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日本生技展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105 2023臺灣生醫新創調查報告
Vol. 112
Vol. 111
Vol. 110
Vol. 109
Vol. 108
Vol. 107
Vol. 106
Vol. 105
Vol. 104
Vol. 103
Vol. 102
Vol. 105
2023-05
2023臺灣生醫新創調查報告
精選10家最值得關注M.I.T.特色新銳
生醫新創10年催生500家公司。
但2019年後,新創家數卻大幅減少!?
誰又會是下一代生醫界明日之星?
所有電子書
購買紙本雜誌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更多
封面故事
生醫新創
2023臺灣生醫新創調查報告 精選10家特色新銳
自2013年創新創業納入政府政策,發展整整十年,萌芽、育苗、拔尖,前瞻、價創、A+,各部會支持計畫「接棒」成形,10年總計催生約5百家生醫新創!環球生技從自有臺灣生技醫療產業資料庫逾千家公司中,篩選出360逾家於2016年後成立的新創公司,90%出自臺灣產學合作衍生成立,或自主研發的創新調查顯示,醫材、生農、製藥領銜,數位、資通訊、細胞/基因緊接在後,不過,2019年成為生技新創家數減少分水嶺,是...
封面故事
生醫新創
環球生技精選10家 最值得關注MIT特色新銳
面臨生技醫療研發時程長、國際生醫募資不易的困難,臺灣生醫新創依然向前奮進、力爭產品取證落地。在此次專題中,環球生技從自有臺灣生技醫療產業資料庫逾千家公司中,篩選出360家於2016年起成立的新創,再以技術/產品獨創性、募資及產品發展速度為評選標準,精選出10家最值得關注未來發展的未來之星。撰文/吳培安國際生醫健康產業發展趨勢變化快速,千禧年前,小分子新藥、蛋白質抗體新藥、微創手術機器人、精準醫療萌...
封面故事
生醫新創
萌芽FITI價創 10年催生500家新創 募資破百億新臺幣【會員限定,6/4前限期免費開放】
政府創新創業政策,自2013年納入跨部會政策方向,歷經10年發展,各部會「接棒」態勢也逐漸成形。隨著萌芽計畫、價創計畫轉型,臺灣創新創業取得階段性成果,10年總計催生約5百家新創;加上臺灣近幾年在政府新創政策資源支持下,吸引矽谷的「回流型」創業家,及海外學子返臺,為創新、創業帶來極大的助力,將邁向下一個10年。撰文/彭梓涵「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等同該國的競爭力」。根據瑞士新創生態圈調研機構Star...
封面故事
生醫新創
專家指路:永續基金、Venture Studio、健保沙盒成解方
創新、創意是企業維持競爭力的關鍵,也是新創團隊需要的基本特質,有些公司可從0突破到1持續發展,但有些卻做不到。環球生技在追蹤4年多的新創議題中,發現「資金斷鏈」仍是新創公司心中的痛,疫後資本市場再次進入寒冬,臺灣即將從萌芽期茁壯的新創公司又該如何解決?撰文/彭梓涵新創(Startup)的誕生,通常是來自一個技術創新點、概念創意點的萌芽,創新、創意是企業維持競爭力的關鍵,也是新創團隊需要的基本特質,...
Editor's Note | 編輯筆記
更多
編輯筆記
創新創業的生態和心態––臺大醫院做不到的 秀傳醫院做到了!
5月4日和5日,兩天熱鬧、溫馨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DemoDay甫落幕……。即使至今在園區的交通便利性上,還是普遍被大家皺眉頭,但園區挺過疫情的衝擊,進駐率滿載、一位難求,現在,廠商進駐條件變得更嚴苛,租金也無法下降,也成了廠商會抱怨的問題!其實,從群聚(Cluster)的生態系統(EcologicalSystems)發展而言,這是可喜的,代表網絡與資源關係密集,能吸引大...
Snapshot | 生技剪影
更多
生技剪影
智慧轉型
【影音】製藥業數位轉型勢在必行!7成公司目標2030年完成工業自治化
新冠疫情讓全球許多公司無法支撐而倒閉,在這樣的動盪下,掌握重要趨勢,就能搶得先機。生技製藥業的數位轉型與自動化,將是未來很重要的市場趨勢。但許多企業仍對於未來方向感到迷惘:我們該從哪下手?我們適合什麼解決方案?找出有效且明確的智慧化轉型已成為各大企業的關注焦點。在不同工廠與行業,自動化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有成熟度的差異。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TRPMA)與台灣橫河(Yokogawa)共同主辦的...
生技剪影
NBRP
第三屆 2023 NBRP Demo Day 跨域、跨界、跨國生態系整合
5月4日、5日,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BioTReC)、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衛福部食藥署(TFDA)、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共同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舉辦第三屆「NBRPDemoDay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招商暨人才與技術媒合會」,匯聚50家新創與學研團隊、超過500位海內外產業專家人員參與,活動規模及盛況更勝以往。責任編輯/吳培安5月4~5日,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BioTReC)、...
Trend | 趨勢
更多
趨勢
跨國大藥廠重整產品線 揮砍合作、裁員不手軟
自2022年以來,生技醫療產業普遍不好過,勤業眾信(Deloitte)調查報告指出,全球前20大製藥公司,2022年製藥研發的預期投資報酬率(ROI)降至1.2%,創下13年來歷史新低點。各大藥廠紛紛調整戰略順序,重新聚焦產品開發項目,大手一揮砍掉許多產品線,許多合作協議遭退件。本刊為您彙整全球生技大廠的產品研發動向、組織重整與裁員浪潮,掌握目前國際生技動態。撰文/劉馨香自去(2022)年以來,生...
趨勢
許世明
精準健康
許世明:AI協助臺灣精準健康產業大未來
許世明教授|簡介民國85年自美回臺,曾擔任臺大醫學院免疫所及研究發展室主任、臺大醫院副院長、總統府尖端科技諮詢委員會召集人、國家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籌備處執行長,以及工研院、經建會顧問等職。他長期從事腫瘤分子診斷、腫瘤細胞生物學與病理免疫診斷之研究,有許多論著、專利及創新發明。許教授的研究論文被引用次數,在臨床醫學或全領域上均列入世界前百大。從2002年新竹生醫園區籌建開始,許教授一直致力於臺灣的精準...
Investment | 投資
更多
投資
中、港生技醫療投融資環境的質變與量變
2022年度國際與中國國內政經環境的動蕩,造成資本市場投資方的資金供應量與投資行為產生改變,連帶的為產業發展帶來質變。從投資方(資金或資源供應方)視角看,前期榮景普遍造成IPO前的估值已經過高,資本定價面臨倒掛下修的抉擇下,在一級市場停留時間拉長,或是必須重新思考其他的資本市場;從企業(資金或資源需求方)視角看,短期的現金流管理與企業長期戰略價值定位必須重新平衡調整。撰文/姚朝昶由中國醫藥創新促進...
Bio Library | 生醫知識庫
更多
生醫知識庫
基因定序
產官學齊籲國家推動大型計畫 凝聚DNA國家大戰略
4月12日,在中研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周昌弘院士的召集下,多位專家與產官學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國民全基因定序大時代來臨之際,臺灣精準健康與基因定序產業的現況、挑戰與機遇,並針對確保資訊安全、促進產業發展等問題提出法規與政策建議。撰文/劉馨香、吳培安1990年,人類基因體計畫(HumanGenomeProject)啟動,耗資27億美元、歷時13年後,在2003年宣告完成。三十多年後的今日,基因定...
生醫知識庫
TransMedx
TransMedx 八新銳齊聚、 數位前瞻技術紛落地
2023年3月30日,國科會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攜手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生技中心(DCB)共同舉辦南科新創醫療器材加速器成果發表會(TransMedxDemoDay),特別邀請到全球知名顧問公司Frost&Sullivan醫療保健與生命科學全球總監RishiPathak分享數位健康投資趨勢,DCB藥品商品化中心柯淑芬副主任分享智慧醫療生態系、國研院儀科中心王俊勝博士介紹加速醫材認證服務,並...
Company | 新銳公司
更多
新銳公司
普瑞默
普瑞默攜GE在臺打造 國際級核醫藥廠【會員限定、3/25前限期開放】
來自醫學體系的正子製藥專家黃雅瑤,有感於臺灣核醫藥物的發展遠遠落後國際趨勢,於是攜手雲象科技董事長葉肇元創辦普瑞默生技,並立刻吸引一群來自不同教學醫院和製藥廠的醫藥專家加入,共同投入開發新型核醫藥物與新崛起的「放射配體診療」,今年3月底,也和GE簽署價值億元以上的採購協議,計畫在臺建造國際級核醫藥廠,推動臺灣癌症精準醫療再進化。撰文/劉馨香去(2022)年3月,心肌灌注掃瞄檢查的必備藥物「鉈-20...
新銳公司
研生生醫3年抗體新藥進IND 再引mRNA疫苗技術雙引擎發展
今年3月取得美國FDA臨床試驗(IND)許可的研生生醫,於2020年成立,技術主要技轉自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其團隊透過所開發的EpCAM抗體平台,首次發現腫瘤抗原EpCAM許多新機轉,進而開發出副作用可望更低、療效更佳的候選藥物。除了EpCAM抗體平台,研生又進一步引進中研院的mRNA疫苗研發平台,成為研生發展的另一顆引擎。撰文/巫芝岳今年3月6日,有中研院「技轉王」之譽、現任中研院...
ViewPoint|專家觀點
更多
專家觀點
陳瑞杰
臺灣醫界的韌性整備――另一種永續
主治專長為肝膽胰外科、急症外科、外傷流行病學、重症醫學。陳瑞杰目前為臺北醫學大學外科講座教授與董事長,曾任前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前臺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陳瑞杰於1991~2003年擔任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外傷重症中心主任,任內赴美國深造,將外傷登錄和分類的觀念帶回臺灣,並建立了長庚外傷資料庫;其後出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暨外傷中心副院長和主任,任內促成急重症大樓啟用,為提升大中部地區...
專家觀點
許茜甯
藥物不良反應基因檢測的醫療價值
許茜甯臺大藥學研究所畢業後,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藥學院深造取得藥事效果與政策博士。目前,她同時擔任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藥師、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兼任副教授,並擔任台灣藥物經濟暨效果研究學會理事。許茜甯積極從藥事執業者角度進行社會暨管理藥學研究,投入以健康效用評估提升藥物效果暨如何影響藥物經濟學等,倡議藥學教育中應該強化上市後藥物安全監督機制與評估,以確保國人用藥安全,並榮獲「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
People | 人物
更多
人物
方旭偉
北科大方旭偉創方策科技、喜可種子 助攻醫材快速商品化
臺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特聘教授方旭偉,曾是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最年輕委員,手上握有超過25項國內外專利、20項以上技術移轉。但大學教職之路一帆風順的他,卻毅然學優而「創」,共同創辦方策科技與喜可種子,秉持「以終為始」的心法,致力推動醫材研發快速商品化,目前研發成果包括醫美線材、骨填補材、臨時假牙、防沾黏敷料等。撰文/劉馨香「致力催生醫療器材臺灣品牌。」這一句豪語,讓臺...
Industry | 產業
更多
產業
比翼、秀傳創臺灣首檔「醫院創投基金」 2家IPO、IRR績效逾20%
比翼生醫創投與秀傳醫療體系於2019年共同打造「比翼秀傳聯名基金」,成為臺灣首檔醫院創投,至今該基金共投資22家公司,協助新創總募資金額超過1.5億美金,目前有2家公司(聯亞藥、全福生技)已首次公開發行(IPO)出場,內部報酬率(InternalRateofReturn,IRR)超過20%,並能讓醫材開發至取證時間大幅縮短3~5年。目前,雙方又進一步攜手智康創投預計募集10億元新臺幣(逾3,000...
產業
新藥老將黃文英妙轉安基 從臨危到2.5億美元罕病藥授權
2014年成立的安基生技,2019年股東重組後,在藥物開發老將、曾任職葛蘭素史克(GSK)副總裁,回臺將本土第一款原創長效止痛針劑成功上市的前順天生技總經理黃文英重掌兵符下,安基於2021年合併有聯生技,爾後不到2年內,就讓差點走入塵封的罕病新藥AJ201成功以2.5億美元授權美國上市公司AvenueTherapeutics,不僅讓安基峰迴路轉,也寫下國內新藥授權金次高紀錄。撰文/巫芝岳今年3月初...
產業
三福生技LRCD策略 結盟瑞格3億授權拓新藥版圖
由國內70年老牌企業三福化工成立的全資子公司三福生技,以食品原料及保健食品代工銷售起家,去(2022)年起毅然跨足新藥研發,不僅在竹北高鐵特區打造新藥AI研發中心,更在今年3月與瑞格國際生技簽下總價值新臺幣3億元的已完成美國臨床二期自體免疫First-in-Class新藥授權案,志在成為臺日新藥開發結盟的新典範。撰文/吳培安今年3月底,一場在臺北大倉久和大飯店舉辦的新藥授權簽約記者會中,臺日關係協...
產業
鈴木淳
「加擾酶」發現者鈴木淳 臺日學研創新火花
日本京都大學iCeMS現任副所長鈴木淳教授,在尊崇輩份的學術界裡,不僅在40歲就當上最年輕的副所長,他在細胞膜「加擾酶」的先驅研究成果,以及在「無偏差篩選」方法學上的創新,使他被視為日本基礎醫學研究的明日之星。現在,他還擔任iCeMS臺灣辦公室主任,扮演臺日生醫研究合作的重要推手。撰文/吳培安「臺日友好」不只反應在旅遊熱度,臺灣和日本之間的生醫研究合作與交流,也越來越頻繁…&hell...
Bio Bookshelf|生技書房
更多
生技書房
《悲傷的大腦》從腦科學探究 失去摯愛的悲痛與修復
失去摯愛當然會痛苦,但為什麼會「痛苦到這種程度」?本書作者為心理神經免疫學者,近二十年來致力研究悲傷對大腦和身體的影響。她在這本書中以科學的角度,闡述我們面臨喪親之痛時,大腦的反應與變化,幫助我們更能理解悲傷時會發生什麼事,更有能力做出對的選擇,重新拾回生活的主導權。作者/瑪麗–法蘭西絲.歐康納 譯者/孟令函 責任編輯/劉馨香一位名為薇薇安(Virian)的寡婦,發現自己每週都會來到同...
Bioresource | 生農.循環.永續
更多
生農
循環
永續
在地生技
京冠生技5R策略 讓廢物新生再逢春 打造碳權生態圈【會員限定,5/14前限期開放】
「廢棄物都只是錯置的資源!」京冠生技致力於將農食副產物的剩餘價值發揚光大,舉凡咖啡渣、綠豆皮、黃豆渣都能轉廢為寶,並成為經濟動物的機能性飼料原料與添加劑,目前正在著手準備申請臺灣第一支經濟動物或寵物用植物新藥藥證。京冠致力打造碳權生態圈,正籌備斥資5億元新臺幣,結合AIoT智慧碳管理系統,建造臺灣首座農食副產物高值化碳中和示範工廠(二廠)及多元生態綠色工廠(三廠)。希望成為亞洲第一家「自主淨零」的...
回雜誌目錄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臺灣醫師的罕病創新醫療之路!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