濟壓力罩頂,許多國際大藥廠不得不調整戰略順序,從前景不佳的開發項目中抽身,進而將資源集中於其優勢領域。

生技業除了迎來大規模的裁員潮,根據自媒體《研發客》統計,2022年全球收入前10名的大藥廠,合計砍掉的產品線超過50項,主要分布於腫瘤免疫學領域。雖然多數專案處於臨床早期研究階段,也不乏來自羅氏(Roche)、艾伯維(AbbVie)、嬌生(J&J)、賽諾菲(Sanofi)終止的幾個三期臨床專案。

除此之外,國際大廠在合作夥伴關係上,更是當機立「斷」。

包括葛蘭素史克(GSK)在2022年第四季,迅速與3家細胞治療公司解除實體瘤T細胞受體(TCR)療法的合作;今年2月,嬌生(J&J)和默沙東(MSD)不約而同終止當今熱門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療法開發,把臨床階段候選藥物權利退回給他們的合作夥伴。

腫瘤免疫學削減多 IL-12表現不如預期紛遭砍

過去一年,各大藥廠都在削減腫瘤免疫學產品線,尤其是必治妥施貴寶(BMS)狠砍6項,其中不乏針對TIGIT、IL-12、STING、CTLA-4等明星靶點。

其中,BMS在今年2月宣布,與Dragonfly Therapeutics合作開發的IL-12免疫療法DF6002不夠有潛力,即使已付出6.5億美元,BMS依然壯士斷腕將該藥權利歸還給Dragonfly。

而作為免疫性疾病和腫瘤治療的熱門標靶,IL-12受到的打擊最大。除了BMS外,還有默克(Merck KGaA)也將其IL-12癌藥M9241,賣給PDS Biotechnology;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AZ)放棄IL-12重組病毒基因療法MEDI9253,以及與莫德納(Moderna)聯合開發的IL-12 mRNA療法MEDI1191 。

這些IL-12項目遭到放棄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臨床試驗中的表現並不如預期,雖然,這並不代表IL-12將毫無前景,但確實對其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今年3月,由於缺乏進展,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也終止與加拿大生物製藥公司Zymeworks歷經7年的合作,退回Zy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